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期间犯罪行为如何认定,法律依据为《刑法》和《刑事诉讼法》,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规定故意犯罪时,可责令其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包括刑罚可能性、社会危险性、健康状况等,但严重犯罪嫌疑人除外。
法律分析
一、取保候审期间犯罪行为如何认定
1、在取保候审期间,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认定为取保候审期间故意犯罪;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规定故意犯罪的,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
2、法律依据:《刑法》
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七十一条第三款、第四款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前两款规定,已交纳保证金的,没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
对违反取保候审规定,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二、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3、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4、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继续侦查的。
在这部分知识范围内要注意:对累犯、犯罪集团的主犯,以自伤、自残办法逃避侦查的犯罪嫌疑人、严重暴力犯罪以及其他严重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不得取保候审,但犯罪嫌疑人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的,或者对犯罪嫌疑人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继续侦查的情形除外。
结语
根据《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取保候审期间的犯罪行为认定主要基于行为人的故意犯罪。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果故意犯罪,可被责令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采取监视居住、逮捕等措施。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包括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情况,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但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情况,以及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哺乳婴儿的妇女等情况。但对于累犯、犯罪集团的主犯,以及采取自伤、自残逃避侦查等手段的犯罪嫌疑人,一般不得取保候审。需要继续侦查的情况除外。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 第三条 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足以伪造可进行交易的信用卡,或者足以使他人以信用卡持卡人名义进行交易,涉及信用卡一张以上不满五张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之一第二款的规定,以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定罪处罚;涉及信用卡五张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数量巨大”。
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四条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具有本解释第二条第三项至第七项规定的情形之一,数额达到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百分之八十的,可以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五条 敲诈勒索数额较大,行为人认罪、悔罪,退赃、退赔,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犯罪情节轻微,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一)具有法定从宽处罚情节的;
(二)没有参与分赃或者获赃较少且不是主犯的;
(三)被害人谅解的;
(四)其他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