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第39卷第5期2016年10月 195 高速铁路水准测量中正常水准面不平行及 重力异常改正的必要性研究 龚志强’ 游为 杜升威’ 吴郑’ (1.四川I西南交大铁路发展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91;2.西南交通大学测绘工程系,四川I成都611756) [摘要]根据某高速铁路隧道贯通后二等水准测量数据,分别对正常水准面不平行、重力异常未改正及改正后的 数据进行闭合差统计、平差计算对比,提出了在纬差较大的高海拔山区进行两项改正的必要性。以后续的CPlII 高程建网测量为例,验证了进行两项改正之后二等水准测量控制点高程的正确性。 [关键词]二等水准测量;附合水准路线闭合差;正常水准面不平行改正;重力异常改正 [中图分类号]P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019(2016)05—0198—04 Necessity Analysis of Normal Geoid Nonparalle1 Correction and Gravity Anomaly Correction in the Leveling of High-speed Railway GONGZhi—qiang YOUWei DUSheng-wei WUZheng 1 引言 目前我国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对应 的正常高系统,且一般采用水准测量方法进行高程测 定。但由于水准面之间的不平行性,两点水准测量高 差并不是正常高高差,水准测量高差必须经过正常位 水准面不平行引起的高差改正和重力异常引起的高 差改正才能得到正常高高差 。国家水准测量规范规 定,国家水准网计算水准点高程时,所用的高差应加 量多采取绕行的方式联测隧道进出口线路水准基点; 隧道贯通后,为了满足CPIII高程测量要求,就必须在 洞内进行线路水准基点的加密测量工作。洞内高程控 制点埋设间距约2km,洞外既有的高程点作为起算点 参与平差计算。本文根据某高速铁路隧道贯通后二等 水准加密测量数据,分别对正常水准面不平行、重力 异常未改正及改正后的数据进行闭合差统计、平差计 算对比以及CPIII高程数据的验证计算,提出了在纬差 较大、高差较大的山区进行此两项改正的必要性。 入此两项改正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规定,高速 铁路工程测量中,二等水准测量平差计算的高差可根 据实际情况进行此两项改正 ,但并未说明什么样的 情况下应该考虑,本文的研究目的就在于此。 高速铁路为了保证列车高速行驶安全和乘客舒适 性,对轨道平顺性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而轨道的高 2数据情况 某高速铁路隧道全长1 1.296km。贯通后,根据 现场情况及后续施工安排,进场进行DK619+354 ̄ DK650+472段二等水准复测及二等水准加密测量。测 区平均海拔高:1380~1680m之间;线路走向大致呈 平顺性就需要高精度的施工控制网,轨道控制网(CP III)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CPIII高程测量采用水准 测量形成的附合水准路线长度不得大于3km,且应附 合于线路水准基点 。隧道未贯通之前,二等水准测 BM277一l y 南北走向,线路里程约31km。在测量前,对既有二 等水准点进行现场踏勘,具体结果如图l所示。由于 绕行山体,隧道区段原水准绕行长度为92km,远大 于线路里程长度。 BM277一l5 BM277.6 y BM277.7 隧道区段 DK619+335 DK626+668 DK628+650 DK638+769 DK650+065 DK650+144 图1 既有二等水准点布设 196 测绘第39卷第5期2016年10月 在对隧道洞内加密二等水准平差前,对联测己知 为单位) 。本次二等水准测量复测网与原测网相同 测段高差较差统计见表1。 由表1可知:BM277—7~BM277—15二等水准点复测 高差与原测高差较差不满足限差要求,全长附合水准路 线BM277—1 ̄BM277—15的复测闭合差接近2倍限差值。 水准点进行了复测,复测水准路线长度为22.196km, 远远小于原测约92km的水准路线长度。根据《国家 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中的规定,检测已测测段高 差之差应小于±6√ mill(R为检测测段长度,以km 表1设计高差与复测高差较差比较表 注:设计高差是指由设计单位提供的已知高程值反算得到的高差,由设计单位在设计阶段勘测完成,已经进行了2项改正。 为确保测量数据正确性,根据规范要求对该测段 各高差进行二次检测,检测结果见表2。 由检测结果可知:该段二等水准测段复测高差与 二次检测高差较差满足要求,测量数据准确无误,各 项精度指标达到《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所规 线长、累积误差偏大,而限差计算采用水准路线实 测长度,外业各项限差能满足规范要求,隧道贯通 后高程复测时采用了不同的水准路线,水准路线长 度大大缩短,限差相应减小,复测外业各项限差也 满足规范要求。