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第6节  眼和视觉

来源:意榕旅游网

第6节  眼和视觉

第6节  眼和视觉
【教材分析】教材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两类不同性质透镜的功能,并能区别它们。提供各种形状的凸透镜和凹透镜请学生分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通过实验进行教学,同时分析凸透镜的两个实焦点,指明它们的中心,焦距;而凹透镜只说明它对光线的发散作用。教材为了巩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还安排了照相机和放大镜的内容;又介绍了视觉器官——眼睛的构造。通过实验让学生测近点、远点及怎样测盲点来感受人类视觉上的限制,了解了近视、远视及它们的成因和矫正办法,而对眼睛的疾病只介绍了色盲。其它的疾病可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进行了解。学了有关眼睛的知识后,倡导学生“爱护眼睛,保护视力”,树立保护眼睛和用眼卫生的意识。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应用凸透镜模型解释照相机,放大镜和人眼球的作用。
2、了解眼球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
3、能说出视觉形成的功能。
4、能说出照相机和眼睛的相似之处。
5、了解近视、远视的成因,并知道矫正方法。
技能目标   通过实验了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情感目标
1、进一步体会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理念。
2、树立保护眼睛和用眼卫生的意识。
3、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目标
4、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知道目前人类对近视、远视的矫正方法,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通过实验探究人的视觉上的限制。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透镜成像的规律
会用作图法来表示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分析应用、总结提高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了解放大镜、照相机、幻灯机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教学器材:凸透镜、凹透镜、白纸、刻度尺、照相机、放大镜、光具座、蜡烛、火柴光屏、眼球结构模型、变色卡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一、 透镜
 课前激趣:课前放映flash《眼睛想旅行》,引起学生的兴趣。
㈠设置故事情景,引入新课
1、一队旅行者冒着-48℃的严寒跋涉着。到了中午,当他们拣来了一堆干草准备生火做饭时,却发现打火机丢了,怎么办?一位博士灵机一动,带领大家用冰磨制了一块像放大镜一样的冰块,博士拿着这一冰块迎着太阳,把阳光聚集到干草上,一会儿,干草就着了火。同学们,你们相信吗?你们也想试一试吗?
2、在学生体验过冰透镜取火或观察过师生共同完成此实验后,教师引课:上面实验中,我们实际上是制作了一块冰透镜,这种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大家再看,这位同学的近视眼镜上有两块透镜呢,这种透镜能不能聚光取火呢?
3、为什么会这样呢?同样是透镜,效果完全相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这方面的知识。
㈡学生实验
    1、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 最亮。
2、换用凹透镜再做上面的实验,纸上还能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吗?
让学生在实验中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它们的特点。
㈢认识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1、其实,我们平时见过的照相机、显微镜、望远镜当中都有一些表面磨成球面的透镜。这些透镜是怎样的呢?下面大家来观察一下。

4页,当前第1123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