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案例及分析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物质世界和实践
第一节
案例1
智破人骨教堂迷案 2000年到2004年底,捷克库那哈拉市发生了多起人口失踪案件,但直到2004年11月19 日鬼节前夕, 一位美国大学生在当地著名的圣巴巴拉人骨教堂神秘失踪后, 才引起了警方的 注意.当地人传说,骨魔瑞特会在每年的11月20日前后一周的时间里,出外寻找骨头为这座 教堂添加新的材料.这些失踪的人难道已经成为骨魔魔掌下新的牺牲品了吗 库那哈拉市陷 入恐慌之中. 教堂鬼节,美国游客神秘失踪 人骨教堂始建于14世纪,从外观看来是一座很普通的哥特式建筑.在13世纪时,来自耶 路撒冷的一把圣土撒在教堂附近的墓园, 人们认为埋身于此就可以上天堂, 所以将这里作为 了身后的福地.14世纪,大量人死于战争和疾病,墓园放不下如此多的尸体,教堂当局决定 用人骨来装饰教堂,这恐怖而神圣的使命与19世纪末才完成.由于教堂的独一元二,平时警 卫森严,只有在周日和鬼节前后各一周时间才对外开放. 教堂内的蜡台,天花板,墙壁上的花毯,圣坛等均由人骨堆砖或修饰而成. 2004年11月19日,鬼节前夕,这里吸引了众多游客,两个美国大学生哈尔和威里也来此 参观,跟随讲解员转了一圈后,二人意犹未尽,威里认为夜晚会更可怕,而哈尔不以为然, 二人起了争执,于是打赌哈尔在教堂内待上一晚,如果能坚持到第二天早上教堂
开门,那哈 尔就赢,赌金100美元. 而第二天一早威里却未见哈尔走出教堂.教堂内也找不到哈尔的影子,情急之下,威里 报了警.由于失踪的是外国游客,警局格外重视,警长费林格下令包围教堂,命警员全面搜 索,未得到任何结果.在打算收队时,助手安东的对讲机掉进了神坛,砸在了神坛的边缘, 撞碎了几根腿骨的骨端.安东脸色苍白起来,这些14世纪的骨头都是文物,于是钻入栏杆内 去捡,随手碰了碰受损的骨头,想知道是否只是骨端受损,他的手被粘了一下,发现手上有 点油腻,再摸过去,他竟然抽出了一根腿骨. 大家发出尖叫,神坛会不会因此倒塌 安东冷静地将腿骨展示在人们面前: \"这是一根新鲜人骨,骨内油质慢慢渗出,在表面形成油腻,而且元论是从颜色还是重
1
量上它都与那些七百年前的旧骨有所差别.\" 多人被害,凶手是人是鬼 安东说的没错,他抽出的这根腿骨在法医鉴定下,推测为离体二到三年,绝对不可能是 教堂原有的骨头,但也不可能是刚失踪的哈尔的. 警方在取得有关当局许可后,对教堂内所有的骨头进行了全面的搜查.四天后,其搜出 了61块新鲜的骨头,分别属于5个人,都是成年男子,年龄在20~50岁之间,而其DNA都与 哈尔的不符.这些离体时间并不长的骨头最短才几天,最长不超过5年.根据法医的鉴定, 安东甚至推测骨头是5年内逐年取出的,一年1人,之后被安放在人骨教堂内. 传说19世纪曾经有一位被称为\"骨魔\"的工匠瑞特, 曾经用新鲜的人骨去代替那些腐朽的 骨头. 11月27日,出现瑞特会重返教堂献祭的传言. 于是警长费格林带领着警员在入夜后来到教堂, 他孤身一人走进教堂, 其余的则埋伏在 外面,所有人口都严密看管. 12点时,原本亮着的灯光忽然熄灭了,警员大惊,想冲入教堂,本来好好的门居然被锁 死,教堂内传来了警长惊恐的叫声和枪声.警员用专用锁具打开大门,发现警长昏倒在地, 除警长外室内没有其他人也没发现血迹. 警长在被送到医院后醒了过来,讲出自己遇到了\"骨魔\"的过程,一团黑糊糊的影子持着 一根森森的白骨,骨上滴着液体,似乎是鲜血.警长对着黑影开了一怆,黑影无动于衷既而 发出恐怖叫声,扬起白骨,敲向警长……难道警长遇到的真的不是人 警员在
