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你,浪花的一滴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英雄”主题单元的第一篇重点讲读课文,诗歌清新优美,含蓄精练,是一首歌颂雷锋精神的现代诗诗。作者以饱蘸情感的笔墨,讴歌了雷锋平凡的事迹,咏叹了雷锋为祖国、为人民、为社会主义事业建立的不朽功勋。通过学习本文引导学生有技巧、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感悟雷锋平凡而伟大的生命过程,体会诗人以真挚的情感表达赞颂之情,使学生的心灵在感悟雷锋精神中得到净化和升华,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励学生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
2、教学目标。
知识:了解雷锋的生平事迹。深入挖掘诗歌诗句的情调、韵味,探索作品的话外之音、言外之旨,从而真正理解、感悟雷锋精神的实质内涵。
能力:有技巧、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引导学生以读为主线,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提高学生赏析诗歌的综合水平。
情感态度:感悟雷锋平凡而伟大的生命过程,体会诗人以真挚的情感表达赞颂之情,使学生的心灵在感悟雷锋精神中得到净化和升华,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全诗深刻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真挚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理解、赏析诗歌的综合水平。
(2)品味诗歌的语言、意境、与情感之美,能够深情地诵读全诗。
(3)在感悟雷锋精神过程,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与升华,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学情分析]
雷锋,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我们学习的楷模。雷锋,这个名字是如此的深入人心,对我们这一辈人,或上一辈人来说就是我们的心目中的英雄,值得我们学习的、人人熟知的好榜样。可是对如今六年级的孩子来说,雷锋就是做好人好事的代表,仅此而已,为了使他们了解雷锋这个活生生的人,为理解诗歌做充分的准备,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雷锋的资料,了解雷锋的生平事迹,在课堂上必须联系雷锋的故事语录,才能更好的体会诗歌语言的美丽,领悟英雄――雷锋的人格魅力。
我所执教班级的学生喜欢朗读,特别是齐读,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再加上本课内容易懂,语言清新优美,含蓄精练,饱含赞美的情感且节奏感强,特别适合有感情朗读,根据这一特点,我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充分朗读,在读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教学策略]
1、《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提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的目标。经过近六年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掌握了朗读诗歌的基本方法,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试着去朗读。
2、《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针对本课非常适合诵读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突出以读为本,在读中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在朗读指导环节中,教师既要关注到学生平时积累的朗读经验,又要注重本堂课朗读指导的层次性。由于这篇课文内容难度适中,不需老师过多讲解分析,因此这节课,可基本选用“学生自主朗读、教师指导朗读、学生自己感悟”的教学方法。教师以一个伙伴的身份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感悟诗歌语言的美丽,英雄----雷锋的人格魅力。
[教学过程]
一、深情导课,了解雷锋
1、教师深情导入:同学们,今天,在这里,我要唱一个人。他不是将军,确立了无数功勋;他不是文豪,却写下不朽诗文;他如此平凡,如此年轻,像一滴小小的春雨,却渗透——亿万人的心!请同学们猜一猜我要歌唱的这个人他是谁?(雷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有关雷锋的诗歌——《你,浪花的一滴水》。(教师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把课题齐读一遍,再来一遍,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题目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它把谁比作了谁?作者用“浪花的一滴水”来比喻雷锋的用意是什么?(雷锋很普通,很平凡,就像大海中的一滴水一样。)(板书:平凡)从题目本身来看,文章似乎只是在写一个人的普通与平凡,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章内容来看一看。(设计意图:设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也为后边赏析、感悟雷锋的伟大打埋伏。)在走进课文之前,先让我们来交流一下课前我们搜集到的有关雷锋的资料,让我们来了解雷锋。(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设计意图:既锻炼学生课前搜集资料的能力,也使雷锋这个人物形象在学生头脑中变的有血有肉,变得丰满起来,为学生理解雷锋精神做好充分的准备。)
