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天然药物盐酸小檗碱的分离提取

来源:意榕旅游网
实训一天然药物盐酸小檗碱的分离提取

小檗碱又称黄连素,是在高等植物中分布比较广泛的、有明显生理活性的化学成分。主要存在于黄连、黄柏、三颗针等中草药中。黄连中小檗碱含量最高,可达10%左右,以盐酸盐的形式存在于黄连中。小檗碱具有显著的抗微生物、抗原虫的作用,临床用其盐酸盐(即盐酸黄连素)治疗细菌性感染如痢疾、急性肠胃炎、呼吸道感染等症。小檗碱属异喹啉类生物碱,自水和乙醇中结晶出来的小檗碱为黄色长针状结晶,含5个结晶水,在100℃干燥时即失去结晶水,转为棕黄色,加热至110℃时,其颜色加深变暗色,45℃-160℃即分解。其中以季铵碱式结构状态最稳定,可以离子化呈强碱性,用过量的氢氧化钾处理小檗碱盐类时,可转变为醇式叔胺碱和醛式仲铵碱,季铵碱式小檗碱可离子化,故有一定亲水性,因此,游离小檗碱能缓缓溶于水,在热水及热乙醇中易溶,而在冷乙醇中溶解度为1:100,但难溶于苯、氯仿、丙酮等溶剂。醇式和醛式小檗碱则具有一般生物碱的通性,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小檗碱的盐类除中性硫酸盐、磷酸盐外,一般在水中的溶解度均较小。小檗碱还能与苯、氯仿、丙酮等溶剂结合成分子缩合物,有完好的结晶状态,可作为小檗碱的识别之用。如用过量的氢氧化钠处理小檗碱盐类,使其转变为醇式小檗碱,就能与丙酮缩合成结晶型的丙酮小檗碱。黄连素被硝酸等氧化剂氧化,转变为樱红色的氧化黄连素。黄连素在强碱中部分转化为醛式黄连素,在此条件下,再加几滴丙酮,即可发生缩合反应,生成丙酮与醛式黄连素缩合产物的黄色沉淀。一、实验目的1、掌握从中草药中提取、精制生物碱的方法;2、熟悉盐酸小檗碱的化学性质与鉴定方法。3、熟悉用层析色谱法检识天然药物的基本操作。二、实验原理根据小檗碱的盐酸盐在在水中的溶解度小(1:500,微溶于冷水,易溶于沸水,几乎不溶于冷乙醇、氯仿、石油醚),而小檗碱的硫酸盐在水中的溶解度大(1:30溶于冷水,溶于乙醇)。因此,从植物原料中提取小檗碱时常用稀硫酸水溶液浸泡或渗漉,先将药材中的小檗碱转变为硫酸盐用热水提出;然后向提取液中加入氯化钠盐析,再加盐酸,使其由硫酸盐转化为盐酸盐,结合氯化钠的盐析作用降低其在冷水中的溶解度,此时,盐酸小檗碱从溶液中析出,从而制得盐酸小檗碱。三、实验仪器粉碎机,渗漉筒,烧杯,硅胶G-CMA-Na薄层板,真空干燥箱、紫外灯光(365nm)、新华层析滤纸、圆底烧瓶、索氏抽提器(配套出入水管)、家用电吹风机、硅胶G板150*100mm、玻璃点样毛细管(0.3mm*100mm1000支/筒)、层析缸(双槽层析缸,斜底薄层色谱展开缸200*80*高度200)、装订线等。四、实验试剂及材料黄连素、盐酸小檗碱标准品20mg、硫酸、盐酸,甲醇、乙醇、NaOH、氯仿、甲醇、丙酮、乙酸、氨水、氢氧化钙、氯化钠、冰醋酸、硝酸、硝酸银、没食子酸、锌粉、次氯酸钠、碘化铋钾、正丁醇、丁酮、甲酸、异丙醇、乙酸乙酯。五、实验内容1、盐酸小檗碱粗品的制备称取黄连粗粉5g,置于烧杯中,加8-15倍量0.2%硫酸水溶液,使之浸没药面,浸泡24小时。用脱脂棉过滤。滤液加石灰乳中和多余硫酸,调pH=12,静置30min。滤除沉淀,滤液用10%盐酸调至pH2-3,再向滤液中加10%(W/V)量的食盐。拌使完全溶解后,继续搅拌至溶液出现为混浊现象为止,静置30min,滤出沉淀。并用少量水洗涤至中性,抽干。即为盐酸小檗碱粗品(湿)。称重,记录。盐酸小檗碱的精制所得小檗碱还需精制。取所得粗品(未干燥)放入20倍沸水中,搅拌溶解后,继续加热数分钟,趁热过滤。滤液滴加一滴浓盐酸,静置(过夜),滤取结晶,用蒸馏水洗涤数次,抽干,50℃以下真空干燥,即为精制盐酸小檗碱。称重,计算提取率。盐酸小檗碱提取率=盐酸小檗碱质量(干重)/黄连粗粉质量×100%。3、盐酸小檗碱的检识鉴定(选做)(1)丙酮试验:取自制精制盐酸小檗碱约50mg,加蒸馏水3ml,缓缓加热溶解后,加5%氢氧化钠溶液2滴,显橙红色。溶液放冷后,加丙酮4滴振摇,即发生浑浊。放置后,析出的沉淀即为丙酮小檗碱,观察沉淀颜色并记录(显色)。然后取上清液,加丙酮1滴,如仍发生浑浊,再加适量丙酮使沉淀完全;过滤,取滤液2ml,加10%稀硝酸1ml,摇匀,再加0.1m1/L硝酸银试液2滴,即有沉淀产生,观察沉淀颜色并记录(显色)。