现场再次发现了人类新鲜的骨头, 是一根右手食指骨, 仿佛向人们作出轻蔑的姿 态,这根指骨被证实是哈尔的.很遗憾,他遇害了! 骨魔非魔,真凶令人骇然 警长住院养伤之时,安东进行了大量的调查,他发现教堂新鲜骨头DNA测试与目前已 有的失踪人口对不上号,于是他调查了流动人口,果然与一名流浪者的DNA相吻合. 另外, 在遇袭的前一天早上, 安东在办公桌上发现了一个白森森的人类颅骨和被交叉绑 住的两根臂骨,这白骨被证实属于第七名受害者,也是今年死在骨魔手下的第三个人.白骨 怎会出现在安东的办公桌上 除了安东,所有人都认为,除了骨魔没有人做得到. 但安东相信这是一个物质的世界,这是人的行为,是谋杀! 安东将现有的线索和一些现 象联系起来: 凶手首先必须取得受害者的信任,将他们骗到自己的房间杀害,经水煮处理脱骨,并一 再在警方眼皮底下作案却毫无漏洞. 因此凶手可能是个外表看来品行良好但心理极度变态的 成年单身男子,拥有独立的离教堂不远的房子,而且熟悉人体内部构造和刑事常识,还要身 子敏捷,胆识过人. 通过推理,安东得到了大量的推测,他指挥警员在以教堂为中心,半径5公里的圆圈内
2
进行搜索,果然警方找到了这样的房子.几个上山的孩子也向警方抱怨说,那里总有恶心的 臭气.警方在房屋附近展开拉网式搜索,发现了大量人类的碎骨和软组织.他们申请了该处 的搜查令,却意外地发现这栋房子的主人居然是他们熟悉的人…... 安东带着鲜花去看望警长,警长急切地追问案子破了没有,安东却给他讲了 一个故事 一一1870年瑞特受雇于当地旺族, 为圣巴巴拉教堂装修. 瑞特对人骨拼凑图案产生了狂热的 兴趣,不惜杀人取骨,但当时没人发现他的罪行. 到了21世纪, 他的一个后代继承人继承了他这种变态的爱好, 再次采取了杀人取骨的方 法,从2000年到2004年共杀害了5个流浪者.在2004年11月19日,当他将一个新受害者的骨 头送进教堂时,被偷留在教堂内的美国游客发现,他只得将其杀害.为怕人们追究出更多的 细节,他又散布谣言,让骨魔登台,粉饰自己的杀人罪行.最后,为了加强谣言的可信度, 他偷偷把自骨放在警察局里威胁侦察者,甚至不惜伤害自己,制造密
室伤人事件,试图把警 方视线再次引到骨魔上来. 只可惜警方找到了他杀人取骨的别墅, 大量的证据让人毋庸置疑. 安东对着面色惊慌的警长说\"凶手就是你,费林格警长.\" 费林格只得承认罪行,在安东稍不留神之际,他拿出手枪,结束了自己的 生命.
思考讨论
1.人骨教堂的新鲜人骨真的是\"骨魔\"所为吗 凶手到底是人还是鬼 这一凶案的侦破过程 反映了什么哲学原理 2.捷克库那哈拉市著名的圣巴巴拉人骨教堂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人骨教堂用的是真的人 骨吗 美国青年哈尔被谁所杀 3.面对费林格警长制造的有\"骨魔\"存在的大量假象,安东为什么仍然相信杀人者是人而 不是鬼 安东的胜利给人以什么样的启示
案例点评
这是一宗杀人取骨案,也是一宗变态杀人案.这一案件由于发生在教堂,而且又受到许 多神秘现象遮蔽,所以曾一度陷入僵局.这一案件最初是由警长的助手安东发现线索,他发 现在教堂里由人骨装饰的神坛上有新的人骨, 于是认定许多游客的失踪跟教堂有关, 但在调 查中又受到许多离奇现象的干扰.首先受 到\"骨魔\"重返教堂献祭的传言干扰.相传19世纪 曾有一位被称为\"骨魔\"的工匠,他曾用新鲜的人骨去修饰教堂,于是在案件调查中就出现了 \"骨魔\"复活的传言.其次是警长遭\"骨魔\"袭击事件.最后,在警员安东的办公桌上出现了人
3
骨,也被宣扬是\"骨魔\"所为.但冷静的安东认为,这是个物质世界,决不存在什么魔和鬼之 类的东西,这一定是人的行为,是谋杀.经过一系列周密调查,终于使真相大白. 安东的想法告
诉我们这样一个哲学道理, 即世界是物质的, 一切精神的东西都以物质为 基础,没有脱离物质而存在的精神之物.在许多人都认为杀人是\"骨魔\"所为的时候,尤其 是安东的警长还绘声绘色地描述如何遭到\"骨魔\"袭击的时候,安东还是坚持杀人者不是\"骨 魔\而是人.经过周密的调查之后,最后终于发现,警长费林格就是杀人犯.这是一次唯 物主义的胜利.
