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卷第2期 2002年6月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V01.18 6.龇 Aeadea ̄c Peaiocifcad 口 ng出mc姆ofTradltloml Ckk ̄e Med ̄cive 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72例疗效观察 杨新玲 (中国人民大学医院,北京100081) 关键词:冠_心病;m绞痛;中医药治疗;疗效观察 中圈分类号:R541 1 文献标ilf ̄:B 文章编号:1007—4813(2002)一02—0016—02 明显者加龙骨、牡蛎重镇安神。 2.3气阴两虚型 12例,占16.67%。主证:胸部隐 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尤 甚,舌质略红苔白或少,脉细弱无力或结代。治法:益 气养阴。方药:生脉饮:党参15g,麦冬1 ,五味子l 。 此型多届年老体弱,气阴两伤,病情较重,治以培补 为主,可酌加西洋参1 另炖服;胸痛者加当归、丹参、桃 笔者自1994年12月~1997年12月共收治冠心 病绞痛72例,均采用中医辨证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 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 72例中,男性37例,女性35例;年龄38~85岁, 平均65岁;病程最短1lh,最长23年,平均54年 全 部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 准》。其中,劳累性心绞痛48例,占67%,初发劳累性 心绞痛4例,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7例,恶化型劳累 性心绞痛37例;自发性心绞痛16例,占22%,其中卧 位型心绞痛l4例,变异型心绞痛2例;混合型心绞痛 8例,占11% 仁、红花,剂量以“小”为宜;脉结代者加炙甘草汤;合并痰 阻者配以瓜蒌薤白半夏汤 2.4痰浊壅塞型 11例,占15.28%。主证:胸闷如 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喘促,痰多,形体肥胖,肢 体沉重,苔浊腻,脉滑。治法:豁痰开窍,温通胸阳。 方药: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瓜萎3Og,薤白15g,半 夏9g,郁金12g,陈皮9g,桂枝9 此型多形体肥胖,或既往嗜烟酒,喜肥甘,致痰浊 壅塞,胸阳不展,而胸闷如窒,方用瓜萎薤白半夏汤以 豁痰开窍,通阳泄浊;陈皮温中理气;桂枝温经通阳; 郁金化痰解郁,则效果更佳。痛引肩背者加葛根解肌 通络;兼有瘀血者加桃仁、红花活血化瘀。 2.5阳气衰微型 6例,占8.33% 主证:胸闷气 短,甚则胸痛彻背,心悸汗出,恶寒肢冷,面色苍白,唇 甲淡白或青紫,舌淡或紫暗,脉沉细或脉微欲绝。治 2治疗方法 2.1气虚血瘀型 25例,占34.72%。主证:心悸, 疲乏无力,胸部刺痛,舌质淡暗或舌下瘀斑,苔薄白, 脉沉细或沉涩。治法: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方药:补 阳还五汤加减。生黄苠30~60g,赤芍12g,川芎9E, 当归12g,桃仁12g,红花12g。 此型一般病程较久,久病多虚,气虚不能运行血 液,致瘀血阻滞,以补阳还五汤为基本方,意在补气活 血通络,兼痰阻者台用瓜萎薤白半夏汤以豁痰散结; 胸痛彻背者加延胡索、三七粉以行气活血止痛,兼有 半身不遂者加地龙、鸡血藤以通经活络。 2.2心血瘀阻型18例,占25%。主证:胸部刺痛. 痛点不移,入夜尤甚,时而心悸不宁,舌质紫暗,脉象 沉涩。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方药:血府逐瘀汤 加减。桃仁12g,红花12g,当归12g,赤芍12g,川芎 法:回阳救逆。方药:参附汤加减。人参9g(另炖), 熟附子9g,于姜9g,龙牡各3Og(先煎),桂枝9g。 此型多见于心绞痛之重症者,起病急,胸痛彻背, 大汗淋漓,如不及时救治,势必阳脱身亡,故以参附汤 加龙骨、牡蛎回阳救逆固脱,桂枝温通心阳。胸痛明 显者加桃仁、红花;浮肿明显者真武汤加猪苓。 以上各型均采用生药,煎至400ml,每服20Oral, 每日2次。疗程:最短7d,最长45d,平均22d。 12g,柴胡12g,枳壳12g,丹参15g,生地12g。 此型因气郁日久,瘀血内停,致胸部刺痛,入夜尤 甚,其痛点固定不移,舌质紫暗,脉象沉涩为其诊断要 点。治疗当以祛瘀血,调气机,方用血府逐瘀汤。疼 痛剧烈者加延胡索、蒲黄、五灵脂以加强行气活血止 痛;夜间疼痛明显者加夜交藤、地龙以安神镇静;心悸 收稿日期:2OO2—02—23 3疗效判定标准与结果 3 1心绞痛症状分级按照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制定 的(52种疾病中医诊疗与质控标准》分级。 作者简介: ̄一(1964~ ),女,汲箍,北京市人,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内科。 