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加减法验算

加减法验算

来源:意榕旅游网

  一、教学目标:

  1、理解验算的意义,经历探索方法的过程,

  2、学会对加法进行验算,培养检验的意识和习惯。

  3、体会验算方法的多样化

  二、教学重难点:

  学生明白可以用多种方法检验计算的结果

  三、分层目标:

  上限:能清楚地说出各种加法和减法的数量关系式,如: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等,体会验算方法的多样化

  下限:能用一种方法进行检验

  四、课前思考:

  对于新课的教学我总是多一点重视,为此请教了秋叶儿老师和兰舟一叶老师,听听他们的教学经验.

  哭出一片海 21:16:00

  验算,要求学生怎么书写呢?

  秋子 21:16:02

  我想中间还是加上验算两个字吧

  哭出一片海 21:17:52

  每道题都写这样两个字,确实比较麻烦

  有网友用符号

  秋子 21:17:37

  什么样的符号?

  哭出一片海 21:18:34

  如三角形

  只要是特定符号就行

  哭出一片海 21:18:57

  验算可以把原来算式重新再算一遍吗?

  秋子 21:19:21

  可以的

  哭出一片海 21:20:50

  但是很难检查出错误

  恐怕学生也会趁机偷懒的

  秋子 21:24:37

  是的,现在我要求孩子们在验算时每种方法都要会,比如6道题要用不同的方法验算,先掌握技能然后就是习惯的培养

  哭出一片海 21:27:34

  交换位置?减法?3种都要求

  秋子 21:27:49

  不是的,只是每道题的方法要求不要统一

  哭出一片海 21:11:45

  兰老师我明天要上加法验算了,有没有好的建议呢?

  兰舟一叶 21:15:36

  前面铺垫一下 效果比较好些

  哭出一片海 21:13:25

  能说得具体些吗?

  兰舟一叶 21:16:30

  不用计算 根据一个加法或减法算式说出其他算式的得数

  兰舟一叶 21:16:44

  先引导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式

  兰舟一叶 21:16:57

  在解决问题 实践运用

  哭出一片海 21:16:11

  数量关系式

  加数+加数=和

  和-加数=加数

  ?

  整理这个会不会很枯燥,有重点复习吗?

  兰舟一叶 21:19:22

  呵呵 你试试看 不复习会是什么样子

  我想学生探究验算方法还是需要数量关系式的支撑的。但是如何让学生产生验算的需求,而自主探究验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准备铺垫

  1、看第一个算式填出下面2个加法算式的得数。

  13-5=8 

  6+7=  

  讨论:你是怎样填的?怎样想的?

  2、观察下面算式,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57=111    57+=   111-=   111-57=

  456+4=1000  4+456=   1000-456    1000-4

  你发现了什么?一组算式有什么特点?像这样的,你也能编一组吗?如果用它们家庭里的各部分名称来说,可以吗?

  引导学生说出:加数+加数=和    和-加数=加数

  [觉得兰舟老师提醒的有理,在导入部分多练习几题加减法的关系题,为什么探究验算方法提供知识储备。学生练得很好,情绪激昂,很轻松得整理出加减法的关系式]

  二、新课

  1.教师:小明要参加学校运动会,妈妈带他去商店买运动服和运动鞋。

  用屏幕显示教材第27页第一幅图画。

  请学生说一说这幅图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提问:这个买东西的过程中包含有什么数学问题?

  小组讨论并汇报,教师板书或用屏幕显示。

  妈妈买了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付多少钱?

  教师:谁能帮助小明解决这个问题?

  2.用屏幕显示例1: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

  135+48=183(元)1 3 5

  + 418

  1 8 3

  教师:我们先讨论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

  小组讨论并在班上交流。

  (1)交换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2)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验算“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数学词汇。

  生1:5+8=13  4+3……

  师(打断):你是要把这道题再算一次是吗?这是可以的,我们可以通过把算式再算一遍,检验结果是否正确,那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2:我是35+48=83  100+83=183

  ……

  学生一遍一遍得把计算138+43的各种计算方法都展现出来,对于可以用加减法关系式可以检验结果却视而不见。教师着急了:我们除了可以把这道算式再仔细验算一次,还可以用不同的算式来检验吗?可以怎样检验?

  这样才有三三两两的学生回到主题。

  思考分析原因可能有二:1、复习环节都是运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没有对检验计算结果上体现,使学生在探究方法的时候很难找到着路点。2、导语不明确。当生1重算一次的方法出现后,要让学生明确什么是”不同“的方法?这样就避免在同一点绕圈了。]

  教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27页,这些小朋友想出了哪些验算的方法?哪些是我们想到的?哪些是我们没有想到的?

  教师:我们来一起总结一下加法验算的方法。

  学生发言教师板书或用屏幕显示。

  (1)用48+135,看得数是不是183。

  (2)用183-135,看得数是不是48。

  (3)用183-48,看得数是不是135。

  (如果学生提出重新加一遍也应当肯定。)

  归纳:我们看到,验算加法的计算结果一般用三种方法。第一种是把加数的位置交换后再加一遍,看结果是不是相同。根据这个方法,我们也可以利用原来的竖式从下向上再加一遍。第二种和第三种方法都是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看得数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要做到计算的正确,我们要掌握验算的方法,并自觉地在计算中运用这些方法。

  用△代替验算两个字

  3.反馈练习:第27页“做一做”。

  学生完成。组织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验算的?通过验算看出你的计算结果正确吗?

  练习七第1题中的四道加法题。要求学生计算,★用不同的方法验算。

  思考:教学时,着急探究验算方法的"自主性和多样性",对书写的格式没有做明确的"规定",直接导致作业反馈的一塌糊涂.幸亏及时补救,让学生在列竖式之后,标上验算再写竖式.发现有几个学生,一节课下来还不知道何所谓验算?(狂朝着翻白眼,强烈表示不满).同时也发觉部分学生为验算而验算,虽然书写工整,但有套用模式的嫌疑.无法体现验算的作用,全是当是一项附加作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