案例2
摩尔根与近代的\"古代社会\" 从古代人类的遗物,遗迹了解了原始人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艰苦历程以后,读者们大 概还想了解一下:在原始社会里,人和人是怎样相处的呢 原始人有没有我们这样的家庭和 亲属关系 他们的首领是怎样产生的 他们之间是否也打仗 这些情形,在地球这本历史书里 可找不到,只能到近代的\"古代社会\"去了解. 这个说法有点奇怪,既然是古代社会,怎么又说是近代的呢 人类社会有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等几个发展 阶段.但是,各个地区的历史发展快慢不同.比如,100多年前,西方国家早已进入资本主 义社会,可是中国仍然是封建国家;一些住在交通不便的地区的部落,甚至还处在原始社会 阶段,这就有了近代的\"古代社会\". 19世纪初,美国早就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已经被采用,纺织厂有 了多轴纺纱机,动力织布机,蒸汽机车和汽船也制造出来了.可是,在美国东北部有个属于 印第安人的易洛魁人部落,还过着几万年前原始人的生活. 易洛魁人用树皮的纤维做线,细带,渔网和绳索,用黏土做成容器和烟斗,在火上烤干 烧硬.他们栽种豆子,玉米,南瓜和烟草,把玉米面放在陶器中,用火加热烤成面饼.他们 的短裤,护腿裤和鞋都是用兽皮做的.弓箭和棍棒是易洛魁人的主要武器,他们也使用燧石 和骨制工具.易洛魁人还不知道用石头或土坯 盖房子,也不会冶炼和使用金属,但是已经 能修建面积很大的长形住宅. 在易洛魁人的部落里, 不需要费力地挖掘和考证化石一类的东西, 就可以了解几千年前 人类吃,穿,住,行的情况.而且更重要的是,在这里可以活生生地看到原始社会的人们是 怎样相处的.所以说,易洛魁人的\"古代社会\是我们了 解原始社会的又一本难得的历史 书.
4
可是, 许多研究民族学和社会学的学者不去读这本书, 或许是因为他们看不到研究易洛 魁人历史的意义,根本没有兴趣去了解易洛魁人的生活. 令人惊奇的是,在1847年,一位29岁的美国学者竟然被易洛魁人收为养 子,成了他们 部落中的一员,他就是卓越的民族学家路易斯亨利摩尔根. 摩尔根在童年时代,就熟悉家乡附近的易洛魁人的风俗习惯.大学毕业后, 他当了律 师,因为常常为印第安人作辩护,得到了他们的尊敬和信任.从这以后,摩尔根就开始了对 原始社会的研究.他怀着对易洛魁人深厚的感情,投身到易洛魁人的\"古代社会\"中,和他们 一起生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制度,得到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经过40年的辛勤劳 动和认真研究,摩尔根在1877 年完成了《古代社会》这部名著.书中用大量的事实,揭示 了原始社会的真实情况和基本特征,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喜欢和重视这本书. 从摩尔根《古代社会》这本书中,我们知道原始社会里还没有家庭,只有一个一个的氏 族.氏族是由有着共同祖先,彼此有血缘关系的人群组成的.他们在一起生活和劳动,平等 相待.起初,妇女们在住处附近播种谷物,驯养牲口.男子外出打猎的时候,她们还要照料 小孩和老人, 维持正常的生活秩序. 当时, 如果没有妇女们的劳动, 其他人就很难生活下去. 这就使得妇女在氏族中所处的地位很重要,她们担负起了管理氏族事务和经济生活的责任, 这一时期是原始社会中的母权制阶段.后来,靠农耕和畜牧得来的产品,比狩猎得来的更多 更有保证,越来越多的男人也参加到畜牧和农业劳动中来了.一般说来,身强力壮的男子比 妇女更能干, 他们就逐渐在生产和氏族生活的其他方面取得了支配地位, 形成了以男子为中 心的大家族,母权制就被父权制代替了. 不论是在母权制阶段,还是在父权制阶段,氏族成员都享有平等的权利.氏族的首领叫 做酋长,他也没有特权.酋长的任务是给大家指派工作,分配获得的东西.氏族的最高权力 机关是氏族会议,这是一个民主的集会.氏族内的每一个成年男女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酋 长是由氏族会议选举或罢免的.在易洛魁人的部落里,人们给当选的酋长戴上兽角.被罢免 的时候就把兽角摘下.血亲复仇和收养外族人也由会议讨论通过. 血亲复仇是原始社会中一种复仇的习俗.那时候,氏族内部的成员是和睦相处的,但是 各个氏
