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第一单元除法第1课时

第一单元除法第1课时

来源:意榕旅游网

  第八课时 (总8)

  教学内容:练习三第1~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题组练习的对比,强化口算方法,提高口算技能。

  2、结合估算、笔算的练习,使学生明确需要调商的具体情况,以及不同的调商方法。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调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计算技能的提高。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1、12×3 15×6 14×4 37×2

  36÷3 90÷6 56÷4 74÷2

  36÷12 90÷15 56÷14 74÷37

  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独立完成上面的口算题。

  在交流的时候,请学生说说题组之间的联系。明确一个乘法算式一般相对应的有两个除法算式。根据这个关系,在算除法的时候,也可以从乘法的角度去考虑。

  重点再说说最下面一行的口算方法。

  指出:两位数除以两位数,商只能是一位数,想想这是为什么?

  二、估算、笔算:

  1、先估计下面各题的商是几,再计算(第3题,题略)

  让学生先同桌互相说说试商时自己是怎么想的?结果是多少?

  并把该结果写在书上。

  在说的基础上,在自备本上完成竖式的计算。

  对比笔算与估算的结果,说说哪几题是需要调商的?注意说清楚较完整的计算过程。

  注意:在估商的时候允许有不同的想法,但要说得出理由。

  2、说出下面 各题的商是几位数。(第7题)

  先让学生自己说商是几位数,以及判断的理由。

  3、估计商的最高位可能是几(第8题)

  指名说说估计的方法及结果。把它写在书上。

  同桌合作,分上、下题完成笔算。

  体验:什么时候商会偏大要调小?什么时候商会偏小要调大?

  三、布置作业:

  第2、4题

  第九课时(总9)

  教学内容:练习三第9~14题

  教学目标:

  1、继续进行一些计算方面的练习,努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技巧

  2、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计算技能的提高。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计算:

  1、口算:

  15×5 90÷45 64÷4 84÷6

  48÷16 12×7 6×16 60÷12

  76÷2 5×14 91÷7 96÷24

  给学生一定时间完成,交流时注意正确率,如果有典型的错误再说说口算的方法。

  2、笔算(完成第11题上面的4题)

  指名板演,讲评时说清楚试商、调商的过程

  二、解决实际问题

  1、(第9题)要求学生读懂题目意思后,分别算出用各种交通工具各需要几小时?

  结合讲评,让学生明白这样几个问题:

  这类问题,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行程问题”。这类题有三个基本信息:路程、时间和速度。(结合题目中的信息,具体说说路程、时间、速度分别指的是什么?)

  刚才我们解决的问题,都是求出其中的时间,用的是除法,这里有一个基本的方法:时间=路程÷速度,

  谁能举例来说明根据这个关系,还有哪些基本关系呢?

  从算出的结果来看,你有什么发现?

  (速度越快,需要的时间也就越少。)

  根据这些速度数据的特点,你有没有其他算时间的巧办法么?

  (比如说在算出骑自行车需要18小时后,发现公共汽车的速度是自行车的3倍,但需要的时间应该是反过来的3倍,也就是18÷3=6小时……)

  (这个发现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给学生比较多的时间去发现、验证、应用等)

  你还能提出用除法计算的其他问题吗?

  指出:最早我们想到用除法计算,是因为平均分。学到现在,我们的经验会告诉你,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也常会用到除法。比如说求几倍的问题,上面说到的求时间或速度的问题、单价或数量的问题等等,还有我们前面练习中遇到的根据面积和长求宽的问题等等。

  2、完成第12题

  学生读题,回忆上次我们讲到这类问题的时候是怎么想到用除法来计算的呢?

  完成该题。交流。

  3、对比练习(第14题)

  读题后让学生先独立去解答。

  交流时要请学生说清楚自己每步算的是什么?或者自己为什么会这么算的?

  建议:当题目不能一步解决的时候,最好是一步一步地分开了写清楚,且在前面有简单的提示,这样不仅可以培养自己解题的好习惯,而且也能使别人很清楚地看出你是怎样思考这个问题的。

  4、思考题:

  可以先提示学生根据算式( )÷27=26……18求出被除数是720,再根据720÷72求出正确的计算结果是10,从而解决问题。

  三、课堂总结

  四、布置作业:

  该页剩下的练习。

  第十课时 (总10)

  教学内容:p.13第1~7题

  教学目标:

  通过计算方面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计算方法,并联系有关习题,发现一些具体的计算规律,发展学生计算方面的认识能力。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难点:发现一些具体的计算规律。

  教学过程:

  1、口算:(第1题)

  320÷40,指名说说这题口算时是怎么想的?

  下面的题依次请学生说说口算方法或得数

  2、比一比,算一算

  147÷20,147÷21,147÷29

  要求学生在自备本上完成这三题,做完后自己想一想有什么发现

  全班交流:

  你们觉得哪题是最简单的?为什么?

