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螳螂捕蝉》

《螳螂捕蝉》

来源:意榕旅游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和动物有关系(板书:螳螂捕蝉),请同学们读课题。

  螳螂捕蝉也是一个成语,我们在使用的时候通常还会在后面加上几个字——

  (生:黄雀在后)

  2.完整地说。

  (生: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二、初读感知,把握大意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课件出示默读问题)

  2.好,哪位同学结合投影上的提示来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件出示提示)

  随机抽取学生回答。

  3.谁讲的故事?讲给谁听?目的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少年、吴王)

  三、角色体验,读文明理

  (一)自由读文,小组讨论

  1.哪位同学能快速地把课文中少年给吴王讲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找出来,读给我们听一听。

  2.这就是少年给吴王讲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看看有没有哪些词语引起了你的注意,或是你从中发现了什么,然后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出示课件)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

  (二)角色体验,加深理解

  1.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我们发现:其实它们三位把头往回一调,完全可以看到身后的危险,这灾难就是可以避免的,但它们为什么不调头呢?我来找三位同学替它们回答。

  (1)蝉啊,蝉!你为什么没把头往后调一下,看看身后的危险呀?

  (我看你是只想露水不要命呐!)

  (2)螳螂,你为什么没调头看看身后的危险呀?

  (好吃吗?还没吃到就……惨喽!)

  (3)黄雀,你为什么没把头转一转哪?

  (吃到螳螂了吗?现在后悔了吗?来不及了!)

  2.从这三位的回答我们明白了,蝉一心贪恋露水却不知道(身后的螳螂),螳螂一心想捕蝉却不知道(身后的黄雀),黄雀一心想啄食螳螂却不知道(少年正拿着弹弓瞄准它呢)。(依次板书)

  3.谁能同时面对它们三位用一句话告别一下。看看文中哪句话最合适?谁来读这句话,真的让它们听到,你是在告诫它们。先自己练习一下。

  (三)领悟寓意,创新复述

  1.少年对吴王所讲的这番话,吴王听懂了吗?从哪儿看出来?请齐读。(出示课件)

  2.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呀?还有哪些词语也含有突然明白的意思呢?

  学生自由回答。

  3.老师这里也准备了几个,同学们读一读,积累积累。它们都是表示一下子明白过来的词语。

  4.吴王恍然大悟,他到底悟出了什么呀?他做了一个什么决定?

  奇怪了!少年这番话并没有提到攻打楚国的事呀,为什么吴王就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呢?这两件事儿有什么联系呢?

  原来吴王攻楚就像螳螂捕蝉一样: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吴王攻楚,诸侯在后。(板书:攻楚,诸侯)

  5.少年说这是一件有意思的事,现在看来它不但有意思,而且还特别的有……

  谁能把少年所讲的这个既有意思又有(意义、哲理、道理、寓意)的故事绘声绘声地讲好它呢?我刚才说的是什么好?讲好!自己练习一下,同桌之间互相讲一讲。

  6.哪位同学当一下少年,给我们这些好奇的吴王讲讲这个故事呢?(课件出示插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