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自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
2、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学法指导:
1、在合作之前要充分的自学,完成自主练习。
2、根据导学案设计的问题展开学习,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打问号,在小组内讨论。
课前准备:搜集人们在生活中违背自然规律的例子。
自主学习:
一、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学会了本课中的一些词语,我会根据下面提示来默写词语
1、争着向前,唯恐落后,形容十分积极。 ( )
2、像游鱼那样一个接一个地出去。 ( )
3、我们的做法十分愚蠢,好心反而办坏事。 ( )
4、形容呼吸急促的样子。 ( )
5、一个劲的责怪自己,特别后悔。 ( )
6、吃的特别饱。 ( )
二、选择刚才默写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括号中。
我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一个小岛上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咬啄时,不顾向导劝阻,( )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成群的幼龟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 ),结果让食肉鸟( )。“我们”( )地拯救了一些幼龟,还是不能解决问题,真是令人( )。
合作探究:
一、品味语言,感悟蠢事。
1、在前面一段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话中,有一个词语是“愚不可及”。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到含这个词的句子。(指读、齐读)
2、现在我们就是那一群游客,回想自己所做的一切,觉得哪些行为是愚不可及的呢?细细读课文3---5段,把有关的内容找出来,细细体会。(提示:面对幼龟被嘲鸫咬啄时“我们”和向导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展示小组还可以模仿向导和游客,通过表演再现当时情景。)
二、明白后果,指导朗读。
1、引读:
我们的愚不可及造成的结果怎么样?(指读第7自然段)尽管我们来回奔跑,尽管我们拼命拯救,还是给幼龟们带来了很大的伤害,此刻的补救显然己经晚了。一只幼龟得救了,无数只幼龟丧生了——看,我们做了些什么?(指读第8自然段)
2、齐读7、8自然段。
3、我们已经认识到自己的愚不可及了,向导呢,何尝不自责呢?我们再来读读下面句子,把书读进心里去。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那样的伤害。”
拓展延伸:
一、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神秘。现在我们回过头来,这“自然之道”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二、谈谈人们在生活中违背自然规律的例子。
三、你认为怎样才会不违背“自然之道”?
课堂检测:
阅读句子,按要求做题:
1、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1)从向导若无其事的神态,可以看出他懂得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
(2)你是怎么理解自然之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 )的蠢事。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为什么说我们干了一件蠢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