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家庭在幼儿良好习惯培养中的作用

家庭在幼儿良好习惯培养中的作用

来源:意榕旅游网

家庭在幼儿良好习惯培养中的作用

     幼儿园和家庭都是幼儿习惯培养的主体,家园双方应各负其责、密切合作方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认为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一是家庭,二是学校,三是儿童所在的集体,四是儿童本人,五是书籍,六是偶然出现的因素,家庭被列在首位。可见家庭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十分重要。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家长是习惯的教师”。因此,转变家长依赖幼儿园培养孩子好习惯的心理,使家长担负起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责任非常必要。
一、家庭是培养孩子习惯的第一所学校

        孩子从出生到进入幼儿园之前,接触的主要是父母、保姆或其他家庭成员。可见家庭是培养孩子习惯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古人讲:“管孩关在怀”,主要是强调家庭早期教育对孩子品行发展的重要性。尤其随着孩子独立行走能力的增强,其自主意识也会增强,会逐步变得不听话,出现第一反抗期。这一阶段正是给孩子立规矩、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期,只要家长明了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哪些习惯,并耐心、持久地鼓励、引导孩子,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是相对容易的。但许多父母或“隔辈人”往往认为孩子太小,怕孩子受委屈而娇惯放任,致使孩子养成许多不良习气,待家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再去纠正,便倍感束手无策。这是因为习惯是心理定势在个体行为中的表现,需要一个长期的形成过程,一旦形成,很难改变。可见,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在幼儿习惯的培养过程中具有先入为主的作用,因此,家长千万不可轻视自己“第一任教师”的作用,应该抓住孩子各种习惯养成的关键,适时地进行引导和教育。

      从幼儿园习惯培养的实践可以看出,同样是刚入园的三岁幼儿,但在行为习惯方面却存在很大的差异,如卫生习惯、进餐习惯、注意力、自律能力等。这说明不同家庭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效果是不同的。因此,在幼儿园习惯培养过程中,对习惯好的孩子主要是培养、强化,但对于缺乏良好习惯的孩子主要是矫正、改进。而矫正一个不良习惯比培养一个良好习惯更加困难。可见家长作为“第一任教师”的作用之大。

    因此,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应该负起亲职责任,充分重视习惯培养的重要意义,把孩子(尤其是0-3岁幼儿)习惯培养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二、家长是孩子习惯养成的榜样

      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指出:为了孩子改变成年人的世界。他说,孩子要有好习惯,父母必须有好习惯;要孩子改变坏习惯,父母也要改变坏习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每个家长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影响着孩子的习惯,每个孩子都有家庭的烙印,因此习惯是家庭教育最本质的东西。家庭是幼儿生活时间很长的环境,充分的时间可以使儿童和家长朝夕相处在一起,接触机会多。这样家长的言谈举止、生活方式、教育态度等等都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长时间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对儿童道德观念,行为准则,以及一些良好习惯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3页,当前第11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