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革命精神

来源:意榕旅游网
论优秀革命先烈——邹韬奋同志之革命精神的

传承价值

夏菁

(江西师范大学 软件学院 10级3班)

内容摘要:

飘摇的一个世纪里,民族罹难,华夏儿女家园破碎,爱国志士怒洒热血、激抛头颅的可歌可泣之英雄事迹不绝于耳。 正是因为革命先烈们公而忘私,不屈不挠的献身精神,力挽狂澜,完成了民族独立伟大事业,今天的我们才可以安享这万物升平的大盛世。然而面对血迹斑斑的近代历史,我们更该痛定思痛,更该不断反省不断前进,更该深刻认识到传承优秀革命斗士们高尚人格品质的巨大价值。

关键字:革命,人格品质,传承,价值 履历邹韬奋

邹韬奋(1895.11.5~1944.7.24),中国卓越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出版家,原名邹恩润,乳名荫书,曾用名李晋卿。汉族,江西省余江县人。祖籍江西余江。出生在福建永安。先后就读于福州工业大学、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小学、南洋公学中院,1919年由南洋公学上院机电工程科转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文科。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人们常说的要学习韬奋精神,究竟什么是韬奋精神?出版、读书界中人说,韬奋一生办刊物、办报纸、办书店,他提倡和身体力行的主旨是“竭诚为读

者 服务”,那种报务精神便是韬奋精神。新闻界人士认为,韬奋的文章从来不畏权势,勇于一贯地讲真话,他批评时弊不怕得罪人,力主言论自由的精神就是韬奋精 神。政论家认为,韬奋之所以在舆论界独树一帜,是他在抗战前国民党对日本妥协时期,他不避个人安危,力主抗日,在抗战以后,他所办的刊物和书店,一直高举 着抗日的大旗,他的爱国思想正是韬奋精神。这些说法都是概括了韬奋一生所从事的事业,自然都是对的,但是他从事的事业遭受着无数次的挫折,他依然百折不 挠,始终坚守着他的信念,反动派将他办的刊物一个个封闭,他一个个重新建立,又将他创办的生活书店全数封闭,胁迫他与国民党书店合并,他严词拒绝,表示 “宁为玉碎,不作瓦全”,最后他受国民党迫害而被迫流亡,但他一直到停止呼吸时仍为他的理想而奋斗不息。这种为真理而战斗不屈的精神,才是我们要永远学习 和记取的韬奋精神。

一、 时代在变,我们的价值取向不变,传承邹韬奋同志的优秀奋斗作风依旧任重而道远。

从1840年至1949年的一百多年间,中国在艰难曲折中走过了一段辛酸的近代史,于是就在这种艰苦卓绝,炮火纷飞的革命战争大环境中,以熔炉般的烈焰铸就了邹韬奋同志的伟大光辉形象,也锻造出了邹韬奋同志所承载着的不畏强敌,勇于探索,公而忘私的高贵品质。这品质,见效于民族危亡之际,也同样适用于民族复兴之时!

时代在变,我们的价值取向不变,当代知识青年的历史任务是扎实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建设社会主义,推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内涵,所以站在历史的新高度,我们更应该积极传承邹韬奋同志的优秀奋斗作风,以其作为我们青年大学生的奋斗动力,前进方向和思想源泉。这是一项崇高而艰巨的事业,身为时代接班人的我们任重而道远。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我们从微小做起,就一定能在浩瀚的历史海洋中自由奔航。

二、 先烈们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高尚品格是当代青年大学生不竭的前进动力。

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正是因为有了党的正确领导,以坚强的探索精神,不畏艰险,层层深入,走向国际大环境,最终才赢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硕果。于今将改革深入推进的重任已经逐步扛在了青年一代肩膀上,这种引领我们不断前进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青年时代的邹韬奋,亲眼目睹亲身体验了国家危亡,民族危在旦夕的令人心痛的历史扉页,故而深刻认识到只有不断创新国家体制和发展国家实业,才能救民族于水火。在他随后的几十年人生征程中,他就是怀着这样的信念,以超强的毅力克服种种艰难险阻身体力行办报刊,倡救国,最终走完他不平凡的一生,从而给世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推而至今,青年一代的我们,历史任务形变而质不变,也同样需要传承和发扬周韬奋同志的革命精神,这将是我们前进的不竭动力。

回顾邹韬奋同志生平履历,从主编《生活》周刊反内战,到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再到在上海创办《大众生活》周刊投身抗日运动,直到1944年7月24日,邹韬奋带着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眷恋和深情,离开了亲人,离开了他心爱的新闻出版工作,离开了他毕生致力从事的伟大的爱国民主事业,期间的点点滴

滴无不对当代祖国温室培育下的我们起着极大的激励和鼓舞作用。他用他人生短暂的48载春秋,给我们上了悲壮的一堂思想教育课!

三、传承邹韬奋精神是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必修课

青年大学生生活在一个物欲纷繁的世界里,不少份子存在极端拜金主义思想,但

主流仍是好的,所以我们必须坚定理想信念 ,真正把邹韬奋同志的思想精髓提炼出来,不断灌输给青年一代,以其为一堂必修课,并且以正确途径引导青年一代积极领悟。古人说:“守志如行路,有行十里者,有行百里者,有行终生者。行十里者众,行百里者寡,行终生者鲜。”倘一个真正胸怀远志,抱负宏大的青年大学生是经得起社会熔炉考验,承受得住挫折苦难打击,领悟得透伟大精神内涵的!

从毛泽东把青年比作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到邓小平指出青年是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从江泽民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到胡锦涛总 书记在建党90周年讲话中对青年满怀深情的关爱。党始终注重发挥青年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作用,青年也用激情与行动证明了自己无愧于党的期待,无愧于人 民的厚望,无愧于使命的召唤。今后的岁月中,每一位渴求上进,拥有抱负的青年学子都应该认真聆听邹韬奋精神的召唤,在接受先烈崇高精神的洗礼中不断跨越。

参考文献:

《我的母亲》—— 邹韬奋 1936年;

《胡锦涛总书记建党90周年讲话对青年的要求》 —— 胡锦涛 2011年; 《抗战时期邹韬奋著作维权实践与意义探析》 ——《中国出版》2007; 《邹韬奋作品集》——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4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