16—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1蜷第2期 2002年6月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V01.18 Acadetmc Periodical ofChangchxm College Traditional Ckanese Medicine 6.20 3.1.1轻度有较典型的心绞痛发作,每次持续时 联倒置T波变浅(达25%以上者);或T渡由平坦变 为直立,房室或房内传导阻滞改善者;无效:心电图与 前大致相同或加重。本组72例,治疗前48例心电图 间数分钟,每周疼痛至少发作2~3次或每日发作1 —3次,但疼痛不重,有时需口含硝酸甘油。 3.1.2中度:每天数次较典型的心绞痛发作,每次持 续10min左右,心绞痛较重,一般都需要口含硝酸甘 油。 不正常,其中 T改变者29例,房室传导阻滞者9 例,陈旧心梗者l0例。按此《标准》,治疗后48例中, 心电图恢复正常9例,治愈率l8.75%,好转11例,好 转率22.92%,无效28例,无效率58.33%(其中包括 l0例陈旧心梗心电图) 3.1.3较重度每天多次典型 tL,绞痛发作,因而影 响日常生活活动(例如大便、穿衣),每次发作持续时 问较长,需多次口含硝酸甘油。 3.1.4重度疼痛发作次数及程度均较较重度级严 重者 本组病人中,轻度心绞痛10例,中度心绞痛42 例,较重度心绞痛l3例,重度心绞痛7例。 3.2,tl,绞痛疗效分级参照标准同上。 3.2.1轻度心绞痛治愈: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好 转:疼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有明显减轻;无 效:症状与治疗前相同。 3.2.2中度心绞痛治愈: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好 转:症状减轻到“轻度”的标准;无效:症状与治疗前相 同。 3.2.3较重度心绞痛 治愈:症状基本消失或减轻 到“轻度”的标准;好转:症状减轻到“中度”的标准;无 效:症状与治疗前相同。 3.2.4重度 tL,绞痛治愈:症状基本消失或减轻到 “中度”的标准;好转:症状减轻到“较重度”的标准以 下;无效:症状与治疗前相同。 本组10例轻度心绞痛中,治愈6例,好转4例, 有效率100%;42例中度 tL,绞痛中,治愈7例,好转34 例,无效1例,有效率97.6%;13例较重度心绞痛中, 治愈3例,好转9例,无效1例,有效率92.3l%;7例 重度心绞痛中,治愈1例,好转5例,无效1例,有效 率85 7l%。计72例中,治愈I7例,占23 6l%,好转 52例,占72.22%,无效3例,占4 17%,死亡0例,总 有效率95 3%。 气虚血瘀型25例,治愈7例,好转墙例,有效率 100%;心血瘀阻型墙例,治愈4例,好转l4例,有效 率100%;气阴两虚型l2例,治愈4例,好转8例,有 效率100%;痰浊壅塞型11例,治愈2例,好转9例, 有效率100%;阳气衰微型6例,好转3例,无效3例, 有效率50%。 3.3 tL,电图疗效评定标准参照标准同上。治愈: 心电图恢复至“大致正常”;好转:盯段的降低,在治 疗后回升0 05mV以上,但未达正常水平,在主要导 4体会 4.1临床上心绞痛患者属气虚血瘀的最为多见,本 组72例辨证属气虚血瘀者多达25例。《内经》日: “心痹者脉不通”、“百病皆生于气,气行则血行,气滞 则血瘀,血瘀则脉绝”。可见血脉的运行全靠心气的 推动,如果心气不足,帅血无力,则会导致心脉不通, 而出现心前区疼痛,胸闷、憋气等症,治疗此型患者当 以益气活血为第一要务。笔者采用清代王清任《医林 改错》中益气活血代表方补阳还五汤为主方,在大量 黄芪补气的基础上,稍加桃仁、红花活血之品,使心气 足而血运正常,瘀血清而心脉通畅。 此外对于单纯瘀血表现而气虚征象不明显的患 者,应以活血理气为主,用《医林改错》中血府逐瘀汤 治疗效果颇佳。 4.2对于气阴两虚患者,因其心气不足, LI,阴虚脉道 不充,血脉失养而出现乏力, tL,悸,气短,胸闷踌痛等 症状,以益气养阴为法,用生脉饮为主方,在此基础 上,酌加一一些养血活血之品,如当归、丹参、益母草、桃 仁、红花之类,对于消除胸痛症状有较好效果。 4 3气虚进一步可导致阳虚,致 tL,阳衰微,对此以参 附汤鼓舞心之阳气。心为火脏,火以制水,水火既济, 阴阳平衡 如心阳衰微,则寒水上凌于心神,而出现 恶寒肢冷, tl,悸,气短,肢体浮肿等,此时用真武汤加 猪苓等利水之品,使寒水下行,心阳振奋,以达温阳化 气行水之目的。 4 4临床观察,痰浊壅塞型的心绞痛患者亦较多见, 痰浊之痹阻胸中,致胸阳不展而出现胸闷如窒,恶心 纳差,苔腻脉滑等,治宜豁痰开窍,通阳泄浊,仲景《金 厦要略》中瓜蒌薤白半夏汤正是为此而设,此方治疗 痰浊壅塞型胸痹确能达到开通胸阳的目的。 总之,冠,tl,病(胸痹)总属本虚标实之证,气阴不 足,胸阳不振是其本,痰浊、瘀血是其标,临证重点在 辨证施治.分清标本虚实,轻重缓急,或治标为先,或 以治本为主,或标本兼顾 实残证明,中医辩证治疗 心绞痛确能收到很好疗效 l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