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

来源:意榕旅游网

  一、学情分析

  学生已在第三单元学过议论文,并且在平时的课外阅读中做过议论文的练习,懂得议论文三要素,能说出议论文的主要论证方法,但是论证思路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还是比较难的。

  二、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1)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获得创造的智慧。”孔孟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历代传诵的议论文名篇,全文逻辑严谨,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的论证,使结构非常清晰,富于辞采,富有说服力。文章所说明的道理在今天仍具有很强的历史意义,是传承和弘扬人类精神文明成果的好材料。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找出本文的论点、论据、论证,补充事实和道理论据。

  过程与方法

  继先贤之绝学——理清全文的论证思路,品味文章的论证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启学子之智慧——理解论点的现实意义,树立正确对待苦难和安乐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论证思路、理解论点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论证思路。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一

  1)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让学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劝说一位想转学的同学留下,以此引出劝说能力极强的一位古代圣人——孟子。

  2)教师活动

  罗老师遇到一个难题,请你们帮老师解决:昨天七年级有一位新生找到我,说在重点学校学习压力很大,想转学。身为学姐学长的你们,能用你们的亲身经历来说劝说该同学留下吗?

  3)预设学生行为

  学生会说:“虽然压力很大,但是可以和很多优秀的同学竞争”、“如果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等。

  4)设计意图

  学生能用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去劝说别人。

  教学环节二

  1)教学过程

  熟读课文,通过辩论赛,填写《辩论攻略卡》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2)教师活动

  我们的孟子队长未能来到现场,但是他留给我们一份辩论攻略,秘诀在语文书上200页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请同学们朗读一边,仔细研究,填写好《辩论攻略卡》。

  3)预设学生行为

  学生研究课本,借助填写《攻略卡》理清论证思路,通过合作学习,使思路更准确、清晰。

  4)设计意图

  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攻略卡》很容易被学生接受,从而能调动起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辩论的形式,更能促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去寻找孟子的辩论策略,从而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教师摒弃了繁琐的分析,抽象的说教,机械的“问答”形式,并且摆脱文言文课堂枯燥乏味的印象,把阅读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教学环节三

  1)教学过程

  补充论据,拓展延伸

  2)教师活动

  你们觉得拿着这份攻略去辩论,成功指数有几颗星?既然胜算不大,那么运用你们的知识储备,补充你们的论据,使这个辩论赛成功的指数升高。

  3)预设学生行为

  学生会补充事实论据,道理论据,自由发言。

  4)设计意图

  《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这一环节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口头组织表达能力,更能拓宽学生知识空间,让学生懂得要多方面收集论据,才能更有力的论证论点。

  教学环节四

  1)教学过程

  录音朗读《那些年,我们的内宿生活》,内容为上届内宿班学姐毕业后给学弟学妹的话。

  2)教师活动

  ①你们刚毕业的学姐让我给大家带来一段话,请你们听一听,看看这位学姐在初中经历了哪些困难,又收获了什么。

  ②请你用“通过……(遇到的挫折),我收获/明白了……”的格式说说你收获的财富。

  3)预设学生行为

  学生进入情境,小组讨论。

  4)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到初中生活的回忆。从而鼓励他们多讲自己逆境自强的亲身经历。

  六、板书设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