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全球再平衡:世界经济结构调整进行中

来源:意榕旅游网
全球再平衡:世界经济结构调整进行中

2012年10月22日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郭兴艳 康子冉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秋季年会期间,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再次受到瞩目。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经历了二次探底,与反复震荡、分工格局和国际收支的失衡情况四年来仍未扭转,让全球经济再平衡的道路充满波折。全球再平衡究竟已进入哪个阶段,未来世界经济版图应当形成怎样新的格局,就这些问题《第一财经日报》专访了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中国社科院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宋泓、未来资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杨婕。

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金融海啸后,全球再平衡的提法成为热点话题。时至今日,市场关注点一直受欧债危机、美国复苏与全球量化宽松左右。四年来,你认为全球再平衡情况发生了哪些改变?

曹远征:再平衡是一个金融问题,金融危机时提出来的,但现在有把再平衡泛化的可能性。把它说成不只是金融和贸易的问题,甚至是各国经济中的结构的问题。从这一角度讲呢,我们说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再平衡是否已经正在改善,但是改善的结果并没有解决我们面对的问题。另一个就是再平衡是不是就是全球经济体系的问题,这个还值得讨论。

宋泓:全球再平衡方面有所缓解。从顺差国的角度来讲,中国的顺差占GDP的比例一直在缓慢地下降,今年的状况可能会有一些反弹,但总体的趋势还是得到了缓解。美国的情况继续在恶化,总的来讲,在前两年IMF有一个类似的均衡性报告,表明在金融危机期间是有所缓和的,但目前不能确定是由于经济下行的结果促使的,还是一种结构性的改变。

日报:美欧和新兴市场国家现在正面临各自不同的问题和处境,未来他们将在世界经济中分别扮演怎样的新角色?应采取哪些宏观政策促进再平衡的进程?其中可能会出现哪些风险或冲突?

朱海斌:各国进行再平衡大的思路是一致的,比如说发达国家应该增加储蓄力,降低消费,发展中国家应该加强消费。对新兴国家来说,最直接是从贸易角度进行再平衡。现在最大的贸易盈余国家,前十个便有八个都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又分为两种,一是以中国为首的制造国,另一种是俄罗斯、巴西这些资源类国家。从恢复平衡的角度来说,发展中国家当然能做的就是扩大需求消费,但从实际角度来说作用可能相对比较有限。发展中国家一方面在本国内部扩大需求,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另一方面我认为可以做的是发展中国家相互之间的贸易应该加强,资源输出国和制造业国家的互补关系其实很强。此外发展中国家可以考虑对不发达国家例如非洲进行投资,让这些国家发展起来。

日报:去年四季度以来,中国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顺差收窄,资本项目一度出现逆差,可以说中国在落实外部再平衡上取得了一些进展,当然一定程度上可能是受外部环境影响。你认为,中国要调整失衡结构需要从哪些方面进一步着手?

曹远征:不用着手,正在平衡之中。投资驱动经济正在受到影响,并且之前经济是以出口为导向的,现在出口面临到了压力,那么工业投资就会下降。这样的话就要求消费成为经济新的发动机,因为一增一减。

杨婕:所谓的调整失衡有三个层次,一个就是对内经济与对外经济之间的互相平衡,这个我觉得已经在发生了,中国已经不像以前那么依赖出口了,外部需求疲弱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

第二个就是大家常说的消费跟投资之间的调整。但其实消费跟投资之间,是不是将来五至十年可以解决,我觉得不太可能。消费不是那么容易拉起来的,他跟很多结构改革相关,比如金融改革、结构性减税的改革。大家认为,中国很多公司是以百分之十几的速度增长,但那也只不过是特定的领域,而且工资就算是按照10%的速度增加,但不要忘了中国以前的国民生产总值是每年照着20%在增长的,所以工资按照比例还是在下降的,那也就意味着消费占GDP比重还是会下降的。所以如果说将来十年二十年,可以把消费作为一个动力来看,但五年的时间,我觉得现实是不太可能依赖消费来拉动经济的。

第三个调整失衡,就是说在投资里面进行再平衡。把投资从一些产能过剩的领域,投到一些产能还没有过剩的领域。投资内失衡再调整这一块,我觉得才是将来真正可以做到而且是应该做的。

日报:世界经济舞台中的美国、欧洲、新兴市场国家现在正面临各自不同的问题和处境,未来三个板块将在世界经济中分别扮演怎样的新角色?

曹远征:过去是这样的,因为欧美的负债消费构成了亚洲国家的出口市场,亚洲国家的出口导向工业得到了发展。亚洲国家的原料又构成了资源出口国的市场。然后亚洲出口国家和资源出口国家都形成了巨大的顺差。这巨大的顺差转过来又通过国际金融市场转投到欧美,形成欧美国际收支中资本项目的顺差。

就是亚洲国家的经常项目顺差变成欧美国家的资本项目顺差,这样使得世界经济循环起来。经济危机就是这个金融上出了问题,导致这个循环断了。

那么现在,人们觉得循环断了是因为不平衡,那么再平衡就是为了建立另外一种联系。这种联系就是欧美的再工业化和亚洲的进口扩大化,这样实现再平衡。

但这是不是真正的再平衡就不得而知了,而我们看到,如果全球维持增长呢,那么顺逆差恰恰是互为条件的。如果这个循环能够维持的话,经济也是会增长的。经济全球化的问题

要通过经济全球化来解决,这就是一个全球治理的问题。全球货币经济改革就是一个经济秩序问题。

宋泓:从经济危机影响以后来看,未来整个欧美日对于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在减弱,因为其本身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下降,那么对于全球经济的拉动和影响有限。即便这样,发展中国家对全球经济的拉动作用还是挺重要的,不可替代。因为这些国家的需求都是最高的需求,纯粹来自消费的需求。

来自新兴市场的需求一部分来自于当地的消费,还有一部分属于生产型需求。但这种需求并不是最终的消费需求,受制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形势。

日报:实现全球再平衡,使世界经济恢复正常的增长路径,各国都需要作出一定的努力,您认为美国、欧洲、中国、新兴市场国家应对此采取哪些宏观政策,促进这一进程?

宋泓:经济危机发生后,现在全球有好多机构和平台都在推进全球再平衡,要求顺差国逐渐地扩大国内的需求,要求逆差国逐渐减少过度的消费。

另外一个就是试图设置各个国家的不平衡的范围,比如赤字占GDP的比例为3%~4%这样的水平。那么,这些措施也都是促进这些国家去调整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