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文化的概念,理解文化的内涵,理解文化的力量;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日常生活环境,如校园、社区、网络等,体察生活环境中的文化价值;通过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起学生对文化的兴趣;认同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认同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懂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增强提高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
2.教学重点/难点
1、文化的内涵
2、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3.教学用具
多媒体
4.标签
第一课时,体味文化
教学过程
教师:就此提出:究竟什么是“文化”要求我们从“文化”的内涵与文化的力量两个方面去探究。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
【讲授新课】
(一)文化“万花筒”
1、图片欣赏:百度图片
中国古代私塾
现代网络文化
由此得出:从时间上看,文化无时不在
2、图片欣赏:百度图片
由此得出:从空间上看:文化无处不在
3、材料欣赏:“林语堂谈南北文化的差异”
由此得出: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文化生活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4、名句欣赏:“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
——钱钟书
教师:
(1)那么究竟文化是什么呢请就刚才所谈到的文化现象进行归纳
(2)思考文化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学生:依据教材进行思考,小组内进行讨论,最后形成结论
(二)文化是什么
1.文化的内涵
我们讲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晶。
师点拨:第一,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自然所具有的。
第二,文化是精神的而不是经济的和政治的。
2.文化的外延
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自主思考:下列哪些属于文化现象
1.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
2.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
3.参加演讲会、辩论会
4.大汶口文化遗址
5.宗教活动、宗教教义和宗教建筑
6.克隆技术
7.伦理道德观念
8.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
9.乡镇企业
10.、、法庭和监狱等国家统治机器
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
1、归纳文化的特点
2、归纳文化的形式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探究全面把握文化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三)文化的力量
百度图片:
抗洪精神
载人航天精神
得出: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课堂小结
在一个文化落实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味;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理;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我们都生活在文化生活中,文化就像血液一样浸润着我们的心田,我们的生活需要文化,我们的成长呼唤文化,让文化引领我们走向成功。
课后习题
1.在都市,有繁华的文化景观;在乡镇,人们利用农闲时间、集市和民间传统节日,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在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文化活动更具有特有的乡土气息。以上材料说明
A.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B.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C.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D.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2.下列活动属于文化活动的是
A.在岳麓区代表选举大会上投票
B.高二年级参加岳麓区中小学校园舞比赛
C.到国储电脑城买电脑
D.农民种田,工人做工
3.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申办20__年奥运会②参加代表选举③参加元旦文艺晚会④买车购房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
4.“石头上刻着名人名言,石头是物质的,但表现的是精神的内容。”对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B.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产品
C.文化就是刻在石头上的名人名言
D.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分开的,两者互不影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