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正逐渐成为国内外工程承包的主要模式,该模式在继承传统项目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更有利于项目的统筹规划和协同运作,可以有效解决设计与施工的衔接问题、减少各实施环节之间的矛盾,从而实现项目管理的各项目标。同时,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对于总承包单位也存在责任大、风险高的特点。如何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实现EPC总承包单位的经营目标,本文予以探究。
关键词:EPC工程总承包;风险控制。 一、EPC工程的概念
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即为设计、采购、施工的英文缩写,工程总承包的模式之一,是指工程总承包单位作为承包人与发包人签订《EPC总承包合同》,并按照合同的约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及试运行等实行全过程的承包和管理,对承包工程的安全、质量、进度和费用负责。采用该承包模式的项目一般具有投资规模大、专业技术要求高、管理难度大的特点。因此,EPC总承包商主要由信誉度高、抗风险能力高、资质等级高等综合实力强的承包商担任。
二、EPC工程的实施流程
EPC工程主要分为项目建议书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和试运行阶段。作为EPC工程的总承包单位,主要参与项目的招投标、实施和试运行三个阶段。其中,项目的实施阶段又可以细分为施工图设计、工程施工、材料设备的采购和竣工验收等五个阶段。详见下图。
E
项目建议书阶段
PC项目实施流程图
可行性研究阶段
招投标阶段
项目实施阶段 试运行阶段
初
步设计阶段
施工
工图设计 程施工
材料、设备采购 竣工验收
EPC总承包单位参与阶段
三、经营风险控制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发包人将项目的设计、采购和施工通过总承包合同全部委托给总承包单位负责,而自身更多承担的是监督和管理的作用。EPC承包模式将项目的管理权力移交给承包商的同时,也将大部分风险转嫁给承包商。相比传统模式,在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承包商在法律、经济和工期等方面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风险。承包商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对上述风险进行了有效的控制,是项目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保证。这就要求EPC总承包单位要充分发挥其大承包商所具有的强大的技术力量、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和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以下对风险管控的重点方面予以阐述。
(一)可行性研究阶段
在对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特点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要将总承包单位参与的阶段提前到可行性研究阶段。可研中的投资估算是合理控制整个工程项目造价合理性的主要依据。投资估算的科学性直接影响承包商是否参与项目的投标行为。盲目的参与投标,会存在最终工程造价超过投资估算的风险,给承包商带来无法取得营业收入的风险。从源头处识别风险,可以有效的进行风险规避或提前制定风险应对措施。
(二)招投标阶段
招标文件是EPC总承包单位直接接触到该项目的第一个正式文件。认真审核招标文件是选择正确投标策略的前提条件。同时,招标文件也直接影响着后期EPC总承包合同的签订工作。针对项目资金的来源及到位情况、发包人对总承包单位的结算和付款方式、工程造价的计价依据、合同金额的确定和调整、工程的规模和范围、工程的质量和标准及违约责任等都要细致仔细研究。对模糊不清或明显不利于投标人的条款要求招标单位及时澄清,避免中标后发生不必要的纠纷和风险。
现场调查也是控制招投标阶段经营风险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招投标即将开始前,对深入到项目进行现场勘查,收集和掌握项目所在地的相关政策,充分了解项目所在地人文环境,收集基础资料,提前对可能影响工程造价的环境因素就行梳理,准确的进行风险识别和分析,提前制定应对措施和方案。积极主动提前与招标人进行长时间的跟进和沟通,了解招标人的项目资金落实情况、信誉情况等,有效的对资金和法律风险进行识别和控制。
(三)合同洽谈阶段
