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天地的古诗《静夜思》是众所熟识的名诗,在学习之前我就估计每个学生应该差不多都会背,可是通过课堂上让学生自读自学后,检查发现其实好多根本读不准。
但孩子毕竟是孩子,认为自己会背了就不用学了。真要叫他们理解诗意,跟着老师念一句理解一句,那也是不大可能的。怎么在这堂课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在课堂上的那一刻,我心里着急起来,我知道我不能像平时那样上了。一堂课下来,倒也有了新的启发。
一、交给学生识字的主动权
在学生自读后,请他们说说:你想提醒大家读好哪个字?学生对于充当“小老师”的角色一向很感兴趣,各抒己见,如:“明”读后鼻音,“是”、“上”是翘舌音,“望”是后鼻音,“思”是读平舌音等等。我相机让学生组词,说说能用什么办法很快记住这些难字。跟着我又问:哪个字告诉我们是写动作的?“疑”是什么意思?“地上霜”呢?学生不明白的诗句意思我让他们用符号标出来,再次阅读诗句,猜测诗意。
二、从表演启发诗的大意
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诗的大意,才能接着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才不会在读的时候毫无表情地念。因此当学生能读出诗人怀念故乡的所受所见所想,我让学生看着我,边观察边跟着演一演,学生的兴致高涨,,通过这样直观的演和说,学生对诗意有了大概的了解。
接下来我就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古诗,并激发他们自行创编动作加以表演读,真是不可以小看孩子,刚才我还担心他们读不懂诗呢,而现在却能把诗读得又有表情又有动作,声情并茂。我相信他们对这首诗也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印象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