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堂概说
世界各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均有其鲜明特色,教堂及教堂文化是世界历史文化遗 产中重要的一部分,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名单里,教堂 占了很大一部分。教堂建筑及教堂文化以欧洲最古老、最发达,保存修复得最完 善。各地游客来到欧美旅游,最主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参观当地的教堂。在英、法、 德、意等“老欧洲”国家里,都有着引以为傲的著名大教堂。
欧洲的教堂大致分为三种建筑风格:罗马风格、哥特风格和巴洛克风格。
11世纪前后建造的教堂受意大利影响,儿乎全为罗马风格(Romanik)。其特征 为圆形
拱顶,从教堂的门或者窗户可以大致区别出来。圆形的拱顶表现了当时人们 对宇宙的认识:宇宙是圆形的。
哥特风格(Gotik)最初出现在法国。12世纪后逐渐流传于欧洲并风靡一时。 其特征为瘦高型,外表有许多像竹笋一样瘦长型的装饰物,象征着摆脱了束缚,奔向 天国。拱顶也随之有了橄榄型的小尖。随着玻璃的应用,窗户被装饰得色彩斑斓。 往往一个窗户就画了一个圣经故事。
17、18世纪后的教堂多为巴洛克(Barock)风格的建筑。其特点是不注重外表, 但内部华
丽,有的用了大理石砖和大理石柱,配有彩画和雕塑。室内一改老式教堂的 黑暗、凝重和神秘,采用浅色涂料,加上彩色装饰,让人感到轻松,似有一种清香味。
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科隆大教堂和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并称为欧洲三大宗教建 筑。 圣彼得教堂(Bas订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罗马基督教的中心教堂, 欧洲天主教徒的朝圣地与梵蒂冈罗马教皇的教廷,位于梵蒂冈,是全世界笫一大教堂, 总面积2. 3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高45. 4米,长约211米,最多可容纳近6万人同时祈 祷,只不过必须衣冠整齐并通过安检才可以进入教堂。
圣彼得大教堂是一座长方形的教堂,整栋建筑呈现出一个希腊十字架的结构, 造型是非常传统而神圣的。教堂最初是由君士坦丁大帝于公元326-333年在圣彼得 墓地上修建的,称老圣彼得大教堂,于公元326年落成,为巴西利卡式建筑。16世纪, 教皇朱利奥二世决定重建圣彼得大教堂,并于是1506年破土动工。在长达120年的 重建过程中,意大利最优秀的建筑师布拉曼特、米开朗琪罗、德拉•波尔塔和卡 洛・马泰尔相继主持过设计和施工,直到
1626年11月18日才正式宣告落成,称新 圣彼得大教堂。1870年以来的重要宗教仪式均在
此举行。为文艺复兴式和巴罗克 式建筑风格,属世界最大的教堂。登教堂正中的圆穹顶部可眺望罗马全城;在圆穹内 的环形平台上,可俯视教堂内部,欣赏圆穹内壁的大型镶嵌画。圣彼得教堂不仅是一 座富丽堂皇值得参观的建筑圣殿,它所拥有多达白件的艺术瑰宝,更被视为无价的资 产。
圣彼得大教堂正前的露天广场就是闻名世界的圣彼得广场,建于1667年,住持 设讣施工的是一位那不勒斯人,他的手笔赋予了广场上排成四行的284根托斯卡拉 式柱子永恒的生命,柱子上方那美妙绝伦的圣者塑像四白年来一直诉说着当年这个 才华横溢的建筑天才的名字:贝尔尼尼一一巴洛克艺术之父。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哥特式风格的教堂,是法国天主教大教堂,是古老巴黎的象 征。它盘立在塞纳河中西岱岛的东南端,位于整个巴黎城的中心。它的地位、历史 价值无与伦比,是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建筑之一。巴黎圣母院始建于1163年,是巴黎 大主教莫里斯・德・苏利决定兴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才全部建成,历时180多 年。该教堂以其哥特式的建筑风格,祭坛、回廊、门窗等处的雕刻和绘画艺术,以及 堂内所藏的13〜17世纪的大量艺术珍品而闻名于世。圣母院的前身早在10世纪时, 就已经成为巴黎、或整个法国的宗教中心。
巴黎圣母院正面有一对钟塔,主入口的上部设有巨大的玫瑰窗。在中庭的上方 有一个高达白米的尖塔。所有的柱子都挺拔修长,与上部尖尖的拱券连成一气。中 庭乂窄乂高乂长。从外面仰望教堂,那高峻的形体加上顶部耸立的钟塔和尖塔,使人 感到一种向蓝天升腾的雄姿。进入教堂的内部,无数的垂直线条引人仰望,数十米高 的拱顶在幽暗的光线下隐隐约约,
