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监护·循证护理在泌尿外科住院病人更换一次性集尿袋最佳时间
的运用
杨彦,贾晓燕,朱庆玲
(江苏省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泌尿外科,江苏 镇江 212002)
摘要:目的 探讨患者在留置尿管期间更换一次性集尿袋的最佳时间。方法 运用循证护理,查找国内外相关文献,寻找更换集尿袋的最佳时间,并应用于120例泌尿外科住院并留置导尿患者的护理实践中。结果 在临床实践中,111例患者没有发生尿路感染,11例患者发生轻度尿路感染,无一例发生严重感染。患者的住院费用降低,满意度增高。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明显降低。尿路感染率明显下降。结论 将循证护理运用到对留置导尿患者的研究和实践中,为留置导尿患者更换集尿袋的最佳间隔时间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了护理学科的专业化和科学化。
关键词:循证护理;集尿袋;更换时间
中图分类号:R248.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59.325
0 引言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n ursing,EBN),又称实证护理或求证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计划护理活动过程中,将科研理论与临床经验、患者需求相结合,获取实证,作为临床护理决策依据的过程[1]。导尿是临床工作中一项很重要的操作,对导尿管的护理尤其重要。由于导尿是一项侵袭性操作,易引起尿道黏膜损伤[2]。保留导尿管期间,使用集尿袋的天数直接关系到泌尿系统发生感染的几率。目前留置导尿患者集尿袋更换间隔时间在临床上各个医院甚至各个病区亦不统一(1次/周更换、3 d更换1次、1次/d更换)。更换集尿袋时破坏了尿袋的密闭性,增加了感染的几率。为循证留置导尿患者集尿袋的最佳更换时间,我们将循证护理运用到对留置导尿的患者更换集尿袋时间的研究和实践中,找到了较为满意的护理方法。现报道如下。对各项研究的设计、统计方法和结果的准确性进行严格评价,推荐出设计最精密、最能科学反映干预效果的最佳实证。本循证护理小组为留置导尿的患者在临床护理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尿量、颜色及性质,嘱患者饮水每日2500ml以上。所有病人均采用密闭式引流袋,A组病历更换引流袋时间为2次/周,B组病历更换引流袋时间为1次/周,更换引流袋时采集中段尿做尿培养,标本2 h内及时送检,尿培养阳性则终止实验。1.2.4 泌尿系感染判定标准:①尿常规检测(白细胞≥10个/高倍镜视野);②尿培养(革兰阳性球菌≥104 cfu/mL或革兰阴性杆菌≥105 cfu/mL);③临床症状(病人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征。或有下腹痛,肾区叩痛或伴有发热)。1.2.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
——
资料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留置时间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感染发生率采用χ2检验。
l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3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泌尿外科住院并留置导尿的患者120例。排除发热,入院当天留尿培养阳性患者。将120例入选病例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随机分为AB两组各60例,其中前列腺增生48例,肾癌29,泌尿系结石35例,其他8例;其中男性76例,女性44例,年龄35~95岁,平均(65士10)岁;留置尿管时间(7~18)d。两组患者病情、年龄、尿道口护理方法等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1.2 方法:
1.2.1 首先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循证护理小组的成员包括护士长、责任护士、组员各1名,并均接受过有关循证护理知识的培训,掌握循证的有效方法。寻找留置导尿患者更换集尿袋的最佳间隔时间是多少。
1.2.2 在文献及数据库中检索相关的临床信息,并得出结论:根据提出的问题确定检索的关键词,通过查询cINAHL等数据库,系统寻找国内外关于留置导尿患者的护理方面的文献。对找到的文献的真实性、可靠性及临床实用性作出评价,确定结论。本研究经查阅文献后得出的结论是:留置导尿时间<3 d没必要更换集尿袋,留置导尿时间3~7 d以集尿袋更换1次为宜,留置导尿时间>l周集尿袋更换以每周2次为宜[3-5]。频繁更换集尿袋不仅浪费卫生资源,增加护士的工作强度,同时还造成密闭系统的开放,造成导尿管末端与集尿袋连接处污染,增加感染的几率[3];改变集尿系统开放式引流为密闭式引流可以减少感染的几率。
1.2.3 验证该数据对患者实践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制定出护理计划:将上述所有有关留置导尿护理研究系列文献进行评审,
2 结果
2.1 2组泌尿系感染阳性指标的观察和比较(见表1)。
表1 2 组尿路感染结果比较
组别A组B组
例数6060
留置天数9.00±3.8010.00±2.23
7天内尿培养阳性1 1.672 3.33
10天内尿培养阳性3 55 8.33
例数 阳性率(%)例数 阳性率(%)
χ2=0P>0.05
χ2=0.13P>0.05
3 讨论
循证护理是将遵循最佳证据的新思想、新理念从医学领域延伸到护理学领域。其实质是在客观、明确应用最新证据的基础上开展护理工作[6]。它构建在护理人员的临床实践基础上,以临床实践中的问题为出发点,促进直接经验和间接知识在实践中的综合应用,它是整体护理的延伸和完善[7]。
对护理学科而言,促进了其专业化、科学化的发展。循证护理从临床护理问题出发,经过科学研究方法进行论证,提出临床实践的理论依据,并运用临床实践满足需求,从而形成护理专业独克的科学体系。
对患者而言,满足了患者对现代护理的更高要求,增加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循证护理也可为病人提供标准化的、经济的护理服务。
对护理人员本身而言,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循证护理的实施,促使护理人员主动钻研业务,善于寻找护理实践
(下转第350页)
350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o1.16 No.59
经过保守治疗最终痊愈14例,保守治疗成功率达93.33%,其中有1例患者保守治疗失败,最终转为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共15例,经过保守治疗痊愈13例,保守治疗成功率为86.67%,最终2例患者保守治疗失败,最终转为手术治疗。经过对比发现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妊娠囊破裂导致出血。多与患者交流,密切观察患者血压、腹痛、阴道流血等方面的情况,多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
2.2 心理护理。多和患者交谈,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相关的疾病常识和注意事项,以及下一步的治疗计划,多给患者信心。2.3 饮食护理。叮嘱患者饮食,要营养搭配,忌食生冷辛辣的食物,多食益气补血之品。
2.4 中医护理。(1)遵医嘱腹部外敷中药;(2)观察局部有无过敏反应;(3)中药,一日三次,饭后半小时温服。
