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流
“跨文化交流”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古有丝绸之路、玄奘取经、郑和下西洋等都是跨文化传播的典范。今有中外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流行趋势。跨文化交流简单说就是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学习,能都最大限度的消除文化间的误解,加强有效沟通。跨文化交流,顾名思义,就是学习文化和交流,不过其主要是集中在某文化的特质上,并和其他文化加以比较,因为最终目的是要学习这个“跨”字。因为它才是现在跨国企业所面临和要解决的问题。“剖析差异、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即为跨文化交流的最终目的。
(一) 跨文化交流的时代背景与爱德华•霍尔
跨文化传播学始创于美国,而这并不是偶然的。我们知道,在发现新大陆之前,美国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后来各大洲的移民都相继涌入美国,于是美国便逐渐成为一个移民大国,一个文化多元社会。在这个宗教、文化多元的社会中,白人占统治地位,印第安人、非洲、亚洲、拉丁美洲以及东欧的移民便自然处于被支配地位。于是,种族矛盾和文化冲突开始蔓延。 二战使得不少欧洲的美国同盟变成了废墟,为了冷战的需要,为了跟苏联抗衡,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大力扶植欧洲经济发展,于是大量的专家、学者、企业员工被派往欧洲;同时,美国经济并未受到二战的太大影响,美国在政治和经济上成为了一个超级大国繁荣,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和移民。美国政府发现,许多由美国政府和企业外派的工作人员都因文化差异,无法适应派往国生活,最终无功而返。美国的外来移民及留学生中经历着这种“文化震撼”的也大有人在。可以说美国20世纪50年代的外来移民、留学生、旅游者剧增,外派工作人员不断,多元文化社会的形成, 因此跨文化交流油然而生。
爱德华•霍尔正好处于这个时代,他的生活经历和专业背景使他成为了承担这一使命的
1
人。爱德华•霍尔是个土生土长的美国白人,自己所属“文化身份”是来自北欧的美国白人文化。从在他的生活经历中可以发现,他前后跟印第安文化、非洲文化和菲律宾文化有过较深的接触。这些经历使得他对各种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也为他从事跨文化研究积累的第一手资料。霍尔首先提出了跨文化传播的相关概念。到20世纪50年代,霍尔的跨文化生活和工作经历已经让他产生了“跨文化” 这一概念,在外派人员培训学院进行跨文化技能培训教学工作期间,他就提出了“高语境文化”(high context culture)和“低语境文化” (low context culture)概念,他把这些思想进行了梳理后于1959年出版的《无声的语言》一书。该书已经包含了我们理解文化和传播的基本问题,如“什么是文化” ,“文化就是传播”,“时间会说话” ,“空间会说话” 。霍尔非常重视非言语传播问题,该书花了将近20%的篇章来讨论这个问题。这本书获得了巨大的成功,1961-1969年间便发行了505000册,还被众多著作、杂志和其他出版物转摘,前后被翻译成6种文字。 ( Masao Kunihiro )可以说该书的出版标志着跨文化传播学这一学科的诞生。在霍尔的努力耕耘下,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跨文化传播学诞生了,霍尔成为了跨文化传播学的创立者。
(二) 跨文化交流对人际交流的影响和作用
跨文化的人际:即深入了解不同的文化,准确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他人的言行,并明确自身文化背景可能带来的思维定势的能力。在不同的文化中人际关系差异甚大。无论是家庭成员、亲戚、朋友、同事或是陌生人之间的关系都受到文化的制约。一般来说,在个体主义的文化中,个人的独立性比较强,人们相互之间的关系相对松弛一些,显得不那么紧密。而在群体主义的文化中,个人的独立性相对少一些,人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显得密切。因此,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在人际关系方面往往会遇到各种问题,感到困惑、失望或极不适应。在西方国家同样存在各种关系网。英国贵族学校Harrow, Eton的学生在毕业以后保持联系,在必要的时候互相帮助,这是人所共知的。在美国,军队里的老上级或者老同事互
2
相之间常常维持一种特殊的关系。在可能的情况下,给予关照是很普通的事。名牌大学同一届毕业的同学在毕业之后互相照顾也是常见的现象。其他形式的关系还大量存在。如果说西方国家运用自己的社会关系只是在必要的情况下,只是在某些事情上才做的事,那么,在东方国家运用关系网是须臾不可离,事无巨细,不管是做什么都要走关系。这里我还有两个例子:
1..人和人之间的交流——送人礼物,你要考虑对方的文化背景,比如送英国人(天主教徒)的东西里不能带13,像不能送人家13个玫瑰,否则一定被翘。
2.企业老板和员工之间的交流——老板是美国人,在中国设厂,就要考虑中国员工的文化价值观,比如合作交流方式,性格什么的。这样,会减少管理成本。
(三)语言文化与跨文化交流
文化作为一种复杂社会现象,主要是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言语方式、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等行为方式不同形态的特质所构成的复合体,它无所不包,文化具有社会和民族属性,每种文化都有独特的风格和内涵。而语言是文化产生和发展的重要伴随因素。社会文化的发展反过来使语言更加丰富、细密。文化具有导入的特征,即不同的文化是可以互相影响、互相传授的。但交际文化的导入需要通过语言来做中介,这就要求在外语教学中重视文化的介绍与诠释,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介绍西方文化和人文历史。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两者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学习一种外语,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了解操这种语言的人所在国家的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外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教学,也是了解和掌握目的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应依据教材逐步介绍中西方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的差异,增强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意
