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未成年人能否被判有罪?

未成年人能否被判有罪?

来源:意榕旅游网

未成年人犯罪刑责应根据具体情况分析。若判缓刑、拘役、管制,不进监狱服刑;判有期徒刑但不满三个月,由看守所代为执行刑罚,亦不进监狱。我国刑法考虑未成年人特殊性,不仅关乎其前途,也影响社会。对未成年人应从教育、感化、挽救出发,正确裁量刑罚,达到改造目的。未成年人犯罪需根据实际情况判定,但违法必受严惩,年龄不是逃避法律责任的借口。

法律分析

未成年人犯罪应不应该进监狱服刑,这是要看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如果未成年人被判处缓刑、拘役、管制的,则不会被送监狱服刑;如果被判有期徒刑,但在执行时予刑不满三个月的,则由看守所代为执行刑罚,也不会被送监狱服刑。

法律分析

我国刑事立法上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来看,我国刑法考虑到未成年人是社会中的特殊群体,针对其生理、心理特点,对未成年人被告人的处罚不应该完全以犯多大罪,判多少刑,单纯的为惩罚而惩罚的罪行报应。对未成年的处罚适当与否,不仅关系到未成年罪犯一辈子的前途,而且还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其意义远远超出处罚犯罪未成年人本身。因此,对未成年被告人的定罪量刑应从教育、感化、挽救出发,正确地裁量刑罚,达到教育、挽救、改造犯罪未成年被告人的目的,未成年人犯罪是有许多的条款,具体要怎么处罚是要根据犯罪的实际情况来作出判定,但是不管会不会被判刑,只要作出了违法的事情肯定都是要受到严惩的,不能因为岁数不够而抱这种侥幸的心理,法律是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犯法的人。

拓展延伸

未成年人犯罪责任界定:法律如何对待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

未成年人犯罪责任界定涉及法律对待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规定。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体系,对未成年人犯罪责任的界定存在差异。一般而言,法律会考虑未成年人的年龄、心智发展、责任能力等因素来确定其犯罪责任。在某些国家,未成年人可能面临类似成年人的刑事处罚;而在其他国家,可能会采取特殊的法律程序和制度,如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或青少年犯罪的特殊司法程序。这些制度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重点关注教育、康复和改造,以期将其重新融入社会。总而言之,未成年人犯罪责任界定是一个涉及法律、道德和社会关怀的复杂问题,需要平衡保护社会安全和保障未成年益的考量。

结语

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是否应该进监狱服刑,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根据我国刑事立法对未成年人的特殊性考虑,应该从教育、感化、挽救的角度出发,正确裁量刑罚,以达到教育、挽救和改造犯罪未成年人的目的。未成年人犯罪责任界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平衡社会安全和保障未成年益的考量。无论是否进监狱服刑,违法行为都应该受到严惩,法律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犯法的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一、将刑法第十七条修改为:“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