族之间也时常发生矛盾. 某个氏族的成员有时候会遭到其他氏族的欺侮和伤害, 这被 看成是对整个民族的侵犯. 如果行凶者的氏族不表示道歉和赠送礼物, 那么被害者的氏族就 要指定一名或几名复仇者,去追踪仇敌,直到报仇雪恨. 对于外族人,例如俘虏,可以收养入族,特别是对妇女和儿童的收养,更是常见.人们 把收养的男俘或女俘看成自己的兄弟姐妹. 如果收养者是一位母亲, 她就把收养的人当作自 己的子女.收养外族人是为了补充氏族的人口. 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对原始社会的各种各样生活习俗,还有很多有趣的叙述.当然, 近代的\"古代社会\"和几万年以至几十万年前的原始社会相比,总是有差别的,因为它多少要 受到一些近代先进社会的影响.但是,它的基本特征和古代原始社会是一样的:没有私有财
5
产,没有阶级,也没有剥削和压迫.
思考讨论
1.摩尔根的《古代社会》这部名著是怎样著就的 它采用了什么样的研究方法 体现了什 么哲学原理 2.怎样理解\"近代的'古代社会'\" 易洛魁人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 3.摩尔根对古代社会的研究给我们以什么样的方法论启迪
案例点评
摩尔根因为特殊的机缘而进入美国东北部属于印第安人的易洛魁人部落, 这个部落至今 还过着几万年前原始人的生活. 摩尔根在与他们多年的共同生活中, 从易洛魁人原始社会的 实践中,了解到了他们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制度,并向我们全面而细款地展示了易洛魁人\"古 代社会\"的本质.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哲学道理:即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人们的生活状态是以生产方式为前提的. 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是人类 社会的基础, 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 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 明.马克思主义确认实践是社会的本质,也就是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也就是把社会\"当 作实践去理解\社会生活是对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摩尔根在其名著《古代社会》中, 对原始社会的认识,即原始社会没有家庭,只有一个一个的氏族,在氏族中不论是在母权制 阶段还是在父权制阶段, 氏族成员都享有平等的权利; 血亲复仇是原始社会的一种复仇习俗; 对于外族人,例如俘虏,可以收养入族等等.这些社会生活状况都与当时社会实践状况相适 应的, 也都是当时社会实践的结果, 因此可以说摩尔根的古代社会生活在其本质上就是那个 社会的实践活动.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案例3
引狼入园之后
6
在生态学世界里,几株瘦骨嶙峋的三角叶杨通常不会令人激动.但是,在 2004年8月一 个微风吹拂的下午,俄勒冈州立大学的植物学教授WilliamJ.Ripple却站在黄石国家公园拉 马尔谷中一棵3.7米高的三角叶杨树旁激动不已.\"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顶芽的痴痕\他指 着一颗三角叶杨树说, \"可以看出, 马鹿今年没有啃吃这棵树, 去年也没有. 实际上, 自1998 年以来,这棵树就一直没有被采食过\". Ripple教授接着说:这片树林只有小树.而拉马尔谷中
