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人需依法办理纳税申报,包括综合所得汇算清缴、无扣缴义务人的应税所得、扣缴义务人未扣缴税款的应税所得、境外所得、移居境外注销中国户籍、非居民个人在中国境内从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以及其他国务院规定的情形。扣缴义务人应全员全额扣缴申报并提供纳税人个人所得和已扣缴税款等信息。
法律分析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纳税人应当依法办理纳税申报:
(一)取得综合所得需要办理汇算清缴;
(二)取得应税所得没有扣缴义务人;
(三)取得应税所得,扣缴义务人未扣缴税款;
(四)取得境外所得;
(五)因移居境外注销中国户籍;
(六)非居民个人在中国境内从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
(七)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
扣缴义务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办理全员全额扣缴申报,并向纳税人提供其个人所得和已扣缴税款等信息。
拓展延伸
纳税人应当如何准备和提交纳税申报?
纳税人在办理纳税申报时,首先应当准备必要的纳税申报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纳税申报表、财务报表、发票、凭证等。在准备材料时,应仔细核对各项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确保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接下来,纳税人可以选择适用的纳税申报方式,如线上电子申报或线下纸质申报。对于线上电子申报,纳税人需通过国家税务局指定的网上申报平台,按照系统指引填写相关信息并上传所需材料。而线下纸质申报则需将准备好的申报材料按规定的格式和要求,提交至当地税务机关指定的窗口或邮箱。
无论选择何种申报方式,纳税人都应注意申报期限,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申报。同时,应密切关注税务机关的相关公告和通知,及时了解申报流程和政策变化,以避免因不熟悉规定而导致的错误或延误。
总之,纳税人在准备和提交纳税申报时,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申报材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遵守申报期限,并及时了解相关政策和流程的变化,以确保合规申报并避免可能的风险和处罚。
结语
纳税人在办理纳税申报时,应根据具体情形依法履行申报义务。无论是综合所得的汇算清缴、没有扣缴义务人的应税所得、扣缴义务人未扣缴税款的应税所得,还是取得境外所得、移居境外注销中国户籍等情形,都需要按照规定进行申报。扣缴义务人也应全员全额扣缴申报,并提供相关个人所得和已扣缴税款信息。纳税人在准备和提交申报时,应注意准备必要的材料、选择适用的申报方式,并确保准确性、完整性,遵守申报期限,及时了解政策变化,以确保合规申报,避免风险和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法; 第一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开发应税资源的单位和个人,为资源税的纳税人,应当依照本法规定缴纳资源税。
应税资源的具体范围,由本法所附《资源税税目税率表》(以下称《税目税率表》)确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2019修订): 第六章 特别纳税调整 第一百二十三条 企业与其关联方之间的业务往来,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或者企业实施其他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安排的,税务机关有权在该业务发生的纳税年度起10年内,进行纳税调整。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2015修正):第三章 税款征收 第三十九条 纳税人在限期内已缴纳税款,税务机关未立即解除税收保全措施,使纳税人的合法利益遭受损失的,税务机关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