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能借助字典、生活实际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毫不费力”的意思。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品读课文,懂得双方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能借助字典、生活实际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毫不费力”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品读课文,懂得双方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提问讨论引导法。 课前准备
一张战国时期的彩色简易地图,鹬和蚌图片,词语卡片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课
1.故事激趣,引入新课。战国时期,赵王要出兵攻打燕国,苏代以一则寓言故事打消了赵王这个念头。这则寓言故事和两种小动物有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则寓言故事。
2.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成果。 二、新授
(一)出示图片,认识鹬和蚌。
1.出示鹬的图片。 (1)板书:鹬。
(2)指导学生观察图,看看鹬的外形最突出的特点。
(3)指名说鹬的外形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鹬的嘴巴又尖又长)
(4)师简介鹬的生活习性。 2.出示蚌的图片。
(1)指导观察,说说蚌有什么特点。(蚌有坚硬的外壳儿) (2)板书:蚌。
(二)揭示课题,猜想质疑。 1.揭示课题,齐读。
2.根据课题猜想,你了解到什么?(鹬和蚌相互争吵)
3.再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预设:鹬和蚌为什么会争吵?它们是怎样争吵的?结果怎样了?)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切实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导学生先概括段意,然后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鹬去啄蚌的肉,蚌把鹬的嘴巴牢牢地夹住了,后来互相争吵,谁也不让谁,结果被渔夫一齐捉住了。)
(四)细读课文,理解寓意 品读课文第二、第三自然段。
1.默读第二、三自然段,分别画出鹬和蚌说的话。
(1)品读鹬说的话。通过指名读、学生评议、老师的示范朗引导理解“威胁”这个词语的意思。
(2)指名读蚌说的话。指导抓住“毫不示弱、得意洋洋”来体会蚌当时说话的神态和语气。
出示词卡:毫不示弱,通过查字典理解“毫不示弱”的意思。 (3)指导同桌分角色朗读对话,感受鹬蚌相争的激烈场面。 (4)师生分角色对话,再现鹬蚌相争的激烈场面。 三、练习
1.思考:此时此刻,你就是赵王,听了这个故事心里会怎么想?
2.寓言就是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让人明白深刻的道理。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说说你曾经读过的寓言故事。 四、总结
鹬和蚌就这样相持着,谁也不让谁,直到彼此都筋疲力尽,最后都被渔夫捉住了,这就叫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板书:渔翁得利) 五、作业
搜集寓言故事,读一读并思考它的寓意。 六、板书
寓言两则 鹬蚌相争 鹬图 蚌图 威胁 毫不示弱
渔翁得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