的其他地方,却几乎成了老树的 病房.生长在山谷底部那些壮观的树,年龄则在70到100岁,但举目看不到一棵后继的新树. 山坡上,欧洲山杨的情况也大致相同.年老的山杨树丛随风摇摆,但在树林下层却没有茁壮 成长的树苗.这是为什么呢 让我们一同来看下面这个神奇的故事. Ripple是希望公园树木更多的人之一.在黄石公园野外考察时,他说道:\"我喜欢欧洲 山杨, 对它们甚是着迷. 因为这些树是西部多种生物的热点区域, 是多种鸣禽的家园\". 1997 年,他听说黄石公园的欧洲山杨数量在减少,而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就来到这里试图揭开其 中的秘密. Ripple指着距今50多年拉马尔谷同一地点的黑白照片说:\"在1900年代早期,幼小的欧 洲山杨和柳树还很多,到1930年代,这些树停止了繁殖,再也没有幼树了.\" 他继续说:\"我灵光一闪.\"他以98株欧洲山杨为核心样本进行研究,发现1920年代以后 仅有两棵新树生长,大约在那时,最后的狼群被猎杀或驱逐干净.这两棵树正处在马鹿经常 犹豫不前,害怕捕食者攻击的地方.Ripple找到了大树和小树,却没有中间过渡年龄的树, 因为从1930年代到1990年代没有新树生长.这是\"狼效应\"的第一个有力证据. \"狼效应\"理论认为,狼会使马鹿的数量保持在一定水平,防止它们狼吞虎咽地把所有从 地面探出头来的欧洲山杨树和柳树吃光. 当公园里的狼被当作威胁而斩尽杀绝时, 马鹿数量 激增,鹿群消耗着植被,使拉马尔谷变得光秃秃的,因而赶走了许多其他物种.举例来说, 山上没有了幼树,河狸就几乎没有食物了,事实上,它们至少自1950年代以后就消失了.没 有了河狸筑的坝和因而形成的古塘, 肉质植物就难以生存, 而这些植物正是灰熊冬眠苏醒时 的主要食物. 1995年隆冬时节,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和渔业与野生动物管理局用卡车, 雪橇给黄石国 家公园运来14只来自加拿大的北美灰狼. 自20世纪早期黄石公园中的狼被猎杀殆尽之后, 这 是它们第一次以此为家.一年以后,又引进了17λ加拿大狼. 重新引狼入园后,研究者发现,不仅马鹿种群数量下降,其行为也发生了改变.这种高 大优雅的红褐色动物在河谷底的时间减少了,而大多数时间呆在能移看到捕食者狼的地方. 继续沿着溪流潺潺的拉马尔河谷漫步, 在距一个狼群巢穴不远处, 地上躺着苍白的马鹿 头盖骨,肋骨和脊椎骨.四周的柳树比Ripple高得多,有的超过3米.Hipple和他的同事一一 俄勒冈州立大学的森林学家RobertB.Beschta发现,在黄石公园里,树木已经随着狼数量的 增多而增加.
7
随着拉马尔沿岸植被的恢复,其他变化也接踵而至.就在上游,有一个小型河狸水坝, 这是50年来在这条河上第一次记录到的三个河狸水坝之一.拉马尔溪的支流,斯劳溪上有6 个河狸水坝. Ripple和Smith都相信,由于植被的恢复,河狸又有东西吃了.Smith说\"它们 的粮仓装满了柳条.\"其他的变化也将随之而来.拉马尔谷中生长更多的木本植物,会加固 堤坝,避免一些侵蚀.RippIe预言,植被的增加将给溪流遮阴降温.这就意味着,更多碎树 枝掉入拉马尔河中,会降低水流速,使溪水形成池塘,这就改善了蹲鱼的生存环境,使它们 的数量增多,个头增大. 尽管到目前为止科学研究还仅仅局限于植被, 但是, 似乎狼群对于公园里食物链的其他 环节也有惊人的影响. 影响最显著的是土狼. 总部位于蒙大拿州博兹曼的非赢利组织一一黄 石国家公园生态学研究中心的首席科学家RobertUrabtree和他的妻子JenniferSheldon,都是 犬科生物学家,他们收集了狼重新引入公园之前三年的基本资料.他们发现,为了给更大的 狼让出空间,土狼已经做出了很大的牺牲. 公园中土狼的数量已经下降了50% ,在狼分布的核心区域甚至下降了90% .雄性土狼 的体形比引进狼以前小了,Crabtree说\"可能是因为体形大的个体更有攻击性,向狼挑战而丧 生了.\"由于土狼的减少,它们的猎物一一一田鼠,老鼠和其他一些啃齿动物的数量增加了, 这对红狐和猛禽有利.但是,红狐也捕捉鸣禽,因此,红狐增多则意味着更多鸟类的损失. 狼也使得黄石公园\"肉食市场\"的大门洞开.灰熊和美洲狮很少攻击成年马鹿,尽管它们 也吃小鹿,或以冬天冻死的动物尸体为食.与它们不同,狼却什么时候都会捕食成年马鹿. 吃饱之后,它们会溜达到一边去,在酒足饭饱的满足中进入梦乡,或者,它们会被灰熊从猎 物旁赶开.狼的存在,意味着在地上可以找到更多现成的肉食,所有食腐动物都以吃动物尸 体为生.从灰熊到鹊类等数量的增加,反映公园里新出现的肉食之丰富.在狼猎杀物上曾经 记录到135只渡鸦. \"我们在狼猎杀的动物中,看见秃鹰,金雕,土狼,渡鸦,鹊,\"Smith 说,\"我不知道在狼出现之前,这些动物做什么\".
