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摘要】科学社会主义是开放的科学,是在实践中发展的科学。它作为人类社会一种全新的思想、运动和制度,为人类社会发展指出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并为实现这一前景准备了理论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关键字】科学社会主义 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创立的。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逻辑思维形式,批判地继承了18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成果,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揭示和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及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马克思的这两个规律的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阐述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包括:(1)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消灭剥削,消灭阶级,实现共同富裕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3)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4)坚持无产阶级专政;(5)坚持共产党的领导;(6)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1】。科学社会主义包含极其丰富的内容,集中到一点,就是科学地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论证了无产阶级埋葬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各国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论基石,但这些基本原则的运用正如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以来的历史证明,它的理论是正确的,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同时,它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如果忽视各国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以及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机械地照搬这些原则,那就会扼杀科学社会主义的生机与活力。它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又要接受实践的检验,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扩展、不断深化、不断丰富、不断完善。
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人类社会一种全新的思想、运动和制度,为人类社会发展指出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并为实现这一前景准备了理论条件【2】。新中国60年的历史,是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实践结合并在中国蓬勃发展的历史。这一结合的伟大产物,就是在中国形成了作为东方社会主义典型发展形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在这一新型的社会形态中,新中国创造了具有东方社会主义大国特色的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宝贵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3】。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一)邓小平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邓小平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理论是中国近一百年来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符合历史逻辑的科学理论;是当今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真理;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飞跃,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发展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党的十二大以后,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全面展开,邓小平紧紧围
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重要的论断,形成包含丰富内容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无疑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重大成果,也就是说邓小平理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这种新发展是多方面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邓小平理论体系的科学社会主义基础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明确使用过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但从有关论述中,形成了这样一种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但是他们认识的基点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而后人则在缺乏这种基点的现实条件下来认识他们的论述,结果造成了种种失误和挫折。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总结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4】。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集中体现在这一个“突出”和三个“统一”上。它抓住了基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突出强调了发展生产力,三个“统一”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相统一,现实纲领和长远目标相统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新阶段的根本标志。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在总结世界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并形成的,它主要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基本含义、主要矛盾、发展战略、发展过程特点以及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等。
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且把它写进党的纲领,“这在马克思主义历史上是第一次”。初级阶段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之处主要有三点。首先,奠定了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基石即国情基础。初级阶段理论指明了当代中国的最大实际就是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次,它指明了中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方位。它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再次,指出了中国共产党人所应保持的积极进取、大胆探索的精神状态。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是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研究对象的,而邓小平提出并创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针对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它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创新,是邓小平对科学社会主义再认识的重大成果。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主要包括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能够结合的论述。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新发展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填补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该方面的空白。二是它解决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可以结合和能够结合这一难题。
(4)执政党建设理论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正确回答了当代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同时也把执政党建设理论和实践大大向前推进。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创新有两点。不仅指出了执政党建设与革命党建设的区别,而且阐明了执政党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审视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建设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以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使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超越。中共十五大报告从中国近百年历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一百几十年发展的历史深刻地论述了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地位。实践证明,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新阶段。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邓小平理论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个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推动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它经历了一个积水成渊,聚沙成塔的过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表述为:(1)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既从根本上回答了我们党要把自己建成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又深入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又把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6】。
中国共产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
【5】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实行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国际局势和世界
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体现在:
(1)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创造性运用
①关于“三大规律”的认识是对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创造性运用;
②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路线进行了全面概括。
(2)对科学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
①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在于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②实现科学社会主义本质的现实努力。
(3)对社会主义历史进程认识的深化
①对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作出乐新的阐述;
②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同本同源,它的提出和实践,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建设实践中产生深远影响,同时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写下新的篇章。
(三)科学发展观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而且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推上了新台阶,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特点。
科学发展观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而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等一系列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其主要体现在:⑴在发展道路问题上,科学发展观提出了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思想;⑵在发展阶段上,科学发展观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⑶在发展战略上,科学发展观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又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⑷在发展保障问题上,科学发展观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抓好党的自身建设;⑸在发展规律问题上,科学发展观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补充了极为重要的内容,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化发展了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我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达到了一个新水平;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层次;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境界。
三、结论
科学社会主义是开放的科学,是在实践中发展的科学。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历久弥新,永葆强大生命力的根源所在。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马克思主义者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必须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历史阶段和不
同的历史条件下,及时总结新经验、分析新情况、提出新标准、制定新方略。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种社会形态;是我们党长期艰辛探索而找到的一条正确道路,它体现了现阶段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中国的发展【8】。它既不同于经典作家马克思恩格斯在理论上构想的社会主义,也不同于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更不同于民主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2]列宁选集(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3]江泽民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4]邓小平文选(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5]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6]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
[7]中共中央宣传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 2003.
[8]毛泽东选集(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