老师也搜集了大量的有关雷锋的资料,这是我搜集的一段关于雷锋生平的资料。(课件出示:雷锋生平资料)(设计意图:前面学生搜集的资料可能很丰富,但不一定完整,教师出示雷锋生平,是为了让学生对雷锋的一生有一个较完整的了解。)
过渡:通过搜集的资料,我们了解了雷锋的生平事迹,初步触摸到了雷锋的精神、品质。下面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来把诗歌大声的朗读一遍吧。(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步触摸雷锋这一人物形象的精神、品质。)
二、朗读指导,品读雷锋
1、同学们,怎样才能把诗歌读好?朗读诗歌时应注意些什么?请根据你的学习经验来说一说。(学生发言)
老师:同学们都很会学习,注意到了学习经验的积累,要读好诗,不仅要注意到它的节奏、语气、语调,更重要的是正确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比如全诗的第一节中,作者就用一个字定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是哪一个字?设立了一个怎样的基调?(学生发言)
2、好,下面就请同学们用颂扬的语气语调来练习读读诗的一二节,请一位同学带着这种感情基调来读一读。(指名1-2人读。)还不错,从你的朗读里,我听出了你对这个人的赞扬,对这个人的无限敬意。读的时候,你感觉哪几句话最能体现作者的赞扬和无限敬意?(学生找诗句)那么这个人是谁呢?作者在这里有没有交代?(没有)作者在这里设置了一个悬念,以引起下文,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把第三小节当中这个“?”读好,请同学们齐读一遍。
(设计意图: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复习掌握朗读诗歌的最基本的方法,抓住“唱”字定下的赞颂、赞扬的语调来朗读全诗。)
三、朗读赏析、赞颂雷锋
是啊,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让全国人民如此深切的怀念着他?诗人以他的诗赞扬他,我想我们就应该以我们的语言,我们的情感来表现他的伟大,下面请同学们读读这段文字。(课件出示第四节)
1、听同学们读着读着,我觉得这个人变了,他变成了( )、变成了( )、变成了( )、变成了( )……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方法?(比喻)作者把雷锋比作一滴水,反应整个太阳的光辉,太阳赐予人类什么?(光、热……)雷锋像一滴水,把太阳的光和热全部无私的反射给人类,这让我想到了雷锋语录中的一句话:我活着的全部意义就在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类的解放事业—— 共产主义而奋斗,它让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可能回答: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作者把雷锋比做什么?(向党飞的鸟)——忠于党;后两个比喻句你是如何理解的?请同学们或轻声读,在读中领悟比喻句的作用?先小组交流一下,提名提问,并相机运用课件出示。
2、这段诗文中除了比喻还有什么修辞?读这段文字还用要注意的吗?(学生发言)排比。对,是排比句就得读出排比层层递进的气势。
教师小结:读这段诗文用了4个比喻句写出雷锋忠于党终于人民的品质,所以我们读的时候要读出对他这种优秀品质的颂扬、赞颂,又要读出排比层层递进的气势。
3、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觉来读一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同学们读的不错,但老师对同学们读的这三个副词还不满意(着重出示三个副词)"刚"在这里什么意思?该怎么读?(指导朗读)
刚——点明雷锋很年轻,他的生活才刚刚开始,表达了对雷锋英年早逝的惋惜之情,因此,这个词适合慢读、缓慢,让感情饱满一些。(指导学生再读)
其它两个副词呢?什么意思,该怎么读?(学生发言,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有感情朗读的基础是读懂课文。这部分内容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句子结构相似,运用了反复、比喻和排比的手法,这样的诗句十分适合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老师起一个头分析第一个副词“刚”的作用并指导朗读以后,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学会分析朗读后面的两句,然后学生齐读,完成对课文内容地赏析。另外,在这一部分,也有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教育,那就是怎样赏析诗歌、怎样朗读诗歌,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四、自学诗歌,感悟雷锋
同学们读的真好、真会学习,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学习第四节诗的方法来自学这两节诗,自学完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学生自学五六节)
课堂展示,教师点拨:
1、当你生气、失望时经常用哪个语气词表达你的感情?(唉!)当你高兴时又会怎样呢:(啊!椰!)在这里“呵”又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呢?(赞叹、赞扬、敬佩……)(指导朗读 )
(设计意图:在朗读诗歌时读好语气词十分关键,为此我设计了生活中常用的两个语气词,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语气词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体会”阿”这个词的作用并注意缓读、慢读,将感情读充沛。)
2、为自己编歌曲、织罗衣、梳羽毛、流眼泪的人是怎样的人?――只为自己着想,自私自利的人.雷锋不为自己编歌曲、不为自己织罗衣……,那么雷锋是一种怎样的人?――不为自己着想、甘为别人奉献。(设计意图:让两类人形成对比,突出雷锋的不为自己着想、甘为别人奉献的精神。)
3、《国际歌》、红旗、花丛、浪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指名学生发言,教师点拨并小结.)