思考讨论
1.引狼入园之后,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发生了什么变化 体现了什么样的哲学道理 2.狼,马鹿,欧洲山杨,河狸,肉质植物,灰熊,鹊类等关系如何 3.引狼入园后,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的变化给我们以什么样的启示
案例点评
8
这则案例讲述了生物链上各种动植物之间彼此相连的情况. 在自然界中, 各种动植物之 间是普遍而紧密相连的,以至于形成环环相扣的生物链条.在这个链条上,每一个环节的中 断都会直接影响其他环节的存在. 在这个案例中, 狼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生物链上的重要环 节,这个环节曾经因为人为捕杀而一度中断,由于这个环节的中断,使整个拉马尔谷变得光 秃秃的毫无生气. 因为狼的消失导致马鹿种群数量大增, 马鹿种群数量大增使整个拉马尔谷 的树木和其他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树木和其他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以后, 水中的河狸就没有了 食物和可以筑水坝的材料.没有河狸的小型水坝,河水流速就会加大,这就直接破坏了鳟鱼 的生存环境,使它们的数量锐减.由于加拿大的北美灰狼的引进,直接影响了当地土狼的存 在.由于土狼数量的减少,它们的猎物——田鼠,老鼠和其他一些嗤齿动物的数量增加了, 这对红狐和猛禽有利.由于狼的存在,地上就可以找到更多现成的肉食.所有食腐动物都以 吃动物尸体为生,从而灰熊和鹊类等数量也就随着增加.总之,由于狼的介入使得整个拉马 尔谷重新变得生机勃勃. 从这则案例中, 我们可以比较直观地了解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 理.
案例4
十粒杏仁和一罐大米 人生到了某个年纪后,我常常会对朋友说\"其实这一辈子如果真
的可以不慌不忙做好几 件主要的事,就已经很不错了.\"年少时那无数幻想无数计划无数雄心壮志,都在某个年龄 后忽然明白了,幻想和主意永远比做起来简单得多.发现许多事只开头做了一点,就跳到其 他梦想上去了.于是,有了原谅自己的理由. 遇到格林的时候,我正在想这些问题.那是一个朋友的新年聚会,来客中只有格林的年 纪大出很多.他是一个头顶微秃的中年男子,但一直谦和地微笑,而且身上透着某种神圣的 气质.我当时刚刚有了双胞胎女儿,心情还没有从那种小生命诞生的喜悦和惊奇里缓过来, 很自然地谈到了孩子.格林说他有六个孩子,最小的九岁,其中有四个是领养的.我惊奇地 睁大眼睛,一瞬间就对这个秃顶的格林充满了好感. 晚会上灯火缭绕,许多种酒香混合着缓缓飘来.我当时还不能喝任何酒,就对酒香格外 敏感,而格林就只握了一杯清水,和我一直说到完. \"有了孩子以后才好像忽然成熟,才会安静地坐下来把一件事好好做到完. 可同时又突然发现时间真的不多,很多想做的事都来不及做.\" 他理会地点头, 并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普通的记事本, 打开在里面一张空页上仔细地画了 三个层层包围着的圆圈.在最里面一圈上他写:这一生必须做的事,外一圈是应该做的事,
9
最外一圈是如果做了生活会更好的事. 我低头看,忍不住笑,想着在新年晚会上有人这样耐心地给我讲这种话,加上我的小女 儿柔软的体香在心,觉得格外温暖. 格林忽然用右手指抓了抓眉毛,说等一下,自己就跑出去了.回来时他身上还带了点令 人清醒的寒气.他递给我一个罐子说\"这是我留在车里的.这个罐子里装满大米就无法把这 十粒杏仁装进去了,如果我先装十粒杏仁再装大米,就可以刚好装满盖上盖子.人生也是这 样,要先做自己这一生必须做的事,时间过得很快的.\" 我眼睛一亮,却只能微笑,无法多说出一句话.
