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二、目标和任务
1、目标: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开发个体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2、任务: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和咨询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主要内容
1、在健康教育课及日常生活中,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2、必须从不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循序渐进,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
一年级:生活规律与心理健康,适应新生活,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 ;
1
二年级:个人爱好与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三年级:对不良行为的认识与矫正以及自信心的培养; 四年级: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成功的快乐; 五年级:学会人际交往中的健康心态; 六年级:帮助学生克服青春期的烦恼,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
四、途径和方法
1、心理辅导课程
2、强化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请班主任老师在健康教育午谈时间每个月进行一到两次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也在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中发挥积极作用.
3、设心理健康专题讲座
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每学期举办1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和专题报告,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本学期计划在高年级开展青春期心理健康讲座.
4、设个别心理辅导
5、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寻找心理健康的契机,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人格魅力,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班级,队活动和班主任工作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