同学们会唱《国际歌》吗?会唱就能明白它象征的是——共产主义精神;红旗,除了我们教室前悬挂的五星红旗外,还有绣着镰刀、斧头的党旗,它象征着——党的光辉事业;花丛象征的是——全国人民,那么雷锋就是人民中普通的一员;浪花象征的是——千千万万青年志士,那么雷锋就是这千千万万青年志士中平凡的一员。这是作者对英雄雷锋的高度赞扬。
此时,再来让我们回顾课题《你,浪花的一滴水》,你觉的这首诗歌还仅仅是写雷锋的平凡吗?——更赞美雷锋平凡中的伟大。(板书:伟大)
(设计意图:再次回归课题,解决课前设置的疑问,突出赞美雷锋平凡中见伟大的精神。)
五、学雷锋、做雷锋
诗写到这里,诗人的心真的难以平静,心中总是有一股东西要迸发出来。为此诗人用了三个词,三个叹号来咏叹雷锋!
青春——年轻有为
永生——精神不朽
壮丽——事业壮丽
看到这三个词的时候老师脑海里涌现出司马迁的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有的轻于鸿毛,有的重于泰山,雷锋的价值重于泰山;(引导学生说)特别是看到“永生”这个词时,我想到了臧克家的一句话:“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联想、回忆名人诗句,赞美雷锋精神。)雷锋的精神永存,所以这三个词该怎么读?指名读、再读。
我只知道有一个名叫雷锋的人,魏钢焰怎么说“列兵雷锋还响透未来无穷世纪”你怎么理解?指名发言
的确,雷锋以他的人格魅力影响着每个人,在雷锋去世的第二年,也就是1963年我们敬爱的毛主席在3月5日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号召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所以每年的3月5日就是“学雷锋日”。我国的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同志也为雷锋题词“谁愿意当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就应该向雷锋同志的品德和风格学习。”我国第三代领导人也为雷锋题词:“学习雷锋同志,弘扬雷锋精神。”(课件出示领导人的题词)40多年来,雷锋精神感动着我们,鼓舞着我们,激励着我们,40多年来神州大地上踊跃一代又一代的“活雷锋”。不仅我们中国人民在学雷锋做雷锋,雷锋精神还走出了国门,曾在国际上掀起一股学雷锋热,雷锋精神成为我们的国粹。
(设计意图:在了解雷锋、品读雷锋、赞颂雷锋、感悟雷锋的基础上,水到渠成的引导学生学雷锋、做雷锋。在关注知识传授的同时并注意德育教育.)
接下来让我们怀着对雷锋的赞颂也带着学雷锋做雷锋的热情,再把全诗有感情的朗读一遍。(设计意图:最后通读全文,给学生一个整体的、深刻的印象。)
六、学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唱雷锋
40多年过去了,缅怀雷锋,依然感动,最后让我们学唱雷锋,在歌声中让我们收拾自己的东西有序的走出教室。
(设计意图:《学习雷锋好榜样》是我们十分熟悉的歌曲,学唱歌曲,让雷锋精神深入人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附:板书设计:
你,浪花的一滴水
平凡 伟大
(说明:这种板书设计简洁实用,概括了雷锋的伟大品格,平凡与伟大同时出现在黑板的正中,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