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 (2分) (2017八上·乌鲁木齐期中) 下列划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负势竞上 至于负者歌于途
B . 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无绝
C . 争高直指 直视无碍
D . 风烟俱净 湖中人鸟声俱绝
2. (2分) 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在人生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大困难可以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战胜一切困难。
B . 《植树的牧羊人》以时间为顺序,以荒原到绿洲的变化为线索,条理清晰。
C . 《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同志为悼念白求恩同志的逝世而写的一篇纪念性文章。全文以抒情为主,兼叙述和说理,是纪念文章的典范之作。
D . 《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目的在于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第 1 页 共 12 页
二、 新添加的题型 (共1题;共17分)
3. (17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黄帝将见大隗①于具茨②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辞。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③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选自《庄子·徐无鬼》)
【注释】①大隗:传说中的神名。②具茨:山名。③奚:何,什么。
(1)
解释加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问涂焉 涂:____________ ②黄帝再拜稽首 再:____________
(2)
文中画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
第 2 页 共 12 页
(4)
用自己的话总结小童指导黄帝治理天下的这件事的启示?
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5分)
4. (5分) (2017七下·高明期末)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于是,我唱了五年的lí gē________,现在轮到同学们唱给我们送别。
②yīn mái________笼罩着整个国家,我们走出家门,手拉着手,互相安慰。
③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dāng zhīwú kuì________。
④而这种神情又恰好与颈部的美xiāng dé yì zhāng________。
四、 情景默写 (共1题;共1分)
5. (1分) 古诗文名句默写。
①蒹葭苍苍,________。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
②________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③池上碧苔三四点,________ 。(晏殊《破阵子》)
④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第 3 页 共 12 页
⑤《出师表》中表现作者临危受命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⑥送别诗中,有很多情景交融的佳句,虽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之情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请写出这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
五、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分)
6. (1分) (2017·北京模拟) 祥子是________的长篇代表作《骆驼祥子》中的一个人物形象。这部作品描写来自农村的淳朴健壮的祥子,到北平谋生创业,三次买车又三次失去,并终于堕落到生活的谷底的故事。________,是这部小说的基本线索,与祥子有着密切关系的女主人公是________。
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