2.5 出院护理指导。(1)注意畅调情志,避免七情刺激;(2)清淡营养饮食,避免辛辣 等刺激性食物;(3)定期复查超声及血HCG的情况;(4)嘱患者注意避孕,1个月内禁性生活、盆浴,注意经期和性生活卫生。
2.6 健康护理指导。(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沐浴,勤换衣,性伴侣稳定,房事有节。(2)注意经期及性生活卫生,减少炎症的发生。(3)指导患者选择适合的避孕方法,减少人工流产及引产的次数。(4)积极治疗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预防异位妊娠的发生。(5)输卵管妊娠者有10%的再发生率和50%~60%的不孕率,因此,下一次妊娠要及时就医。
4 结论
异位妊娠对产妇来说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如何有效的治疗异位妊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显示,单纯的的西医保守治疗成功率仅为86.67%,而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成功率则高达93.33%,由此充分说明,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十分确切,并且在此基础上加以细心的护理可以十分明显的提高保守治疗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刘雅美,郑玉春.甲氨蝶呤配伍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疗效观察
[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4,1(912):46-47.
[2] 李红芳.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 46 例临床观察[J].基层医学
论坛,2012,1(617): 2252-2253.
[3] 柯静珍.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 60 例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
医药杂志,2011,1(513):123.
3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终点的临床效果对比,实验组患者共15例,(上接第343页)
神聪等。推拿治疗,按摩患肢关节和肌肉,舒经活络,气血流畅,使患肢关节逐渐松动,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1.2.4 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用(χ±s)表示,统计分析用t检验。
—
—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见表1)。
——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χ±s)组别治疗组对照组
治疗前21.35±7.6620.26±8.14
治疗后12.73±9.1118.54±9.89
P<0.05>0.05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MBI比较(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MBI比较(χ±s)—
—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
治疗前28.57±26.27——30.52±27.24
治疗后57.62±19.1235.27±27.62
P<0.05>0.05
患者都不能主动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正规的康复治疗,以至于耽误了治疗后最佳时期,有研究认为,康复训练开始的时间越早,功能恢复的可能性越大,预后就越好,脑卒中后,只要不影响抢救,马上就可以进行康复治疗,因此,对于伴有焦虑、抑郁的患者尽早予以积极的心理护理,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针灸、推拿可以疏通经脉,调理气血,使血管扩张,促进脑血管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脑和患侧肌肉组织的含氧量,提高新陈代谢,激活神经细胞,使上下运动神经元的功能恢复[1]。
3.2 脑卒中恢复期的综合康复治疗及心理护理:可以明显减少并发症,在残疾、残损、残障3个层次上提高患者的功能,并在脑卒中患者整体康复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需要治疗师、患者及其家属的密切配合,从生理、心理、功能训练各个方面给予正确指导和照顾,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最大限度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助于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2]。
参考文献
[1] 吴江,神经病学.第八章.脑血管疾病.第1节.第2节人民卫生
出版社.
[2] 于维东,偏瘫康复的治疗技术[J].现代临床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17-25.
3 讨论
3.1 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是偏瘫、失语、心理障碍。大多数(上接第352页)
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查阅科研文献和资料,从而提高了其判断能力、观察能力和科研能力及工作技能。留置导尿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技术,对留置导尿中集尿袋更换时间的循证的探讨,使我们认识到循证在护理中的重要地位,应根据不同个体的特点,将证据(资料)和患者情况结合起来,选择护理方案,实施最佳护理。
总之,将循证护理运用到对留置导尿患者的研究和实践中,为留置导尿患者更换集尿袋的最佳间隔时问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了护理学科的专业化和科学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高饪琳,王惠珍,有关“循证护理”的认识误区分析[J].现代护理,
2003,9(5):376.[2] 陈培红,陈爱清,陈秀萍,等.一次性集尿袋更换时间的讨论[J].护
理学杂志,2002,17(3):171.[3] 潘建华,吴全英.对留置导尿集尿袋应用中尿路感染因素的探讨
[J].中华护理杂志,200l,3612):939—940.[4] 徐敏。徐榕,张优琴,等.留置导尿与医院泌尿系感染的关系[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l,jl(5):368—369.[5] 贺彩芳,吴雪洁,杨碎丽,等.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与集尿袋更换时
间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1007,174):412—414.[6] 宋向阳,李武平,钱娇月,等.从认识论角度看循证护理[J].现代护
理,2006,12(2):169.
[7] 孙柳.循证护理的展望[J].循征医学.2004,4(3):174一17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