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最大的麦穗》预习——导学案

《最大的麦穗》预习——导学案

来源:意榕旅游网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52

  《最大的麦穗》第一课时教后

  片段:

  上课伊始。

  师:静静地用心朗读,你的直觉——最想说的一句话或一个词是什么?

  生(读第一遍之后):学生们太笨了,哲学家太聪明。

  要学会把握时机。

  眼前的才是最好的。

  除此之外,再也说不出什么了。于是,我重复了这个要求:“放开声音,字字入心地读,这一次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读过第二遍之后,学生的认识逐渐深入:

  生: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生:不要看着碗里的,望着锅里的,要抓住眼前的机会。

  生:天下没有卖后悔药的,不要脚踏两只船,错失良机。

  生:只有把握现在,才能成功明天。

  生:机会是有的,很多很多,可最适合你的,还是眼前的一个。

  生:时间不能倒流,把握生命的每一个机会,才是最重要的。

  ……

  这帮人精,我太低都他们了。

  接下来的分段却众说纷纭,各不相让,耗费掉了大半节课。问题出在第二节和第六节的归属上。

  没啥好方法,我采用了最笨的一招:请他们反复地读1-3节和5-7节,看看2、6两节究竟和谁的关系更密不可分。

  很快地,承上启下被发现了,语义的衔接被找到了,第二节问题应然而解。

  但是争议最大的第六节,不管怎样反复地读,反复地谈体会,他们就是磨不过来弯,坚持己见不罢休——直到一位学生说:“第六节是为了说明第七节的道理”,我才算找到了突破口:请他完完整整地读了一遍书,其他同学帮助他找一找:是不是只有这一节是为了说明第七节的道理呢?

  终于,学生彻底地明白了,下课灵也同时响了起来。

  分段指导,有什么好方法呢?

  思索中……

  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的关键字搜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