但由于复测与原测采用了不同的水 准路线,原测高差累积误差偏大,导致复测与原测 高差较差超限。 定的精度要求。通常情况下,分析此类闭合差超限的 主要原因,一般归结于隧道未贯通时二等水准绕行路 表2二次检测高差与复测高差较差比较表 通过测区地形图发现,本测段大致呈南北走向且 位于山区,地面起伏较大。导致闭合差超限的主要原 7 =978032×(1+0.0053024 ・sin 一0.0000058 sin 2 ) (3) 因可能并不是隧道绕行造成的高差累积误差,而是由 于采用了不同的水准路线,水准面不平行,未进行正 常水准面不平行、重力异常改正。下面对此原因进行 分析。 上式(3)中: 0.01×10 m/s 。 -为水准点纬度; 值取至 N段重力异常改正数 为: =(g— ) ×h/Y (4) 3正常水准面不平行、重力异常改正计算及 分析 依据《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N段 正常水准面不平行高差改正数占为: E=-(7川 )× / (1) 式(4)中:7, 计算方法同上; (g— ) 为两水准点空间重力异常平均值,单位 为10 m/s ;h为测段观测高差,单位为米(m)。 功 的计算没有采用查表确定布格异常来计算空 间重力异常,而是采用EGM2008重力场模型计算得到。 通过以上两项改正的计算后,二等水准测量复测 数据统计如表3所示。 式(1)中 为两水准点正常重力平均值,单位 为10 m/s ;Yi+1、7i分别为f+1点、 点椭球面上 的正常重力值,单位为10 m/s ;H 为两水准点概 略高程平均值,单位为米(m)。 =由表3中可以看出,经过以上两项改正后,与己知 测段高差较差均满足±6√ inin的限差要求,各既有线 路水准基点均采用设计成果参与洞内高程平差计算。 ( 川+7i)/2—0.1543// (2) 在洞内高程平差计算前,同样需要对观测数据进 测绘第39卷第5期2016年10月 197 行以上两项改正,采用经过两项改正后的高差进行平 距不大,约1.5km左右,但由于测区平均海拔高,约 1380~1680m之间,测段首尾纬差大且呈南北走向, 约15 ,因此每个测段的改正数约lmm/km,测段全 差计算得到隧道洞内加密高程点的高程值。改正后数 据统计如表4所示。 由表4可以看出,虽然隧道洞内加密高程点的间 长约32km,总共改正约30.66mm。 表3正常水准面不平行改正及重力异常改正 表4洞内水准测量进行两项改正 测绘第39卷第5期2016年1O月 由此可见,在纬差较大的高海拔山区对水准测量 数据进行正常水准面不平行、重力异常改正是非常有 必要的。 以隧道洞内加密高程点作为CPIH高程平差计算的 起算点,计算CPIII点的高程值。平差计算后各项精度 指标均满足《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中精密水准测 量的精度要求,统计结果如表5所示。 ・ 4数据验证 表5 CPIII点精密水准精度统计 5结论 (1)正常水准面不平行、重力异常改正对纬差 较大的高海拔山区的水准测量数据影响非常明显,因 此进行此两项改正非常有必要; [4]顾赞.精密水准测量中重力改正的归算[J].测绘与空间 地理信息,2013, (2):157—158,162. [5]王建华,王雄,胡亚轩,等.精密水准测量中的重力异常 改正[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9,(2):57—60. [6]孔渊.工广地表和井架基础沉降监测与趋势分析一一以 许疃煤矿工业广场为例[D].淮南:安徽理工大学,201 1. [7]高强.高海拔地区控制网长度变形异常的处理[J].铁道 勘察,2013, (2):2卜23. (2)本次两项改正计算采用的是各水准点由施 工坐标系的坐标反算得到的经纬度和大地高,与各水 准点直接测定的经纬度、大地高存在系统偏差,该偏 差对改正的影响还需进一步分析、研究; (3)空间重力异常值的计算方法与规范既有的 方法有所区别,两种方法对改正的影响还需进一步分 析、研究; [8]许双安.基于EGM2008模型的GPS高程转换方法研究[J]. 铁道勘察,2012, (5):31—34. [9]谷延超,范东明.顾及EGM2008和残差地形模型的GPS高程 转换方法研究[J].测绘工程,2013, (2):26—29. [1O]薄万举,陈聚忠.地震水准测量成果中几项改正的讨论[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1, (3):34—37,41. (4)改正后的复测高差与设计高差之差虽然满 足限差要求,但接近限差上限,经分析与设计阶段隧 道未贯通、水准测量绕行路线过长、引入的测量误差 密切相关; (5)建议隧道未贯通前进行高程控制测量的路 线长度以隧道贯通后的实际路线长度为准,严格控制 限差,尽可能减少测量误差的引入。 参考文献 Eli孔祥元,郭际明,刘宗泉.大地测量学基础[M]武汉:武 汉大学出版社,2006. [收稿日期]2016—04—07 [作者简介]龚志强(1983一),男,工程师,西南交通大学 测绘工程专业,本科,主要从事高速铁路工程测量等方面的研 究工作。 [2]GB/T12897—200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Is]. [3]TB10601—2009,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