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期徒刑和拘役是我国刑法中常见的刑罚方法,但它们在适用对象、执行场所、期限、待遇和法律后果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有期徒刑适用于罪行较重的犯罪分子,执行场所是监狱或劳改场所,期限较长,需要参加劳动改造;而拘役适用于罪行较轻的犯罪分子,执行场所由公安机关就近确定,期限较短,可以回家一至两天,可以发放报酬。此外,累犯问题也存在差异,有期徒刑罪犯再犯会受到更严重的处罚。
法律分析
有期徒刑是对犯罪分子剥夺一定时期人身自由,并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五种主刑之一,是我国刑法中适用最广泛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自由刑的代表,而自由刑的地位也曾受到冲击,这主要表现在,许多国家的罚金刑的适用数量占绝大多数,开放或半开放的监狱设施使自由刑的面目有所改变。
拘役是指短期剥夺犯罪人自由,就近实行劳动的刑罚方法。拘役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一年。被判拘刑期从人民法院的判决确定之日起生效,但在宣判前被先行羁押的,其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拘役和有期徒刑的区别:
1、适用对象不同
有期徒刑既适用于罪行较重的犯罪分子,又适用于罪行较轻的犯罪分子;拘役只适用于罪行较轻的犯罪分子。
2、执行场所不同
有期徒刑的执行场所是监狱或其他劳改场所,拘役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
3、期限不同
有期徒刑的期限长、起点高、幅度大,有期徒刑为6个月以上,15年以下,适用于罪行较重和罪行严重的犯罪分子;拘役的期限短、起点低、幅度小,拘役的刑期较有期徒刑短,适用于罪行较轻的罪犯。
4、待遇不同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凡有劳动能力的,都应当参加无偿劳动,接受教育改造;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至二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
5、法律后果不同
被判处拘役的罪犯,服刑期满后再犯罪的,不作累犯论处;而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刑满释放或赦免后,再犯应当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则构成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结语
有期徒刑和拘役是我国刑法中常见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适用于罪行较重的犯罪分子,执行期限长,需要在监狱或劳改场所接受劳动改造;而拘役则适用于罪行较轻的犯罪分子,执行期限短,可以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此外,有期徒刑要求犯罪分子参加无偿劳动、接受教育改造,而拘役则允许犯罪分子每月回家一至两天,并可获得劳动报酬。另外,被判处有期徒刑后再犯罪将构成累犯,而被判处拘役后再犯罪不作累犯论处。这些不同之处使得有期徒刑和拘役在司法实践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2015修正):第二章 枪支的配备和配置 第八条 专门从事射击竞技体育运动的单位配置射击运动枪支,由国务院体育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由国务院公安部门审批。营业性射击场配置射击运动枪支,由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报国务院公安部门批准。
配置射击运动枪支时,由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发给民用枪支持枪证件。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五章 证 据 第五十九条 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
证据包括:
(一)物证;
(二)书证;
(三)证人证言;
(四)被害人陈述;
(五)犯罪嫌疑人供述和辩解;
(六)鉴定意见;
(七)勘验、检查、侦查实验、搜查、查封、扣押、提取、辨认等笔录;
(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十章 特别程序 第三节 犯罪嫌疑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 第三百四十条 没收违法所得意见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
(二)犯罪事实和相关的证据材料;
(三)犯罪嫌疑人逃匿、被通缉或者死亡的情况;
(四)犯罪嫌疑人的违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财产的种类、数量、所在地;
(五)查封、扣押、冻结的情况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