EPC总承包合同是承包商与发包人之间签署的纲领性文件,是双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商务活动时需要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也是双方处理纠纷的有效依据,具有严格的法律效益。对于EPC工程的总承包商,合同谈判阶段的风险控制是能否实现项目经营目标的决定性因素。
(1)明确合同价款的调整条件和方式。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的设计、采购和施工全部由总承包单位进行,发包人将更多的经济风险通过该模式转移给承包商。承包商通过与发包任谈判,在合同条款中明确合同价款的调整条件及方式,是承包商控制其经济风险的有效手段。
(2)明确合同约定的施工范围和计价依据。工程造价主要就是由量、价构成,对工程数量和单价进行了有效控制也就能够对工程造价的风险进行了控制。核实和明确合同条款中的工程范围,一定要描述准确,切忌出现“等其他一切工程”之类含糊不清的描述。在合同条款中凡是涉及定额选用、人工、材料、机械单价确定的描述要清楚,计价依据要明确,也要明确约定无依据可循的特殊工序的单价确定方式。
(3)熟读权责条款。权责条款中不能出现一词多意的条款。对于模糊的条款一定要发包人予以解释,并在补充条款中予以明确。对于明显不利于承包商的条款,要积极与发包人沟通,尽量争得发包人的理解并予以删除或修改。对于不利于承包商的条款且发包人又坚持执行的,承包商要针对该条款制定专项措施,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削弱或转移。
(四)工程设计、施工、采购阶段
设计、施工、采购阶段是EPC工程整个生命周期中持续时间最长,资源占比最大的一个阶段,同时也是各类风险最终容易集中爆发的阶段。设计、施工、采购阶段的风险控制效果直接影响着项目计划目标的能否实现。
(1)限额设计。设计阶段是分析处理工程技术和经济的关键环节,是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阶段。由于EPC工程承包模式的特殊性,就必须要求承包商进行限额设计。限额设计是指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投资限额和初步设计概算进行施工图设计。限额设计中,工程的使用功能、技术标准要满足EPC合同中的要求。设计阶段工程造价人员要与设计人员密切配合,协助其平衡工程技术和经济合理之间的关系,控制超限额的风险。
(2)严格按图施工。施工阶段是项目实施和实现建设工程价值的主要阶段,过程中存在各种不可预见的因素,管理难度大,风险系数高。EPC工程的合同模式一般是总价合同,限额设计完成后更要进行限额施工。由于现场施工条件的千变万化,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是不可避免的,总承包单位要严格设计变更签证的实施程序。与传统项目先施工后结算的方式不同的是,EPC工程的设计变更签证必须由造价人员先确认变更价款报发包人审批后再施工,这样才能做到对合同价款变化做到心中有数,规避超合同额风险。若施工工程中发生了超合同额的情况,承包商要立即向发包人发送书面报告并停止施工,待签订补充合同将合同额调整后再继续施工。
(3)科学制定采购计划。材料、设备在整个EPC工程造价中的占比最大,对采购活动中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对整个项目的风险管控有着重要作用,也是EPC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采购工作要由工程技术人员、造价人员和采购人员共同参与。技术人员负责提供材料、设备的型号和技术标准,造价人员提供单价限额,采购人员按照技术标准和单价限额制定采购计划并实施,根据对供货厂商信誉的调查,选择可靠的供货厂商。参与采购活动的人员要加强沟通,形成计划价格、市场价格和技术标准的联动机制,随时做好应对变化的准备,千方百计化解采购风险。
(五)竣工阶段
工程完工并验收合格后,总承包单位要及时组织编制竣工结算,报发包人批准。工程竣工结算可以分为单位工程竣工结算、单项工程竣工结算和工程项目竣工结算进行编制。编制竣工结算的同时完善所有与工程相关的资料,准备完整、真实有效的支撑资料。技术人员、造价人员对招投标文件、设计文件、相关规范、制度、标准、合同及施工现场仔细研究,编制高质量结算文件,对结算审减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关于进一步推进工程总承包发展的若干意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6年;
[2]陈津生.《EPC工程总承包合同管理与索赔实务》.中国电力出版社,2018年;
[3]陈津生.《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管理实用指南》.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 年.
[4]王伍仁.《EPC工程总承包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