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发病、早期发现和治疗、预防并发症是防治糖尿病的重点。日本的糖尿病防治工作正是从这些方面入手,处处体现科学性和计划性。
伴随饮食、运动等生活习惯的变化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发展,糖尿病等与生活习惯有关的疾病患者在日本持续增加。据日本厚生劳动省最近一次“糖尿病实态调查”的结果,日本患糖尿病高危人群的数量约为740万人,可能患糖尿病的约有880万人,两者之和比20世纪90年代后期增加了约250万人。
另据2005年的“人口动态统计”,日本全年约有17万人死于心脏病,这在死亡原因中排第二位,其中死于急性心肌梗塞者占心脏病死亡总人数的26.1%,而中风的死亡人数全年约13万人,在死亡原因中位列第三。糖尿病是中风和急性心肌梗塞的重要致病因素,糖尿病并发症还会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因此,防治糖尿病已成为日本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预防糖尿病方面,日本先后于1978年和1988年两次制定国民健康政策,2000年又开始致力于“健康日本21”计划,以2010年为达标年份,构建能够健康生活、充满活力的社会。“健康日本21”计划涵盖大到增进国民健康的基本战略、目标和评价标准,小到诸如每天减少3克食盐摄取量这样具体的数值目标。各地方政府在“健康日本21”计划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了各自的推进计划。
从2008年4月开始施行的医疗制度改革提出到2015年使糖尿病等生活习惯性疾病的患者人数减少25%的目标,通过规定医疗和保险机构有义务实施特定健康诊断和保健指导,以充实和强化糖尿病等生活习惯性疾病的预防措施。
特定健康诊断以40岁至74岁的各项健康保险参保者为实施对象,诊断的基本项目包括询问服药和吸烟等经历,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进行血检和尿检等。医生根据检查结果判断被诊断者的生活习惯性疾病发病风险,对他们进行有目的的、积极的指导或劝其接受治疗。6个月后,专业人员要对所有接受特定保健指导者进行健康状况和生活习惯改善状况评估。
与此同时,日本的医疗和保险也支持对生活习惯性疾病的治疗进行管理。由于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高血压患者接受与生活习惯相关的综合指导和治疗管理非常重要,所以日本设立了“生活习惯性疾病管理费”项目,日本的保险机构也受理该项目的相关业务。患者可在上述3种疾病中选择自己最主要的一种,医疗机构每月对患者至少进行一次适当的指导和治疗管理,每3个月为患者制定一份“疗养计划书”。在此过程中,医疗机构对患者进行的指导管理、检查、给药、注射等都可以纳入“生活习惯性疾病管理费”的范畴。
从2008年4月开始,日本实行修订后的诊疗收费制度,该制度降低了“生活习惯性疾病管理费”的金额,患者负担的部分也相应减少。日本有关部门希望借此举进一步普及“生活习惯性疾病管理费”制度。转载到QQ空间】 【手机看新闻】 【新闻订阅】 【新闻论坛】 【大
中 小】
文关键词 ,论文来源 《幼儿教育》,论文单位 杭州,点击次数 97,论文页数 页1996年1996月论文网 http://www.lw23.com/paper_132753511/
1968年,日本政府批准设立收0~3岁儿童的日托中心,并要求每一个日托中心的入托人数不超过30名。从此,日本学前教育机构又多了一种形式。
日本是个重视法律的国家,为保证日托中心的健康发展,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法令。1969年颁布日托中心的特别措施;1977年修订了日托中心设置基准,同年就日托中心的特别措施制定了实施细则;1989年修订了这一实施细则;1994年实施天使计划。这一切使日托中心逐步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目前来看,日本的日托中心有着与其他幼教机构不同的功能与作用。具体而言,主要
有以下三个方面。
1. 日托中心使家长能安心工作。近年来,日本的女性就业人数越来越多,抚养孩子与就业的矛盾已逐渐显露。为解决这一矛盾,日托中心扩大日托服务,延长日托时间让更多的3岁以下儿童能入园。日托中心还采取措施方便家长将孩子临时送托,为家长提供幼儿教育咨询与指导。
2. 日托中心着眼于社区,帮助整个社区内所有的年轻父母。日托中心提供必要的信息与咨询,邀请家长参与各种活动,促进社区内幼教设施的发展,以此促进社区学前教育的发展。这是日本发达的社区教育在幼教方面的一种表现。
3. 日托中心提供良好的教养条件,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日托中心的一个原则就是为孩子提供安全的环境,使他们能克服分离焦虑、保持情绪稳定,积极主动而不是消极被动地参加各种活动,在健康的物质和心理环境中成长。
在日本,人们非常关心日托中心的教养质量,但对高质量日托中心的标准又各持己见。尽管如此,其中有一个标准是大家比较认同的,这个标准就是儿童与保育员之间依恋关系的形成。按这一标准,日托中心可分为三类:
1. 持续关系型。其特点是同一名保育员长期负责看护同一名儿童。在这一类型的日托中心里,有时一名保育员整天抱着一名婴儿而不交给其他保育员。有时因为儿童不断入园,日托中心不得不作些相应的调整。这一类型的日托中心较受重视,目前日本235所日托中心中约有88所采取这一类型,约占37.4%。研究发现,这类日托中心的保育员更热爱工作,更乐于照顾孩子,能更好地理解与爱护孩子。这类日托中心虽以一对一的关系为主,但保育员仍十分重视集体活动,积极开展多种集体活动以实现保教目标。 2. 轮换关系型。即一组保育员看护同一些儿童。这一类型的日托中心有26所,占11.1%。 3. 关系不定型。即保育员与儿童之间的关系不稳定,一名保育员可能照顾许多孩子,而一名儿童也受到许多保育员的看护。在这种类型的日托中心里儿童与保育员之间较难形成稳定的依恋关系。这种传统的日托中心有121所,占51.5%。这类日托中心的数量有逐渐减少的趋势。
为了更好地评估日托中心的质量,日本静冈大学教授金田利于提出了一个综合质量评估体系。
