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者离职,应该如何处理?

来源:意榕旅游网

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应遵守法律规定,公司可通过媒体通知员工回单位工作或解除合同。公司应保管好员工档案和劳动保险手续,并给予一定缓冲期。双方需严格履行劳动合同,违约行为需赔偿用人单位的损失,包括费用、培训费用、直接经济损失和其他约定的赔偿费用。员工解除合同需提前30天书面通知用人单位,自行离职违反劳动法规定,应赔偿用人单位损失。

法律分析

首先,公司应尽快通过报纸、电视、电台、网络等媒体发出通知,责令员工回单位工作,或者完善解除合同手续。如果该员工不在限定期限内回公司,则双方解除劳动合同,企业并不付经济补偿金。其次,企业应当为该员工保管好档案、劳动保险手续等,以便及时交给该员工或者转交相关机构代为保管。不过应当给予员工回公司一个缓冲期,比如5-10天,一旦期限届满该员工仍未回公司,则可视为双方劳动合同关系解除。

其次,严格履行劳动合同是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必须承担的义务。《劳动法》第十七条规定:“劳动合同依法签订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第十九条把遵守劳动纪律和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列为劳动合同内容的必备条款。根据这些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应明确双方违反劳动合同应承担责任的内容,其中包括劳动者在合同履行期内随意离职给单位造成损失应承担的责任。

《劳动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见,劳动者在合同履行期间,解除劳动合同是有一定条件的。自行离职不辞而别,显然违反《劳动法》中有关劳动合同的规定,是一种违约行为,应当按照规定向用人单位赔偿所造成的损失。原劳动部《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第四条规定:“劳动者违反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劳动合同,对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劳动者应赔偿用人单位的下列损失:

(一)用人单位招收录用其所支付的费用;

(二)用人单位为其支付的培训费用,双方另有约定的按约定办理;

(三)对生产、经营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四)劳动合同约定的其他赔偿费用。

结语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有权要求员工按时回公司工作或解除劳动合同。如果员工未在规定期限内回公司,双方可解除劳动合同且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同时,用人单位应妥善保管员工档案和劳动保险手续,如员工未在缓冲期内回公司,劳动合同关系可视为解除。双方在劳动合同中应明确违约责任,包括员工随意离职给单位造成损失的赔偿责任。根据劳动法第三十一条,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应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规定的解除劳动合同行为应向单位赔偿损失,包括招聘费、培训费、直接经济损失和其他约定的赔偿费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四十条 【无过失性辞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三十九条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过失性辞退)】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十九条 【不出具解除、终止书面证明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未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