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条件类: 1、不符合招聘简章公示的任职资格或条件的;不具备本岗位所要求的相关技能的;2、未经公司书面许可而延期到岗的;3、在规定时间内未提交齐全规定证书证件及资料的;4、入职培训后考试成绩低于XX分的;5、身体特征不适合特定岗位需要的(但是要注意入职歧视的问题哦);6、其他不符合录用条件的行为或事实。争议纠纷类:1、不具备或劳动行政部门规定的劳动就业资格或手续的(这个对外籍人员尤其重要);2、无法提供招工录用、社会保险缴交等所需证明、资料的;3、与原单位未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劳动关系的;4、与原单位存在竞业约定且在范围内的;5、与其他用人/用工单位存在未了劳动争议或诉讼纠纷的;6、入职后不按本单位规定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7、其他可能存在或导致劳动争议隐患的行为或事实;8、因个人原因导致本单位无法办理招工录用或缴交社保手续的;9、劳动合同或公司规章制度规定的其他不符合录用条件的行为或事实。绩效类:1、试用期内不能完成公司安排的工作内容的;2、不能履行岗位职责的;3、试用期考核结果在60分及以下的;4、试用期间违反公司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5、试用期内无故缺勤(旷工)x天(含)的;6、其他原因导致试用期绩效低下的;7、劳动合同或公司规章制度规定的其他不符合录用条件的行为或事实。诚信证历类: 1、被机关通缉在案或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2、正在接受或已经接受行政违法、刑事犯罪、纪检监察机关调查的;3、曾经故意实施过行政违法行为,违反职务行为廉洁性要求,未被查处的;4、向公司提交的材料或信息内容存在虚假或有故意隐瞒的;5、持有或提交书、证件对本公司造成误导的。风险提示: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如何约定试用期
劳动合同双方可以不约定试用期限,也可以约定试用期限,但是试用期必须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试用期是劳动合同当事人为了相互了解对方的情况而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特定期限。试用期应当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之内,试用期应当是劳动合同期限的一部分。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1、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2、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限不得超过二个月。3、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4、已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5、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风险提示】在试用期内,劳动者可随时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也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在劳动关系中,试用期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为相互了解、选择的考察期,一般适用初次就业或再次就业时改变劳动岗位或工种的劳动者。
用人单位约定试用期需要注意什么?
约定试用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试用期是一个约定的条款,如果双方没有事先约定,用人单位就不能以试用期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就试用期条款充分协商,取得一致,试用期条款才能成立。(二)劳动合同法限定了试用期的约定条件,劳动者在试用期间应当享有全部的劳动权利。这些权利包括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还包括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民主管理或者就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的权利。不能因为试用期的身份而加以,与其他劳动者区别对等。(三)试用期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不管试用期之后订立劳动合同还是不订立劳动合同,都不允许单独约定试用期。(四)关于劳动合同的解除中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内可以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也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五)禁止设定变相试用期。【风险提示】劳动合同期限在三个月以上的,可以约定试用期。也就是说,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能够约定试用期的最低起点是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用人单位如何合法延长试用期?
1.延长试用期后不得超过法定时间。因法律对试用期的长短具有上限的规定,因此即使是合理延长,延长后的总长也不能超过法律规定的上限。但用人单位最好一次与员工约定法定范围内最长的试用期期限,避免后续因延长试用期而产生纠纷。2.延长条件和程序可由公司规章制度进行规范。用人单位可以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员工手册》进行规范。例如明确规定:“试用期内员工如因不胜任工作、出勤率未达标准或公司认为需要延长试用期其他合理原因的,用人单位可合理延长试用期,劳动者承诺同意上述变更规则。”建议企业让员工签订一份延长试用期的书面文件,并清晰注明延长试用期的事由。书面文件须双方签字盖章或捺印。3.延长试用期应当在原试用期内开展。最后,用人单位若需变更试用期的长短,一般也应当在原试用期结束前进行操作。因为一旦原试用期届满,用人单位应当对于劳动者在试用期内的工作表现做出评价。用人单位不适宜在试用期届满时,将劳动者是否通过试用期考察的结论,放置在一个模棱两可的地位。换句话说,试用期只有通过或不通过,转正或是延长,并且只能在试用期结束前明确作出决定。风险提示: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如何理解?
1、在同一段劳动关系期间,如员工工作内容没有发生变化,即使劳动合同到期续签,单位也无权再次约定试用期。2、在同一段劳动关系期间,单位对员工进行升职或调整的,员工的工作内容、工作岗位发生变动的,鉴于《劳动合同法》不得再次约定试用期的规定,单位可以放弃再次约定试用期的做法,而可以约定一定期间的“考核期”。即,如果员工在考核期内顺利通过新岗位考核的,则正式转岗新岗位;如员工未能通过考核的,则仍重新回到原岗位工作。将“试用期”改为“考核期”,并非钻法律空子的文字游戏,关键在于“考核期”和“试用期”的法律后果不同,如果是法律规定的试用期,员工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的,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而如果在考核期内不能胜任新岗位的工作要求,其后果只是回到原岗位工作,并非单位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因此,对员工升职和变岗实施”考核期“的操作方法,即未违反法律规定,平衡保护了单位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具有相当程度的合理性。3、对于员工从单位离职后,间隔一段时间再次到原单位就业时,能否再次约定试用期的问题,应当从立法原意来解释,如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有变动的,应当允许再次约定试用期。风险提示: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同一用人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用人单位试用期期限的约定注意事项有哪些?
在约定试用期应注意以下问题:(1)有三种情形是不可以约定试用期的:非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年;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2)在试用期内,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3)试用期只能约定一次,即使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劳动期间调整工作岗位,或者离开用人单位后又重新回来工作。(4)劳动合同不能只约定试用期或者约定的试用期与合同期限相同,否则视为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视为劳动合同期限。(5)用人单位出资对职工进行技术培训,职工在试用期内提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不得要求职工支付相关培训费用。(6)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不能轻易提出解除合同。风险提示: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该内容由 陆洋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