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30《棉花姑娘》
教学设计
执教者 泽润里小学 白春荣
【教材解读】:本课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诉我们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的害虫的科学常识。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段讲故事的起因,第二、三、四、五段讲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青蛙给自己治病和七星瓢虫吃掉蚜虫的经过,第六段讲故事的结果。 课文采用童话的形式,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
A级(基础标)认识“姑、娘”等7个生字,会写“只、星”教等6个字。 学 B级(导学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目课文。 标 C级(拓展标)了解不同动物消灭害虫的不同本领,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筛选问题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出个谜语给大家猜猜,猜
到的同学就举手回答。多媒体出示谜面:“像云不是云,地上开白花。像雪不是雪,越冷人们越爱它。”学生举手回答。师:今天我们就学习第30课。多媒体出示课题 《棉花姑娘》板书课题 2、梳理问题。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主学习卡,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交流。 师:请同学们在自主学习卡上梳理、归纳出你们最想探究的问题,最后,请小组代表汇报。可以提出两个方面的问题。 1、 关于字词的学习; 2、 关于课文理解;
(每个小组围绕这两方面来各提出一个问题) 生:小组内讨论、交流、筛选、然后汇报。 师:简要归纳、筛选出需要探究的问题。 二、自主学习、问题探究
根据学生对生字学习提出的问题确定生字教学的流程。 预设:对生字提出的一些难写的字,难记的字,难读的字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师根据小组提出的问题,指定合作学习的生字) 【学路建议】
学习流程:小组按照指定的生字进行合作学习,指定同学以适当的大小写在小白板上,注音节,扩词,小组内交流记住这个字的方法。
要求:1、音节要准确、规范。
2、集体交流,推荐组内同伴交流。 (师相机点拨,指导书写)
过渡: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解决生字方面的问题。接下来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探究大家在课文理解方面遇到的问题。 指定小组代表交流问题。
(预设: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只要跟课文内容联系紧密的,有探究价值的,尽量做到不回避。对一些就好的问题有一定的倾向性。)
【学路建议】:找出与问题有关的片段,多读一读,想一想。先在小组内汇报交流,再全班交流。 要求:1、其他同学交流时,要认真听。
2、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想法。 三、汇报展示、分享
过渡:请同学们对相关的片段进行交流,与大家分享。
1、(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第一幅图)观察棉花姑娘身上有什么?棉花姑娘身上的小黑点是什么呢?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棉花姑娘的心情怎样?哪句话写出了它的心情?指导朗读,读出棉花姑娘难受、急切希望治好病的心情。
2、(出示文中第二幅图)棉花姑娘正在盼望医生来给她治病时,谁来了?他们之间说了什么?用“——”画出棉花姑娘说的话,
用“﹏﹏”画出燕子说的话。指导朗读。分角色朗读:男女同学读。两人读。
3、师:棉花姑娘还请了那些动物给她治病?学生分别回答。多媒体出示课件(先请燕子,接着请啄木鸟,然后请青蛙,最后是七星瓢虫治好了他的病)
4、师:接下来请大家按照上面的方法和步骤学习第3—5自然段。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飞来了,他们和棉花姑娘之间又说了些什么话?小组内分角色朗读。指定小组合作学习的段落。 5、全班交流(课件出示第二幅图)谁来了?棉花姑娘说了什么?啄木鸟呢?用不同形式分角色朗读。接着(出示第三幅图)用上面的方法和步骤进行。然后(出示第四幅图)分角色朗读后再出示课件认识七星瓢虫 6、学习第六自然段
棉花姑娘的病治好了,她的心情又如何呢?请自读第六自然段,用_画出体现她心情的句子。这段中有你喜欢的词语吗?画出来读一读。
四、巩固提升、拓展
蚜虫和七星瓢虫谁是害虫,谁是益虫?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益虫? 五、课末检测
自主学习卡
课题 30棉花姑娘 班级 一年级 姓名 我会读的字我会写的字 棉花姑娘生病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课文我知道 _。 棉花姑娘生病了,她先后请了____、____、___来给她治病。最后是_____治好了她的病。 关于生字的学 习我的问题是: 我会提问 关于课文的学习,我会提问题:
课末检测单
A类检测题
1、在—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碧绿碧绿的_____ 雪白雪白的_____ 金黄金黄的 _____ 火红火红的_____ 乌黑乌黑的_____ 2、 我知道了
燕子捉_____的害虫 啄木鸟捉_____的害虫 青蛙捉_____的害虫 七星瓢虫捉_____的害虫
B类拓展题
你还知道哪些益虫和益鸟,请写几个下来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