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学设计

来源:意榕旅游网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登”等7个生字。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插图等方法理解课文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讲故事,感受司马光的优秀品质。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以歌曲《司马光砸缸》激趣,接着介绍故事出处;复习文言警句,为学文做准备。

  2、板书课题,指导书写“司”字。

  3、交流复姓。

  二、读准字音,读出韵味

  1、读准字音。

  (1)指名读课文,相机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明确多音字“没”在文中的读音,并学会根据字义选择正确的读音。

  2、读出节奏、韵味。

  (1)教师范读,强调停顿,做到“声断气连”。学生跟读,读出文章的节奏、韵味。

  (2)学生自由练读,体会文章内在的逻辑停顿。

  (3)教师指名朗读,相机指导停顿要自然。

  三、读懂意思,读出思考

  1、方法迁移,自主学习。

  (1)学生交流总结理解古诗常用的方法:借助注释理解、借助插图理解。

  (2)学生根据学习提示初步理解文言文。

  2、合作学习,交流解疑。

  (1)学生带着理解或疑问,根据学习提示进行合作学习。

  (2)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

  (1)群儿戏于庭

  ①教师提示,“于”可以理解为在。

  ②学生仿说。孩子们还会在庭院里干什么呢?可以怎么说?

  (2)“瓮”与“缸”。

  图片对比区别“瓮”与“缸”。

  (3)“跌”与“登”

  ①学生找出这句话中与足有关的动作词。

  ②运用拆字法理解“跌”。“跌”是一个“足”加“失”组成的,那怎么理解它呢?(失足)

  ③通过字理识记、理解“登”。

  ④利用写字歌,指导书写“登”。

  ⑤指导朗读,读出当时情况的紧急。

  (4)众皆弃去

  如果你的朋友遇到危险,你会怎么做?那文中的小朋友离开去干什么了?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解释呢?(大家都被吓坏了,连忙离开跑去找大人帮忙。)

  教师小结:理解文言文的时候,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添加自己合理的理解。

  (5)光持石击瓮破之

  ①情境表演,加深理解。

  ②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之”。

  4、交流表达,感受人物品质。

  落水的孩子获救了,你觉得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四、走近古文,发展语言

  1、文白对读,体会文言文特点。

  (1)出示古今文章,师生文白对读。

  (2)交流、总结文言文的重要特点:言简义丰。

  (3)学生朗读无标点、竖排版的课文,深化理解。

  2、角色体验,灵活讲故事。

  (1)你们能把这个故事讲给爷爷奶奶听吗?

  (2)如果要把它讲给弟弟妹妹,你会用什么形式讲呢?

  (3)如果你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代的私塾,给讲课的老先生讲这个故事,又该怎样讲呢?

  教师提示:给不同的人讲述,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

  五、丰满形象,延伸课外

  司马光七岁砸瓮;十二岁斩杀巨蟒;二十岁时考中进士,从此便开始步入仕途。后来成为了北宋时候著名的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他主持编纂了著名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如果你想知道更多司马光的故事,可以读一读白话文版本的《宋史·司马光传》。如果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喜欢上了文言文,可以读一读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书中有中两千多个有趣、充满智慧的文言小故事,书中有原文,有注释,相信你们能读懂它们,也会喜欢它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