7. (17分) (2018七上·天台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奶奶的粽子
韩逸萌
①“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端午的歌谣是清晨的布谷鸟起的调,脆生,清亮,故乡从仲夏夜的梦中醒来,惺忪中瞅见阶前的青草里缀满昨夜露珠的清香。
②奶奶的细碎的步伐,踩一地晨露的湿润,粗糙的手掌摩挲着我绒软的头发,我想在清凉的晨风中再赖会儿床,可端午的歌谣已在奶奶的厨房里吟唱,睡意便在那芬芳之中忽而散去。
③端午的香先是粽叶的清香,墨绿的叶子有竹叶可爱的形状和艾草气味的清爽,奶奶将两束叶子散乱地铺在白瓷的盆里,再浇一壶滚烫的水,水汽升起,携裹着袅袅清香,如同沸水冲茶,将叶里蕴着的香气点染出来,那香气就像活了一般,在奶奶手里,清香原来可以生长。
第 4 页 共 12 页
④我去看那泡了一夜的米,一粒粒透亮饱满,此时都相互慵懒地倚着,像是饮了一夜的佳酿,浓睡不消残酒。奶奶的粽子简单至极,只放红枣和糯米,青翠的叶裹红白的馅,不腻不甜,原始、纯粹,却有着独特的甘醇,令我的童年深深迷恋。
⑤我着迷的是奶奶包粽子的过程,三层粽叶错落着搭好,轻轻展开、抹平,两手轻轻一弯,便弯出小小的圆锥形状,一撮米添在尖尖的角里,捏三颗红枣点在米中,再一撮米盖在上面。奶奶不会让枣露出米外,于是红枣的汁液不会流出,全都浸在米里,不放糖,却更香更甜。奶奶的大手紧紧捏着盛满馅的粽叶,一根线绳紧紧绕过,缠两圈,系住,便成了一个精巧的四个角的粽子。我赶紧捧过来,细细地看,满心满眼地喜欢。我也试图包一个,铺好粽叶,弯成小圆锥,放米和枣,却总是捏不住粽叶,缠不紧线,总是漏了米,或者包成了三个角的平面。奶奶笑着说:“俺妮儿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清清闲闲享一辈子福。”端午的阳光照在奶奶的背上,我坐在奶奶投下的影子里想,享一辈子福是不是每天都可以吃奶奶包的粽子……
⑥粽子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响,是端午的歌谣最贴切的唱腔,香气从厨房溢出,氤氲在整个院子上空,我不住地扒在门口张望,奶奶说,妮儿不急,越煮越香。奶奶的粽子包了三层叶,煮的时间越长,米越软糯,越能浸透叶的清香。奶奶把火烧得细长,我在过午的温热中睡去……醒来时,粽子便已煮好,奶奶已经凉在盘里。我轻轻捧起一只粽子,我觉得奶奶的粽子像是有生命的,轻轻拉一下,线绳便解落,展开粽叶,精致的四个角的粽子煮得透亮,微微地染了青绿,第一口是叶的清香,第二口是米的甜糯,我不爱吃红枣,奶奶用筷子轻轻划出,只留下那被枣浸得微红甜香的米。奶奶说小孩儿吃了肚胀,便用那粗粗硬硬的手轻轻揉着我吃得圆滚滚的肚子……
⑦我在端午的歌谣中成长,门前的小树隔年盈尺,奶奶却在我的鲜嫩反衬下日渐白头。我后来吃过八宝粽、蛋黄粽、鲜肉粽,却都不及奶奶的粽子有着最纯粹的清香;我后来见过长长的竹筒粽、缠着五彩线的迷你粽,却都不及奶奶那裹着错落搭开的三层粽叶。奶奶的粽子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蕾。
⑧端午的歌谣又响起,奶奶的粽子隔着时光和故乡,与我相思凝望。
(1) 本文围绕着“奶奶的粽子”这个线索,作者依次写了________、奶奶包粽子的灵活、________、我
第 5 页 共 12 页
睡醒后吃粽子和________。
(2) 阅读文章,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①联系语境,揣摩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轻轻捧起一只粽子,我觉得奶奶的粽子像是有生命的。
②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第⑤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奶奶笑着说:“俺妮儿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清清闲闲享一辈子福。”
(3) 奶奶的粽子无论配料还是做工都“简单至极”,为什么却会“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蕾”?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8. (12分) 父亲之笔
游宇明
一直觉得父亲是个优秀的田园诗人,春天他写下水稻、大豆,夏天写下他红薯、绿豆,秋天他写下荞麦、萝卜,冬天则写下油菜、小麦,每一首诗都那么郁郁葱葱、元气充盈,让人从心底里生出温暖。父亲用来写诗的笔是他的各种农具。
父亲是一个喜欢置办农具的人,我可以轻松地说出家里许多农具的名字:砍刀、小挖子、禾镰、竹扒、锄头、钯头、铁犁、铁钯、木钯、扮捅、耕牛。父亲不喜欢向别人借农具,他一向不善言辞,平时很少跟别人打交道,更不愿意在这种节骨眼上求人。此外,还有一个原因是父亲很勤快,开垦了不少土地,自己家里工具齐全些,可以随手拿着走向田间地头,节省许多时间
第 6 页 共 12 页