思考讨论
1.格林说:\"往罐子里装大米,如果先装大米就无法把十粒杏仁装进去;如果先装十粒 杏仁再装大米,就可以刚好装满盖上盖子.\"这其中隐含的哲学寓意是什么 2.在一个朋友的新年聚会上, 文中的\"我\"为什么对格林充满着好感 格林在一个普通的记 事本空页上写了什么 3.格林在记事本上所画的三个层层包围着的圆圈及其中的标注, 体现了格林什么样的人 生态度 \"十粒杏仁和一罐大米\"给人们以何种启示
案例点评
这则案例用了一个十分形象的比喻向我们讲述了一个重要的人生哲理.按照格林的看 法,那十粒杏仁必须得要,而那罐大米不见得都要.他向我们显示的人生哲理是,人这一生 首先要分清什么是主要矛盾什么是次要矛盾, 然后是集中精力抓住并解决主要矛盾, 而不能 不分主次,什么事情都想做.这样的人生道理看以简单,但真正临到每个人具体做的时候就 不那么容易了. 因为一个人一生如果仅仅持守于一件事情上, 这需要有一种巨大的人格力量 作担保,否则就根本做不到这一点.因为在人们的通常观念中,总是希望为自己谋得最大利 益和最大价值, 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是如此. 但追求利益最大化和价值最大化常常并不 取决于自己的个性状况, 而是更主要取决于某种外在评价尺度和分配机制, 即个人的利益和 价值只能通过外在尺度和机制得到实现, 这样你的个性就被某些外在的东西抽走了. 简单地 说它可能告诉你西边有利益,你便往西边追;但又可能它把利益焦点引向东边,你便往东边 跑,你不跟着跑就无法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等东西南北都转完了,你也就只装满了一罐大 米,要想再去装点杏仁,已经没有时间了,行将老矣.一个人只有按照自己的个性一生做好
10
一件大事,那才会真正对社会和人民有贡献.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
案例5
居里夫人与镭一百年 1998年12月26日是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妇发现镭一百周年. 在这个时刻, 缅怀居里夫人 的科学成就,继承和弘扬居里夫人的科学精神,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想无论是谁, 都会由衷地感到尊严,那就是科学的尊严,那就是科学工作者的尊严. 居里夫人本名玛丽,1867年11月7日生于波兰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高尚的人格和 良好的教养,使玛丽自幼形成对祖国,对科学的真诚热爱和热烈追求.尽管家境贫寒,她仍 然依靠自己的努力,历尽艰难,赴法国求学.这个对科学充满钟情的波兰女性与法国青年科 学家皮埃尔居里相识并结为夫妻.从此,他们并肩走上献身科学的道路.1898年7月和12 月,居里夫妇先后发现了\"钋\"和\"镭\轰动整个科学界.1903年12月,瑞典皇家科学院将 该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居里夫妇. 正当居里夫妇向新的科学高峰攀登之时, 居里不幸因 车祸逝世.居里夫人强忍悲痛,勇敢地挑起原来由夫妻共同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生活重担,经 过四年努力, 居里夫人提炼出纯氯化镭并测定出镭的原子量, 她还测定出氡及其他许多放射 性元素的半衰期,并在此基础上整理出放射性元素的系统关系,出版了长达千页的专著《论 放射性》. 由于这些杰出的贡献,1911年,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她是世界上第一位获得诺 贝尔奖的女性, 是迄今惟一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 是第一位获得两个领域诺贝尔奖 的科学家.在居里夫人的科学生涯中,始终表现出一种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创新是科学家 的基本素质,也是科学家最宝贵的素质.居里夫人独具慧眼,大胆地决定将铀射线作为自己 的博士论文题目,由此进入当时的科学前沿.此时的居里夫人仅仅29岁.居里夫人发现铀化 合物的放射性程度只与铀的含量成正比, 同铀与其他元素的化合结构元关, 而另一种重金属 元素钍及其化合物与铀一样具有放射性. 她还发现沥青铀矿和辉铜矿的放射强度
比铀和牡的 放射强度更大, 居里夫人大胆地推测其中肯定含有尚不为人知的放射性元素. 这一推测太重 要了,它启动了一个人类的灵感,带给我们至今享用不尽的恩惠.一百多年前,一位异国女 性,居里夫人要从事科学研究工作,遇到的障碍是今天的人们难以想象的.居里夫妇向社会 宣布发现放射性比铀强200多万倍的镭之后,一些保守的科学\"权威\"不以为然,他们断言\"没
11
