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 D.一定时期内的一定阶层中存在
2、2002年1月,国家计委公开举行全国首次铁路价格听证会,各界人士充分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这表明( )。
A.民主与法制要紧密结合 B.人大代表的作用在增强 C.政府决策进一步民主化 D.人民可以直接行使权力
3、物质的运动是( )。
A.暂时的 B.绝对的 C.时动时静的 D.不可把握的
4、物质的运动是( )。
A.暂时的 B.绝对的 C.时动时静的 D.不可把握的
5、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 )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对保守思想的克服 6、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这项规定体现出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 )。 A.一致性 B.矛盾性 C.对立性 D.排斥性
7、为加快文件的传递,可采用( )。
A.逐级行文 B.多级行文 C.越级行文 D.直接行文
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思维建构 D.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
9、初中生陈某因经常敲诈同学的小额钱财,曾被公安机关拘留15天,但他仍执迷不悟,不思悔改,后又因持刀抢劫他人钱财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这一材料说明( )。 A.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在于对社会危害的程度不同 B.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C.陈某的前后行为都触犯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应受到行政处罚 D.陈某的前后行为都触犯了刑法,应受到刑罚处罚 10、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命题揭示了()
A.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 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 C.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D. 观念的东西同物质的东西是具有同一性的
11、实现调控的主体是( )。
A.企业 B.市场 C.行业组织 D.政府
1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命题揭示了()
A.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 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 C.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D. 观念的东西同物质的东西是具有同一性的
13、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形势发展的基本态势是( )。 ①总体和平、局部战争②总体缓和、局部紧张 ③总体封闭、局部开放④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4、物质的运动是( )。
A.暂时的 B.绝对的 C.时动时静的 D.不可把握的 15、“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句话说明( )
A.没有一定的量变就不可能发生质变 B.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
C.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D.事物的发展总是有一定限度的 16、现阶段,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邓小平同志和我们党对当代中国( )的科学判断。
A.基本情况 B.基本矛盾 C.基本国情 D.基本任务
17、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 )。
A.客体的选择和建构 B.客观事物的直观反映 C.人的心灵活动的内省 D.客体能动反映
18、初中生陈某因经常敲诈同学的小额钱财,曾被公安机关拘留15天,但他仍执迷不悟,不思悔改,后又因持刀抢劫他人钱财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这一材料说明( )。 A.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在于对社会危害的程度不同 B.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C.陈某的前后行为都触犯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应受到行政处罚 D.陈某的前后行为都触犯了刑法,应受到刑罚处罚
19、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这些挖甘草的人们( )
A.只看到事物的客观性,没有看到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B.只看到事物的绝对运动,没有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 C.只看到眼前的直接联系,没有看到长远的间接联系 D.只看到物与物之间的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之间联系
20、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 ) A.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 B.抛弃
C.纯粹的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
2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其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 )
A.人民群众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革命的批判的观点
22、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A.物质生产活动 B.科学实验 C. 处理社会关系的活动 D.艺术表演 23、行政处罚只能( )。
A.对有行政隶属关系的人实施 B.由公安机关执行
C.处罚公务员或公民个人,而不能处罚单位或组织
D.是国家特定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法的个人或组织依法采取的惩戒措施
24、21世纪的国际竞争是多方面的,而且日趋激烈,但归根到底是( )。 A.综合国力的竞争 B.经济实力的竞争 C.科技实力的竞争 D.人才的竞争 25、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命题揭示了()
A.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 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 C.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D. 观念的东西同物质的东西是具有同一性的
26、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方法是( ) A.归纳演绎方法 B.分析和综合方法 C.矛盾分析方法 D.抽象和具体的方法 27、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所见所思往往各不相同,这说明( )。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认识客体的制约 C.意识受主体状态的影响 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是主观的
28、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 )。
A.客体的选择和建构 B.客观事物的直观反映 C.人的心灵活动的内省 D.客体能动反映
29、21世纪的国际竞争是多方面的,而且日趋激烈,但归根到底是( )。 A.综合国力的竞争 B.经济实力的竞争 C.科技实力的竞争 D.人才的竞争
30、物质的唯一的特性是( ):
A.客观实在性 B.可知性 C.运动变化性 D.广延性
31、吴某近几年纠集一伙人,在珠江三角洲一带流窜作案,多次抢劫,打伤10多人,赃款数额高达人民币20多万元。人民法院依据刑法判处吴某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这一案例表明,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 )。
A.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B.刑事违法性 C.刑罚当罚性 D.执法严格性
32、实现调控的主体是( )。
A.企业 B.市场 C.行业组织 D.政府
33、行政案件的审判权由( )独立行使。
A.人民法院 B.审判员 C.合议庭 D.审判委员会
34、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所见所思往往各不相同,这说明( )。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认识客体的制约 C.意识受主体状态的影响 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是主观的
35、中共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 )。 ①爱国守法,明礼诚信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③为人民服务④敬业奉献 ⑤集体主义⑥严格自律,勤俭节约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
36、发展的实质是( )
A.事物量的变化 B. 一切变化和过程 C.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 事物范围的扩大 37、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
A.科学社会主义 B.剩余价值理论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劳动价值论
38、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是( )。 A.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B.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
C.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D.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方针和首要任务
39、宋代诗人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书本知识不能指导实践 C.一切知识都来源于实践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40、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 )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对保守思想的克服 41、( )标志着行政职能的横向广度。
A.职能体系 B.职务范围 C.职责深度 D.职权方式
42、为加快文件的传递,可采用( )。
A.逐级行文 B.多级行文 C.越级行文 D.直接行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