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妈妈的葡萄》教案

《妈妈的葡萄》教案

来源:意榕旅游网

  一、教学内容及简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亲情”。共三篇主体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亲情的可贵和伟大。《妈妈的葡萄》是一篇深受儿童喜爱的童话故事。课文记叙了一个感人的故事:狐狸妈妈翻山越岭为饥饿的小狐狸摘来葡萄,路上却遇上猎人,为救小狐狸,她冒死引开猎人。狐狸妈妈死了,而她放在树下的葡萄却在若干年后长了起来,结了串串葡萄,让小狐狸吃到了甜甜的葡萄。这个故事表现了世上最伟大的爱——母爱。这篇课文浅显易懂,不需进行讲解分析,可引导学生在朗读、讨论、感悟中体会母亲对孩子伟大、无私的爱。

  二、教学目标

  (一)双基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能熟练书写。

  2、尝试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内容大意。

  3、通过学习本文,可以使学生懂得用词恰当,形象。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难点)

  2、通过尝试抓住文章主要内容概括大意,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3、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具体描写的方法,从而提高对事物进行具体形象的描述能力。

  (三)道德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妈妈对小狐狸的爱,进而引申到生活中伟大的母爱。

  三、教学具准备:

  课件、教学挂图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齐读

  2、读过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发散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指名读,边听边想这篇课文主要围绕谁来写的[板书:妈妈   小狐狸]

  2、课文的前六自然段发生了什么事?

  3、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 爱]

  三、细读感悟

  1、自读课文,从哪看出妈妈很爱小狐狸?划出相关句子。

  2、交流

  (1)将你找出的句子读给同学们听一听。

  如果你画的和这位同学一样,就和他一起有感情的读一读。

  如果你画的和他不一样,就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

  (2)出示课件“翻过一座山……终于……”齐读。

  (3)去的时候翻过一座山,翻过两座山,又翻过三座山,那回来的时候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4)读到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5)还能从哪里看出?

  (6)谁能读出第六自然段中描写的危险情况?

  狐狸妈妈为什么不直接带着小狐狸一起跑,只是大声的喊呢?

  (7)谁来读一读这一段?他读得怎么样?

  (8)听到妈妈的呼喊后,猎人和猎狗是怎样做的?小组讨论妈妈被猎狗追赶的情景。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指导朗读:有感情的朗读1-6自然段,体会妈妈对小狐狸的那种无私的爱。

  4、课文的8-10自然段。

  (1)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葡萄是哪来的。

  (2)如果你是小狐狸,你最想做什么?

  (3)出示课件:妈妈,谢谢您。

  齐读。

  四、总结,升华情感

  1、也许,小狐狸再也见不到妈妈了,

  请选择一个情景,将小狐狸的愿望表达出来:

  (1)如果妈妈还活着

  (2)如果妈妈不在了

  2、小狐狸的愿望和大家的愿望一样吧,我们和小狐狸一起,将心中最想对妈妈说的这句话说出来吧。

  齐读:妈妈,谢谢您。

  五、作业  

  补写:狐狸妈妈被猎人追赶事发生了什么事情?后来她又怎样了?

  六、板书

  妈妈的葡萄

  妈妈爱 小狐狸

  课后小记:

  教授这节课,让我对“抓好每节课的教学质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一个好的教案不是漂亮的花瓶——它不是优美词汇的罗列,更不是老师的个人表演秀。在讲台上,在课堂中,众多学生的优秀表现、师生互动的和谐默契,这才是老师的真正才艺展现;扎扎实实抓好每一个必要的训练点,让学生在现有知识结构基础上能增添一砖一瓦,这就是课堂的收获。讲台不是舞台,登上它不是为了表演,而是为了“传道授业解惑”,为了让听课的对象——孩子们自己有内在的所思、所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