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案
第二课时 高擎民族精神的火炬
目标点击:
1、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增强民族自豪感,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能力目标:理解新的历史时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伟大意义,提高对不同文化的分析鉴别能力
3、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会弘扬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方法,准确地认识和把握时代精神,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内容。
解读重、难点:
重点:在文化建设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难点:火炬在我们手中
学法推介:
学习时要紧紧结合课文内容和选取的实实在在的情境背景材料,运用问题法、讨论法、访谈法、归纳等方法,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学前准备:
1、收集我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举措
2、阅读一本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优秀文化读物
学习流程:
(一)自主构建
1、我发现的问题:(快速阅读教材,并将需要掌握的问题在教材中标注下来)
2、知识结构整理:
(二)展示交流
1、阶段小结: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自主学习的任务进行展示与交流,通过小组形成简单的知识网络。对组内共疑的问题在班内寻求答案。
2、见多识广:近几年来,国家为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把你了解的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你能在教材中找到国家这样做的理论依据吗?
措施: 理论依据:
(1)
(2)
(3)
(4)
------
3、生活在线:
(1)我的观察:我校开展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实践活动有:
(2)我的体会:学校开展这些活动有什么积极意义?请你选择自己参加过的一项活动谈谈体会。
(3)我的建议:为了弘扬民族精神,全国各地、各单位、各学校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为了使我们学校能够更好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请你出谋划策,向学校提出合理化的、行之有效的建议。并附上简单的理由。
建议: 理由:
(三)、重点探究:
不知从何时开始,过洋节已在年轻人中成了一种潮流。万圣节时随处可见的巫师装束,鬼面南瓜;情人节时风靡的巧克力,红玫瑰;愚人节时的整人工具和数不清的玩笑;圣诞节时的圣诞树,圣诞袜更是势如破竹的冲进了人们的眼球。从如此盛大,如此疯狂的庆祝活动可见,洋节越过越多,越过越隆重特别是年轻人,个个都以过洋节来表示自己很“fashion” 。而我们中国固有的节日却越过越少,节味也越来越淡了。.面对这样的现状,请你参与讨论:“中国人该不该过洋节”呢?(中国的三大节是春节,端午,中秋。西方的三大节是圣诞,复活,感恩。)
我的观点:
我的理由:
(四)、巩固提升:
单项选择题
1、29届北京奥运会奖牌背面镶玉设计的灵感来自于我国古代的玉佩,挂钩由我国传统的玉双龙蒲纹璜演变而成,这些中国味十足的设计( )
(1)是中国文化对奥林匹克文化的丰富 (2)展示了我国文化的单一性(3)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4)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a、(1)(2)(4) b、(1)(2)(3) c、(1)(3)(4) d、(2)(3)(4)
2、下列不属于中华文化遗产的是( )
a、长城、故宫 b、山东梆子、河南豫剧 c、泰山、黄山 d、中华世纪坛、“鸟巢”
3、总理在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要不断加强文化建设。为此我们要( )
(1)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3)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化成果 (4)把加强文化建设当作当前的工作中心
a、(1)(2)(3) b、(2)(3)(4) c、 (1) (2) (4) d、(1)(3)(4)
4、在对外文化交往中,我们应该( )
(1)借鉴世界各国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 (2)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做法 (3)杜绝一切外来文化 (4)与时俱进,不断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a、(2)(3) (4) b、(1)(2)(3) c、 (1)(2)(4) d、(1)(3)(4)
5、新时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 )
a、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b、充分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
c、坚持与时俱进,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d、充分吸取世界上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营养
6、“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菖蒲插在门框上,出门一望稻谷香。”这首童谣描述的是( )
a、端午节 b、中秋节 c、重阳节 d、清明节
7、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文艺表演,将中华民族的50XX年辉煌灿烂的文明艺术地展现在世人面前,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震撼,引起人们的惊叹。这启示我们( )
a、发展先进文化,必须充分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
b、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继承中国全部传统文化
c、发展先进文化,必须防止外来文化的影响
d、发展先进文化,必须保持传统文化的原样
8、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需要发挥“主心骨”的核心作用。
“主心骨”是指(d )
a.经济建设为中心 b.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c.中国人的脊梁
d.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五)、拓展延伸:
积极参与一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实践活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