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室抢劫与入户盗窃的区别在于入户具有非法性,目的是实施抢劫犯罪,而入户抢劫被刑法加重处罚。认定入户抢劫要素包括:户的范围具有隔离性与权利彰显的外表和功能,入户目的具有非法性,暴力或暴力胁迫行为发生在户内。入户抢劫构成的处罚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法律分析
入室抢劫和入户盗窃的区别有以下几点:
一、表现不同:入户具有非法性,即未经主人的同意擅自进入,进而实施违法犯罪行为,以实施抢劫犯罪为目的。非法侵入他人的住所,具体表现形式多样,如公然破门而入,秘密侵入,欺骗侵入等等。但行为人基于某种合法、正当理由进入他人住所,临时起意实施抢劫的,则不属于“入户”抢劫,构成犯罪的,可按一般抢劫处理。
二、处罚不同:刑法确立入户抢劫做为加重处罚的法理依据。刑法加重处罚“入户抢劫”的本旨就在于保护居民家居生活的安宁平和、保护未经许可他人不得擅入住宅权以及个人休养生息的隐私权利不受侵犯。
三、认定不同:“户”是指住所,其特征表现为供他人家庭生活(而不是工作生活)与外界相对隔离两个方面,前者为功能特征,后者为场所特征。一般情况下,集体宿舍、宾馆、临时搭建工棚、单位的办公楼、学校、公共娱乐场所等不应认定为“户”,但在特定情况下,如果确实具有上述两个特征的,也可以认定为“户”。
构成入户抢劫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入户抢劫的构成要件:
1、“户”的范围。“户”不要求是被害人享有所有权的房屋,租赁的他人房屋或者用于家庭生活的渔船均可以被认定为“户”。“户”应当具备一定的隔离性,即与他人生活或者居住的地方有一定明显的区别,即具有权利彰显的外表和功能,通俗讲有领地意义。
2、“入户”的目的具有非法性。进入他人住所必须具有实施抢劫的犯罪目的,抢劫行为虽然发生在户内,但行为人不以实施抢劫等犯罪为目的进入他人场所,而是在户内临时起意实施抢劫的,不属于“入户抢劫”。
3、暴力或者暴力胁迫行为必须发生在户内。果在户内盗窃,在户外被发现的,实施暴力行为抗拒抓捕的,不能认定为“入户抢劫”,因为其没有在户内实施暴力。如果在户内盗窃,并在户内实施暴力抗拒抓捕的,认定为“入户抢劫”。
结语
总之,入室抢劫和入户盗窃虽然表现形式相似,但它们在目的、行为方式和法律认定上存在明显的区别。对于这些不同的情况,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以保护社会安全和居民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入户抢劫的;(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七)持枪抢劫的;(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