七年级下册历史14-17课知识点
知道《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名著,了解明代科技的成就及影响。
通过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学习目标】了解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的概况;掌握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基本情况;明朝古典小说的思想艺术特点。【学习重点】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明朝小说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学习难点】明朝三部科学巨著,指导学生对课本科技成就的时代特点加以分析和理解。
【课文解读】科技名著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1)李时珍(1518—1593)湖北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人。明朝时期著名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认为“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他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还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李时珍与《本草纲目》插图(2)《本草纲目》全书共有190多万字,记载了1892种药物,分成60类。其中374种是李时珍新增加的药物。绘图1100多幅,并附有11000多个药方。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是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总结巨著。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草纲目》成为医生们的必备书籍。从17世纪起《本草纲目》陆续被译成日、德、英、法、俄等五国文字。为世界医药学作出了杰出贡献,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
宋应星与《天工开物》(1)宋应星(1587--1661年),奉新(今江西)人,万历举人,明末科学家。明亡后弃官归故里,潜心实学,以《天工开物》最为有名。宋应星与《天工
开物》(2)《天工开物》是一部古代生产技术的总结性著作,详细记载了各种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具体操作方法,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天工开物》及书中记载的提花织机《天工开物》记载了农业和手工业各部门的生产技术,包括谷类和棉麻栽培、食品加工、制盐、制糖、制陶、榨油、造纸、冶铸、兵器、舟车制造和珠玉采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