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期间内职工因工作原因患职业病可被认定为工伤,用人单位需申请工伤认定并提供相关材料。工伤认定是劳动行政部门根据申请表、证据等确定工伤等级和保险待遇。若不符合认定条件,如超过退休年龄或非正式职工,不可被认定为工伤。保障职工权益,应及时进行工伤认定。
法律分析
在劳动合同期间内,如果职工因工作原因患上了职业病,那么这种情况可以被认定为工伤。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工伤是指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致使本人在工作中遭受物质损失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形。
在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应当及时为职工申请工伤认定,并提交职业病诊断证书、劳动合同书、工伤认定申请表等材料。工伤认定是指劳动行政部门根据职工提供的工伤认定申请表、工伤认定申请材料和有关证据,对职工受伤或者患病的程度进行认定,并确定相应的工伤等级和享受的工伤保险待遇。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职工在劳动合同期间内因工负伤,但不符合工伤认定的条件,例如受伤时已经超过退休年龄或者已经不是用人单位的正式职工等,那么就不能被认定为工伤。因此,在职工患上职业病时,应及时进行工伤认定,以保障其合法权益。
拓展延伸
劳动合同期间发生职业病,是否可以申请工伤赔偿?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劳动合同期间发生的职业病可以申请工伤赔偿。职业病是因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等原因导致的职工患病,与工作直接相关。根据劳动合同法和工伤保险条例,雇主有责任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如果职工在劳动合同期间患上职业病,他们有权利申请工伤赔偿。申请过程需要提供相关证据,如诊断证明、工作记录等。一旦职业病被认定为工伤,职工将享受工伤保险的各项待遇,包括医疗费用、伤残补偿金等。然而,具体情况需要根据法律规定和证据来判断,建议职工在遇到此类问题时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得更准确的法律建议。
结语
根据以上所述,劳动合同期间发生的职业病可以申请工伤赔偿。职工应及时进行工伤认定,以保障其合法权益。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雇主有责任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一旦职业病被认定为工伤,职工将享受工伤保险的各项待遇。建议职工在遇到此类问题时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得更准确的法律建议。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