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4年寒假作业3

来源:意榕旅游网
高二历史寒假作业3 完成时间:2014年______月______日

4、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自主学习,知识梳理】(A级)必做

春秋战国时代特征——总体特征:社会转型时期,大变革,大动荡,大发展。

1、政治: 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2、经济: 提高了生产力, 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加深, 阶级壮大 3、军事(主观动力): 需要“富国强兵”

4、思想:出现了 的局面, 学说成为改革的思想武器 根本原因:变法的根本原因是 的发展

一、商鞅变法原因:

1、客观背景:(1)社会转型时期,大变革,大动荡,大发展。 (2) 2、主观条件:

⑴秦孝公:发布 ,吸引有识之士。⑵商鞅的努力: 、 、 。

二.变法的内容

1、军事:强军力,保兵源 (1)措施:

①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 。立有军功的 ,按其功劳大小授予官爵,依此享受一定的经济、政治特权。

②严肃 。

③编民为什伍组织:将百姓按五家伍、十家为什的单位进行编制,以适应 的

需要。凡是被编入什伍组织的在籍成年男子都是国家的 ,战时从军作战,战事一完,则解甲归田,可谓全民皆兵。 (2)作用:

①新法把 和 结合起来,增强了士兵作战的勇气,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

力。

②新法打击了 ,树立了 的政治、经济优势。 ③ 使秦国在争霸战争中的兵源得到了可靠保证。 2、经济:保财政,增国力

(1)措施:废除井田,奖励耕织

①下令“ ”。承认私人占有土地的合法性,允许 。

②新法规定凡是 ,可免除其 。

③商鞅还从 地区招徕无地农民到秦国 ,给田宅,免三世的劳役和兵役。 (2)作用:

①废除井田制,推动 的发展。

②免除徭役以奖励耕织的办法有利于提高人们的 ,为稳定国家 ,增强国家实力提供了保证。 3、政治:强化中央集权

(1)政体制度:废分封,行县制

新法把秦国划为41个县,各县设有 和 ,由 任免,从而使从地方到

中央的政治、经济、军事权力集中于国君一人,强化了 。 (2)法律制度:

一个不想蹚过小河的人,自然不想远涉重洋。 针越用越明,脑越用越灵。

高二历史寒假作业3 完成时间:2014年______月______日

①为了加强管理和控制,切实有效地行使政府权力,新法在乡里和 推行

了 。

②新法规定 ,强化法律意识,保证变法的彻底执行。 (3)经济领域: ,是在经济领域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举措。 (4)思想文化:为了加强思想文化统治,新法采取了 的措施。

三.变法的影响

1、积极作用

(1)对秦国而言:收 之效,为秦 奠定基础。 ①经济:发展 经济,推动社会发展。

②政治:打击旧贵族,推动 向 转型。 ③军事:壮大军事力量,扭转 的局面。 (2)对后世而言:产生深远影响,“ ”。

2、消极作用

(1)变法施行的 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世也产生了消极影响。 (2) 政策,到封建社会后期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3、总论:战国时 的变法,是一次成功的变法 (1)表现:商鞅虽死, (2)原因:

①商鞅 ,执法如山。 ②新法适应 ----根本原因

③新法深入 。 ④统治者秦孝公全力支持 ⑤两次变法,时间充裕,计划周密,贯彻有力。

【巩固练习】(B级)必做

6、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实,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三: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而有强国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1)根据材料,加以概括提炼并逐条列出商鞅变法的措施。(6分)

(2)材料二、三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2分)

(3)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一句原话,概括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2分)

【学史存疑】选做

一个不想蹚过小河的人,自然不想远涉重洋。 针越用越明,脑越用越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