3
识。外语教学和文化教学是分不开的。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的主要目标。现在随着“着重交际”的教法的采用,教师们应意识到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约定俗成的。每一种语言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每一种语言都反映出使用该语言的国家和民族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所特有的文化现象。例如外国人很难懂“警察叔叔”的涵义,这是因为他们不了解有关的文化背景。在西方,军队和警察与人民的关系不像在中国这样亲密,因此外国人不明白为什么要称“警察”为“叔叔”。同样,由于不了解西方文化造成的误译也屡见不鲜。如a lucky dog(幸运儿)常被按字面翻译成“幸运狗”,这与我们不了解西方人视狗为家庭成员有很大的关系。“狗”一词,在中国人看来是贬义的,如我们常说“走狗”,“癞皮狗”,“狗崽子”,“狗东西”等等,用来描绘所厌恶的人。因此,要想掌握和运用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产生这种语言的社会,学习这个社会的文化。否则就无法正确理解和运用这种语言。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指出: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要想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教会学生两种实际知识,一是英语的基础知识,二是运用英语的交际知识和交际规则。只有让学生们同时掌握以上两种知识,英语的社会交际功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以往的外语教学中,往往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语言知识的传授上,而忽视了文化背景知识对语言的重要作用,培养出来的大部分学生尽管掌握的词汇量很大,语法知识也很好,但却缺乏在不同的场合恰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有时运用母语的交际习惯来套用外语以至闹出笑话。为了减少这种情况发生的机率,英语教师有必要在平时的讲课中加强西方文化知识的渗透。 如何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促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呢? 首先,从词汇方面入手。教师应提醒学生要注意词的意义及内涵,英汉两种语言在词义上并不是完全一一对应的关系。挖掘内涵,有利于正确理解词语。例如,红色是汉语中褒义最浓烈的一个词,例如“红红火火”“红榜”“开门红”等,还有婚礼上红装的新娘、庆功会上英模披红绸、戴红花,都表示了“喜庆、昌盛、幸福”;而英语中则大相径庭,用它来表示危险、发怒、禁止,
4
如red alert(紧急警报)、red ruin(火灾)、see red(生气)、red flag(禁止)。再如“白色”,在中文中与丧事有关,治丧人家穿白衣、戴白帽、挂白幡都是久远的民风民俗;而英语中white表纯洁无瑕、幸运吉利,如a white lie(善意的谎言)、white day(吉日)、days marked with a white stone(幸福的日子)等。汉语以黄色喻色情;而英语中用blue films, blue videos喻色情影视。此外,我们还应当注意英美文化的差异,例如:“足球”这个词,英国人叫它“football”,而美国人叫 它“soccer”,把橄榄球“rugby”叫作 “American football(美式足球)”。在讲到这儿时,我们应当让学生了解美式足球不是圆的,而是橄榄形的,玩时多半用手而不用脚等等。
(四)跨文化交流在商务中的影响
在国际商务环境中,不同国家的商务活动中必然渗透进不同的文化因素,这些文化差异必然影响商务行为,“大多数成功的企业不仅熟谙世界经济状况和全球竞争力,而且具有同国际企业有效交际的能力”。因此,一个成功的企业不仅要具备高超的经济、技术和管理水平,还要深入了解他国文化以及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以便在商务活动中避免因为文化差异而造成的误解、冲突,从而进行成功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达到预期的商务目标。
1.对于管理和管理人员的态度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由于自身文化的特定内涵和界定,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则。不同文化背景的企业对于企业管理和管理人员的态度也是不尽相同的。因此,了解这一差异对于商务活动中了解他国企业管理及与其管理人员打交道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美国和德国,商务管理的价值观就不同。在美国,企业看中成就和成功,崇尚勤奋、实用主义、乐观主义、清教主义、工作中人际关系的淡薄、机会均等以及对于竞争和个人主义的接受。而德国人的管理观念则不是很强,这源于他们历史上就看重专业技能和能力。在他们看来
5
技能高超的德国工人根本无需管理人员激励他们。而在中国,商务价值观则与二者更为不同,中国企业重血族关系、人际关系、尊重长辈及阶层关系。这样的价值观必然使管理模式具有显著的集体主义特点。
2.商务礼节
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企业进行商务往来时,恰当的商务礼节是必要的。可以说某些必要的商务礼节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企业间建立贸易关系的开始,甚至决定了企业间能否建立良好的贸易关系、为进一步的业务往来奠定基础。这里就介绍在建立贸易关系之初的几个重要的商务礼节。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