闪闪烁烁,加上宗教的遐想,似乎上面就是天堂。于是,教堂就成'与上帝对 话'的地
方。它是欧洲建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圣母院坐东朝西,正面风格独 特,结构严谨,看上去十分雄伟庄严。它被壁柱纵向分隔为三大块;三条装饰带乂将 它横向划分为三部分,其中,最下面有三个内凹的门洞。门洞上方是所谓的\"国王 廊”,上有分别代表以色列和犹太国历代国王的二十八尊雕塑。1793年,大革命中 的巴黎人民将其误认作他们痛恨的法国国王的形象而将它们捣毁。但是后来,雕像 乂重新被复原并放回原位。“长廊”上面为中央部分,两侧为两个巨大的石质中根 窗子,中间一个玫瑰花形的大圆窗,其直径约10米,建于1220-
1225年。中央供奉 着圣母圣婴,两边立着天使的塑像,两侧立的是亚当和夏娃的塑像。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石头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被誉为一级由巨大的石头组成 的交响乐。虽然这是一幢宗教建筑,但它闪烁着法国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们对美好 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科隆大教堂是德国最大的教堂,它的全名是“查格特・彼得•玛丽亚大教堂”, 乂称“圣彼得大教堂”,是中世纪欧洲哥特式建筑艺术的代表作,也可以说是世界上 最完美的哥特式教堂建筑。科隆大教堂的兴建是天主教和中世纪文化在欧洲勃兴的 象征。科隆,成为继西班牙的圣地亚图、意大利的罗马和德国的亚琛之后最有名的 朝圣地。
大教堂坐落在莱茵河畔的科隆老城中心,科隆火车站、步行商业街、市政广场 等环列四周,高达150多米的大教堂双塔,至今还是科隆最高的建筑。大教堂
鹤立在城市中央,使每一个人都被它吸引和召唤,吸引人就如一个虔诚的信徒, 不远万里而来,只为看得更真切。
科隆大教堂是科隆的骄傲,也是科隆的标志。站在大教堂脚下,大部黝黑的墙 面用巨石砌成,教堂上方有无数的大小尖塔,环绕着最高的两座尖塔直上云霄,那玲 珑剔透、直刺苍穹的双塔,象征着灵魂升天的路。空气流动到这里形成湍窝,竟使周 遭经常旋风大作,当旋风突然形成的时候,会将一些没防备的女士帽裙卷起,在游客 善意的哄笑中颇为尴尬。这也成为科隆大教堂独特的一道风景。沿着哥特式的尖拱 大门走进大教堂,会发现里面的一切同样巧夺天工。每一尊雕像,每一块窗玻璃都在 述说着自己的故事。
1996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将科隆大教堂列入《世界遗产H录》。据教堂提供 的资料,
科隆大教堂是哥特人的杰作,始建于1248年,经过632年,一直到1880年才 建成,长达七个世纪。由于历次战争阻隔,特别是欧洲“30年战争”和“百年战 争”两次悠长的宗教战争,建筑工程时断时续。1842年,徳国著名建筑家卡尔•腓 特烈・辛格勒向市民呼吁重开大教堂工程,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响应这个 呼吁并给予财政支持,1842年9月4日,在威廉四世的
主持下,大教堂第二次奠基。直到1880年10月15日,这座当时荣膺世界最高 建筑物称号的科隆大教堂才建成,并举行了盛大的竣工典礼。它被列为世界建筑史 上最杰出的成就之一,就是在今日,科隆大教堂在世界建筑史上仍占有重要地位。
科隆大教堂本身就是一部历史。在大教堂的后花园里是历代去世的主教和神 父的墓地,最久远的墓地长眠着12世纪的红衣大主教。通过众多墓地的装修装饰, 可以看出历史的繁华与衰败,人神的高贵与卑贱。
宗教是欧洲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因此教堂遍布城乡各地,成为城市的 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历史久远。到欧洲,到德国,教堂是必须参观的,也是值得参观 的。
教堂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欧洲政教合一的年代,教会有着至高的权利。不仅 有权,而且有钱。从这些教堂的规模和豪华程度可以看出所需的金钱之巨大。豪华 的教堂实际上也是权贵们展示财富的一个方式。去除政治的因素,教堂所展示的建 筑技术实在令人惊叹。不少这样大型的教堂始建于11到14世纪。这时的欧洲人就 能建造上百米高的建筑,并且使用至今仍旧辉煌不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