有原子量就没有锚,\"要求居里夫妇\"拿出纯锚来!\"可是要从沥青铀矿中提炼纯镭并测定其原 子量,不但需要大量的沥青铀矿,还需要精密的实验仪器和足够的资金,设备,贫困的居里 夫妇又不可能从政府和社会团体得到充分的资助. 这对青年夫妇只能在他们任教的学校找到 一间十分简陋的木棚作为实验室,将家中一切能够典当的东西统统送进当铺以筹措研究经 费. 他们以坚韧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忘我地工作, 用最普通的铁锅一锅又一锅地从含量只有 百万分之一的矿渣中提炼纯镭.经过整整四年的时间,终于从几吨沥青矿渣中提炼出0.12克 锚盐(氯化锚) , 并初步测定出锚的原子量为225. 艰巨的劳动使居里夫人的体重下降10公斤. 居里不幸逝世之后, 居里夫人没有退缩, 她谢绝法国教育部以居里遗孀身份领取国家抚恤金 的友好建议,却当仁不让地承担起丈夫留下的职务,同时奉养丈夫高龄的父亲,抚育两个幼 小的女儿.每天早晨,她先是安排好家务,然后匆匆赶火车上班,为节省乘车费用,她总是 乘坐设备简陋的二等车厢.晚上,她在极度的疲劳中返回家中照料老小.等到老小安睡,她 又开始阅读,研究和写作,往往坚持到翌晨两三点钟.如果说居里夫人的才智是第一流的, 那么她的顽强和毅力则是超一流的. 居里夫人的成就就是用这种舍弃一切个人物质享受的代 价换取的. 居里夫人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更具有一颗献身人类的博大的爱心. 由于镭的惊人 特性和它在医学上的广泛用途, 镭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 许多人劝居里夫妇申请专 利,一旦申请,居里夫妇立即成为百万富翁.居里夫人却毫不动心,她说\"我发现了镭,但 不是创造了它,它不属于我个人,它是全人类的财产.\"随之她向全世界公布了
锚的提取分 离技术, 她的做法显示出科学家的无私境界. 居里夫人将她得到的各种各样的奖金几乎全部 用于资助穷人,帮助其他科学家特别是青年科学家改善科研条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年 届50 的居里夫人奔波于国内外,指导战地医疗人员应用X射线诊疗救治伤员,挽救了大量 垂危的生命.面对接踵而来的荣誉和赞扬,居里夫人虚怀若谷,她对那些崇拜者们一再表示 \"在科学上,重要的是发现的事物,而不是研究者本身.\"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居里夫人的 血液受到严重损害,致患恶性白血病,于1934年 7月4日辞世.她的逝世引起全世界科学界 巨大的悲痛.爱因斯坦以敬佩的口吻说\"在所有的著名人物中,居里夫人是唯一不被荣誉所 腐蚀的人.\"\"她性格坚强,思想纯正,严于律己,处事客观和廉洁一一所有这些品质很少 在→个人身上兼而有之.\"
思考讨论
1.居里夫人是怎样发现锚的 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2.为什么爱因斯坦以敬佩的口吻说\"在所有的著名人物中,居里夫人是唯 一不被荣誉所 腐蚀的人\"
12
3.分析居里夫人的优秀品格有哪些 给我们以什么样的启示
案例点评
居里夫人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是重要的稀有元素\"镭\"的发现者.由于她的伟大发现, 她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 科学研究是一项伟大的创新工作, 所谓创新就是去做前人从未做 过的工作.但这样的工作何其艰难,居里夫妇在科学研究中发现了镭元素,但科学强调以事 实为证据,可是要从沥青铀矿中提炼出纯镭并测定其原子量,不但需要大量的沥青铀矿,还
需要精密的实验仪器和足够的资金, 设备, 贫穷的居里夫妇又不可能从政府和社会团体得到 充分的资助.这对青年夫妇只能借助破旧的木棚,当出家中的财产来筹集资金.他们以坚韧 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 用普通的铁锅从含量只有百万分之一的矿渣中提炼出纯镭. 经过整整 四年时间,他们从几吨的矿渣中提炼出0.12克镭盐.后来由于丈夫去世,居里夫人一个人承 担起扶养家庭和繁重的科学研究工作,最后她终于成为举世瞩目的伟大科学家. 居里夫人的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哲学道理,这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既尊重客观规律, 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更重要的还要看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 科学研究的规律就是要通过科学实验去发现客观目标对象, 而决不能靠主观臆断和想象. 居 里夫妇根据他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观察已经注意到镭的存在, 但科学的实证精神要求必须通 过实验拿出镭的实物,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居里夫妇几乎不具备科学实验的条件,他们付出 了巨大代价,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并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终于取得了成功.
(以上案例选自洪晓楠 杨慧民主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案例解析》 《 )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