父亲最珍视的农具有两样,一是犁,一是耕牛。我家的犁架是用上等的杉木做的,杉木轻巧,可以节省力气;犁坯使用的是当地能买到的最好的生铁,锋利结实且富韧性。老家是山区,村里又没有江河潭湖,经常出现干旱,农田在秋天以后都是旱得开着很大一条裂缝的,如果犁耙功夫不到家,稻田就会漏水,影响收成。父亲犁的田却从来没有漏过水,这一方面当然是因为他做事认真,翻耕稻田时每个角落都会犁到,另一方面也与他善于造犁很有关系,犁造得好,能够深入田里的“死角”,裂缝容易堵住。记得我读大学那几年回乡帮着父亲搞“双抢”,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乡亲向父亲借犁,说我家造的犁比他们自己造的好用,父亲总是高高兴兴地借给他们。父亲不仅善造犁,还非常注意保养。每次犁完田,他都会到附近的塘里把犁冲洗得干干净净,然后在敞阳处阴干(犁因为吸水太多,不能在太阳底下晒,否则犁架很容易开裂),他的犁坯总是闪着白晃晃的光,而不象村里某些人的犁一样上面总是盖着一层土色的铁锈。
我家有头好牛,这也是父亲很自豪的。我家的牛是母牛,它有一身深黄色油光发亮的的毛,头部较长,长相清逸,性格温驯。它犁田时从不惜力,又特别有悟性,父亲的每一句吆喝,它都能听懂,该快就快,该慢就慢,叫它直行就直行,叫它拐弯就拐弯。它工作努力,却不计较待遇。放养时总是围着一小块草地吃得团团转,茅草、蒿子、雷公藤、野苎麻叶来者不拒。冬天圈养时,就吃稻草、瘪谷,偶尔吃上一顿干薯藤,它会把这个当成过年,吃了就快快乐乐地唱歌。这牛还特别重感情。父亲患了骨质增生病,腰老是伸不直,走路的速度自然受影响,同样的时间我们走三步,他顶多走两步。因为走得慢,他随别人一起去草山放牛时,那些牛们常常把他甩在后面。然而,走一段路发现主人没来,我家的牛会让其它牛先走,自己静静地站在路边,也不吃草,只是一遍又一遍叫唤,父亲知道,这是牛在喊他了。于是,他会尽可能加快步子赶上去。早几年,我不让父母再种田,父亲一定要留下那条牛,说这头牛好养,我强迫他把牛买了,父亲满眼都是泪花。我知道,在心里,父亲不是把这条牛看成是普通的农具,而是将其当成自己的朋友的。
父亲真心地喜欢他的农具,就象我喜欢自己写作用的电脑一样。父亲用他的农具诗笔写成了一首首美丽的农事诗,写老了自己,写大了我们。
认真阅读上面材料,回答问题。
(1)
第 7 页 共 12 页
通读全文,你认为作者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
(2)
请你概括说说文中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父亲?
(3)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的犁造得好?
(4)
本文和朱自清的《背影》比较,你觉得两篇文章在写法和语言上各有什么特色?
(5)
有人说:父爱如伞,为儿女遮挡风雨;父爱如雨,为儿女濯洗心灵;请你根据本文内容仿照例句续写或者根据你的亲身感悟续写一个句子
七、 诗歌鉴赏 (共1题;共5分)
9. (5分) (2017七下·泗阳期末)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春日
秦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第 8 页 共 12 页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注释】①丝,喻雨。②浮瓦:晴光照在瓦上。③芍药:牡丹。④春泪:雨点。
(1)
“一夕轻雷落万丝”句中写出了春雨的什么特点?
(2)
“有情芍药含春泪”这句诗写得生动传神,请作赏析。
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18七上·湖州期中) 时光流转,不知不觉已经走进新学期一段时间了,那些曾经的人、事、景、物,或远离,或走近了你。请以“你和我很近”或“你和我很远”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通过具体事件写出独特感受,要求真情实感。②写作前请认真构思,尽量不要涂改。③字数不少于600字,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第 9 页 共 12 页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1、
2-1、
二、 新添加的题型 (共1题;共17分)
3-1、
3-2、
3-3、
3-4、
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5分)
4-1、
四、 情景默写 (共1题;共1分)
第 10 页 共 12 页
5-1、
五、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分)
6-1、
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
7-1、
7-2、
第 11 页 共 12 页
7-3、
8-1、
8-2、
8-3、
8-4、
8-5、
七、 诗歌鉴赏 (共1题;共5分)
9-1、
9-2、
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0-1、
第 12 页 共 12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