这一体系以儿童与保育员之间的依恋关系为中心,共分为六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社会文化制度评估。主要指构成日托中心的社会文化基础,包括儿童观等观念因素,具有间接性。第二阶段是日托中心的外部体制评估。主要指直接影响日托中心发展的因素,包括公民对学前教育与日托中心的认识,日托中心的实际需要,家庭与社区中的育儿设施,日托中心的机构体系、经费来源以及保育员的培训等。第三和第四阶段均是对日托机构体系本身的评估。其中第三阶段的评估指标有:保育员所受的教育程度、工作条件,保育员之间的人际关系,政府的管理,教师的整体素质等。第四阶段的评估指标包括:小组与单独保育,良好的物质条件,保教的结合程度,各类活动的开展以及对儿童的了解与迅速反馈的能力等。第五阶段则从课程、环境布置、教养目标、游戏、安全、卫生、营养与自我评价等方面进行评估。第六阶段则围绕日托开展的关键因素——保育员而进行。理想的保育员应具有果断、敏感、镇定、热情、反应敏捷等品质,并有个性,工作中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能随时关注孩子,与他们形成良好的依恋关系。另外,保育员对六个阶段的认识也是评估的一个重要方面。 应该说,日托中心在日本发展时间不长,还存在许多问题。但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它已逐渐受到人们的欢迎。
(作者对日本静冈大学教授金田利子为本文提供材料表示感谢)
日本健康管理服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以及成功经验
(2009-06-14 14:12:43) 转载▼ 标签: 分类: 健康经济史
保健 健康管理 健康体检 日本 休闲
日本健康管理服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有:
1、健康调查。这是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的前提。通过健康调查,才能充分把握健康和生活状态。根据调查结果,可以找出健康管理应该关注的问题并且提供出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服务方案。这一工作通常由各市、町、村组织实施。 2、健康体检。这是健康管理服务的重要内容。通过一年一度的对居民的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手册,记录有关健康的各种情况,对受检者的健康状态作出诊断和群体健康筛选,以期能够早期发现疾病,降低潜在性疾病水平。体检项目除了一般检查项目外,还包括心电图、眼底、痰及粪便化验等,同时,还对与健康密切相关的起居、工作、饮食、嗜好、家庭状况等多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和健康咨询指导。这一工作通常由市、町、村政府或者农业协会、驻地医院、诊所和保健所实施。
3、体检后评估和帮助。分为群体评估和个体评估。群体评估包括必不可少的检诊结果通知,健康状况咨询和结果报告会,并针对群体中突出的问题举行专题讲座,普及有关疾病预防知识,知道人们如何进行健康管理。个体评估主要是对检诊中发现的异常者采取进一步的康复措施和治疗。这些评估工作,主要由所在地市、町、村政府保健所和检诊医疗机构组织实施。
4、健康增进活动。这是一种大众性的自我健康管理活动。它主要是围绕着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如何保持和增进健康的问题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目的是创造一个全民的健康管理氛围,从而使每一个国民都生活在一个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环境之中。
5、健康教育。这是健康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贯穿于整个健康管理服务活动的始终。通过健康教育可以对国民进行卫生知识的启蒙,特别是在居民中普及常见病、传染病和多发病的预防知识,让人们了解生活和健康、职业与
健康、环境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唤醒并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引导人们自觉地克服一些不良的卫生习惯[1]。
成功经验: 健康管理在日本的成功主要在基于其有健全的法律、配套的健康管理制度和健康管理网络,而且,其国民的健康意识较强。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有如下几条: 1、法律化、制度化。借助于法律和制度推行健康管理是日本健康管理服务的重要特点。比如,日本有关法律规定,一般从业者,30岁以上的女性公民和4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每年可以免费享受一次健康检查保健服务,由从业者所在单位和公民所在的市、町、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这样,就从法律制度上确保了作为健康管理重要内容之一的健康体检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组织和机构完善。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实施健康管理的组织和机构。不论大小医院,都或者设有健康管理部、或者设有健康管理中心,都开设健康体检业务。具体实施当地的健康管理工作。
3、国民的健康管理意识较强。日本国民在享有健康权利的同时,积极履行健康管理的义务。健康管理在日本人看来,不仅仅是一个医学和卫生经济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一个健康权的问题。人人都应该享有该权利,人人都有义务让他人享有该权利。因此,居民积极投身于各种健康管理服务活动中。
[1] 刘畅:《日本 从“过劳”中汲取教训》,刊于2007年7月13日《人民日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