(2)没食子酸试验:取自制精制盐酸小檗碱约20mg,置白瓷蒸发皿中,加浓硫酸lml溶解后,加5%没食子酸的乙醇溶液5滴,置水浴上加热,观察颜色变化并记录。(显色)(3)锌粉试验:取自制精制盐酸小檗碱约5mg,加水1m1使溶解后,加锌粉少许,再分数次加入浓硫酸数滴,每隔10分钟加一次,观察其黄色是否消退并记录。(4)浓硝酸或漂白粉试验:取盐酸小檗碱少许,加10%的H2SO42ml,平行做两支试管,溶解后一只试管滴加浓硝酸数滴,观察颜色并记录。另一支试管加漂白粉少许(或者少许次氯酸钠),观察颜色并记录。(两管都显(5)盐酸小檗碱的薄层层析(选做)氧化铝薄层层析法。吸附剂:中性氧化铝软板(中性氧化铝Ⅱ级(100-200中性氧化铝FCP级(层析用)),色。)2过160目筛,干法铺板)。样品:①自制精制盐酸小檗碱乙醇溶液乙醇溶液展开剂:①氯仿-乙醇(9:1)②盐酸小檗碱标准品②甲醇-丙酮-乙酸(4:5:1)显色剂:先置于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荧光,或自然光下观察黄色斑点,再喷雾改良碘化铋钾试剂,观察斑点颜色并与标准品对照。记录图谱并计算Rf值。硅胶G层析法。吸附剂:硅胶G硬板(未活化)样品:①自制精制盐酸小檗碱乙醇溶液标准品乙醇溶液②盐酸小檗碱展开剂:①氯仿-乙醇(9:1)②甲醇-丙酮-乙酸(4:5:1)显色剂:先置于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再喷雾改良碘化铋钾试剂,观察斑点颜色,并与标准品对照。记录图谱并计算Rf值。薄层色谱检识。吸附剂:硅胶G-CMC-Na薄层板甲醇溶液对照品:盐酸小檗碱甲醇溶液样品:不同色带的展开剂:CHCl3-MeOH-冰醋酸(7:1:2)检视:先在紫外灯光(365nm)下观察荧光,再喷改良碘化铋钾试剂,记录图谱并计算Rf值。(6)盐酸小檗碱的纸色谱检识支持剂:新华层析滤纸(中速、20cm×7cm)试样:自制盐酸小檗碱乙醇溶液对照品:盐酸小檗碱对照品乙醇溶液展开剂:正丁醇-醋酸-水(4:1:1)显色:紫外灯下观察荧光。六、实验说明及注意事项1、浸泡药材(黄连)粗粉的硫酸水溶液,浓度不宜过高,一般为0.2-0.3%为宜。若硫酸水溶液浓度过高,小檗碱可成为硫酸氢小檗碱(酸式硫酸盐),其溶解度(1:100)明显较硫酸小檗碱(1:30)为小,降低提取效率。硫酸水溶液浸出效果与浸泡时间有关,浸泡12小时约可浸出小檗碱80%,浸泡24小时,可浸出92%。常规提取应浸泡多次,使小檗碱提取完全,本实验中浸出液只收集第1次的浸泡液。2、在pH8.5时小檗胺沉淀较完全,但不易凝聚,故80℃保温,使凝聚而沉降。硫酸小檗碱1:150溶于水,微溶于乙醚。3、在精制盐酸小檗碱过程中,因盐酸小檗碱放冷极易析出结晶,所以加热煮沸后,应迅速抽滤或者保温滤过,防止溶液在滤过过程中冷却,析出小檗碱结晶而阻塞滤材,造成滤过困难,降低收率。4、盐析时,加入氯化钠的量,以提取液量的10%(g/v)计算,即可达到析出盐酸小檗碱的目的。氯化钠过多,溶液的相对密度增大,会造成析出的盐酸小檗碱结晶呈现悬浮状态而难以下沉。盐析用氯化钠用精制食用盐,粗制食盐因混有较多泥沙等杂质,影响产品质量。5、层析检测时需预先要将层析纸在展开剂气氛中饱和15-30分钟,否则分离效果不佳。6、各地产黄连根茎小檗碱及总生物碱含量分别为4.2-6.7%,6.6-9.6%;栽培种比野生种含量少20%左右。黄连除根茎作药材外,各部位均含小檗碱,黄连须根0.8-5.5%,叶为1.49%,老叶为2.5-2.8%,花为0.56%,种子为0.23%。采用不同产地黄连,采用黄连3的不同部位提取小檗碱时,由于小檗碱含量不同,提取试剂应酌情增减。七、思考题1、在提取过程中为什么用稀硫酸冷浸而不用稀盐酸冷浸?2、加入食盐的目的是什么?3、小檗碱的提取分离过程中使用了哪些提取分离方法?4、如果利用黄连叶作原料提取小檗碱时,提取试剂的使用量应如何调整?八、实验教材与参考书1、《生物物质分离工程》,严希康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年,第2版。2、《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指导》,吴立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第3版。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