  (可能一:第一题最简单,因为可以直接试商

  可能二:第二题最简单,因为它没余数)

  看前两个竖式,你发现了什么?(被除数相同,除数很接近,商也很接近,区别只在余数。)

  补充:147÷20○147÷21

  ○里可以填“=”吗?为什么?

  (学生可以从计算的结果来比:商一样,比余数;或是从“被除数一样,除数小的商比较大”的角度来比较。)

  再看第3题:这题的除数更大,那商会怎么样呢?(更小了)

  3、刚才的题目我们有自己的好方法来比较商的大小,那这题呢?(p.13第5题)

  学生看完表格后,指名说说你看到的信息

  指出:这里的人数都不一样,植树的棵数也不相同,那怎么比呢?

  学生:分别算一算

  学生在自备本上完成这些计算,交流、比较。

  你有不计算就比的方法么?

  (可能会有学生说:二班的人数是比较多的,但种的棵数是最少的,所以这个班每人种的棵数应该是最少的……)

  4、算一算、比一比

  960÷12,960÷3÷4

  观察这2个算式,你知道它们之间有些什么联系吗?

  看见前面这题,你一般会用什么方法计算?(笔算)

  一起完成竖式的计算,得出结果80

  那后面这题你们一般会想到用什么方法算?(口算)

  一起口算完成,也得出结果是80

  问:÷3÷4也就是÷12,那模仿后面这个算式,你还能怎么写?

  随学生回答板书:

  960÷4÷3,960÷2÷6,960÷6÷2

  依次用口算算一算,得数都是80

  再问:能不能再写算式呢?

  960÷3÷2÷2,也算一算,得出结果还是80

  你觉得这样变来变去的,使你清楚了什么道理?有什么用呢?

  完成第2组的算一算、比一比,你发现下面的变化有什么好处?

  第3组:还可以怎么变?比较360÷3÷8和360÷8÷3哪个更简单?

  指出:所以我们做题的时候一般要根据具体的数据,选择更便于计算的变化。

  5、先说出商的最高位在哪一位,估计可能是几?

  老师举例:511÷25,估计的结果可以写成2□

  学生独立完成下面的题,然后再交流

  注意228÷76可以估计成3或2

  6、布置作业:

  第3题

  第十一课时 (总11)

  教学内容:p.14第8~10题,及思考题。第15页的“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

  通过一些具体的解决实际问题,理清楚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及其解答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对题意的理解,以及解答方法的选择。

  教学过程:

  一、估算,说说商的最高位是哪一位,商几?(复习的第4题)

  二、解决实际问题

  1、第8题。指出:电的单位名称是“千瓦时”,自己在写单位名称的时候要注意了。

  读懂表格,指名口述。

  (1)问:要求他家去年平均每月用电多少千瓦时?谁来说说自己的解答想法?

  学生回答后,再问:为什么是除以12?这里不是用4个数在加的吗?为什么不是除以4呢?

  通过回答,使学生明确:要求的是“每月”,那就应该除以全年的“12个月”。

  (2)再问:如果我这么问,仔细听,有什么不同?“平均每天用电多少度?”想一想该怎么解决?(只要说算式不说具体的得数。)

  这个问要让学生明白:现在是考虑全年的每天,应该除以全年的天数。

  可能会有除以365和除以366两种答案。

  请学生想一想:今年是2005年,那去年是2004年,究竟全年有多少天呢?

  (3)如果我真的只是把4个数加起来后除以4,那算出来的是什么问题呢?

  (是平均每个季度的用电量)

  对比3问,说说你觉得解答这类问题要注意什么?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第9题。看图后,问:这类问题我们以前学习过,我们把它称之为什么问题?其中有哪几个基本的量?

  (路程问题,时间、速度、路程)

  摸底:分别请学生说说求其中某一个量的方法。

  读题目信息。先说说3段路程,再找找从家到学校用了13分

  问:对应从家到学校的时间和路程,你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她的速度是多少?)

  列式845÷13。先估算,再完成。算出她的速度是65米/分。

  问:她用同样的速度,是怎样的速度?

  这回要求从家到少年宫要走几分?这是求的时间,应该怎么求?

  列式后先估算,再竖式计算。

  继续解决:从学校到少年宫呢?

  指出:解决这类问题,可以读题后先思考需要解决的是哪一个量,再去寻找需要的条件。

  3、第10题。先复习这类问题的基本量及其中的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

  重点理解“取同样的重量”是什么意思?分别请学生举例说明。

  问:现在要算“平均每千克什锦糖的单价?”用刚才哪位同学的举例更利于计算呢?

  (各取1千克)

  想:12+10+20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怎么算单价呢?

  “李老师带了140元钱,能买这样的什锦糖多少千克?”这个问题是求哪个量?怎么算?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三、思考题:

  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独立思考,再交流。

  交流的时候注意让学生说清楚自己的思考过程,比如左边的题,可先确定第一条横线下面的数肯定是46,那其他的数就很容易填写出来了。

  四、阅读理解“你知道么?”

  理解“同头无除商8、9”和“除数折半商4、5”。

  尝试用该方法试商,完成最下面的4题练习。

  四、课堂总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