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 选 题
1.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是 ( )。
A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 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 )。
A工业革命
B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 阶级斗争
10.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 )。
A 合理内核 B 基本内核 C 精髓 D 核心
5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 )。
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53.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 )。
A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 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C 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D 划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
57.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是区分( )。
A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 B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标准
C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D 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的标准
66.唯物主义最初的历史形态是( )。
A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 庸俗唯物主义
C 朴素唯物主义 D 自然唯物主义
73.我国宋朝的朱熹提出“理在事先”,这种观点属于( A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 不可知论观点 D 形而上学观点
81.第一次明确指出哲学基本问题的是( )。 A 黑格尔 B 马克思 C 恩格斯 D 列宁
97.哲学上关于“理念”的范畴最早是由……提出来的(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康德 D 黑格尔
108.物质的惟一特性是( )。
A 客观实在性 B 普遍联系性
C 永恒发展性 D 直接现实性
。。 )
)
128.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是( )。
A 世界联系和发展的原理 B 世界统一于实在的原理
C 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 D 世界统一于精神的原理
159.“观念的东西不外乎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观点属于( )。
A 机械唯物主义 B 主观唯心主义
C 辩证唯物主义 D 唯心主义辩证法
198.辩证法所讲的“矛盾”就是指( )。
A 对同一个命题的内容既加以肯定又加以否定
B 思维和存在的相互对立性
C 任何事物内部或两个事物之间的势不两立
D 事物内部或之间普遍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
206.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是错误的,错就错在它割裂了……的关系( )。
A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B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C 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 D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221.掌握“适度”原则的哲学依据是( )。
A 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
B 肯定和否定的相互渗透
C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联结
D 内容和形式的相互转化
234.“否定之否定规律”指出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总是在第三个阶段上重复第一个阶段上的某些特征,这就使事物的发展( )。
A 向对立面转化 B “一张一弛”
C 螺旋式上升 D 封闭式循环
272.列宁提出的:“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 )。
A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
B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C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357.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是( )。
A 地理环境
B 人口条件
C 生产方式
D 科学技术
377.生产关系揭示的是( )。
A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 人与物质世界之间的关系
C 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
D 物质与意识之间的关系
401.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A 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 )
B 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C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D 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
428.阶级斗争的根源是( )。
A 阶级在政治态度上的根本对立
B 阶级在思想观点上的根本对立
C 不同阶级在经济利益上的根本对立
D 阶级的社会分工不同
454.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 A 唯心主义的观点
B 折中主义的观点
C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 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
多选题
2.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
A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 科学社会主义
D 马克思主义哲学
E 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
7.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 昂利•圣西门
B 沙尔•傅立叶
C 罗伯特•欧文
D 托马斯•莫尔
E让•雅克•卢梭
)。
(
19.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包括( )。
A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
B 列宁对马列主义的继承和发展的思想
C 毛泽东思想
D 邓小平理论
E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0.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除了形而上学性外,还有( A主观性 B不彻底性 C机械性 D朴素性 E思辨性
36.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 )。
A 世界的本原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问题
B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C 世界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问题
D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还是孤立的
。 )
E 世界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
69.意识是( )。
A 人脑的机能 B 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 人脑的分泌物
D 形式和内容都是主观的 E 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79.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因为( )。
A 它深刻地揭示了事物的联系和发展
B 矛盾分析的方法是认识的根本方法
C 它是贯穿于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D 它揭示了普遍联系的各种形式
E 它揭示了一切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93.下列选项中,体现矛盾特殊性的有( )。
A 量体裁衣 B 对症下药
C 声东击西 D 因地制宜 E 因材施教
127.不可知论的著名代表是( )。
A黑格尔 B费尔巴哈
C康德 D赫拉克勒特 E休谟
175.实践能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是因为( )。
A实践不仅具有普遍性的优点,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优点
B实践能证明某一认识是否对人有用
C实践是把主、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
D只有实践能把理论同客观现实加以对照、比较
E实践没有历史局限性
192.下列属于唯物史观的命题有( )。
A 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
B 人类社会是自然历史过程
C 现在的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
D “人是环境的产物”,“意见支配世界”
E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过程
198.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指( )。
A 它是直接的生产力
B 它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C 它是潜在的生产力
D 它渗透到生产力基本因素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E 它是生产力的独立要素
205.生产关系是一种( )。
A 社会关系
B 物质关系
C 思想关系
D 政治关系
E 文化关系
222.18 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德国在哲学上超过欧洲其它经济上先进的国家,这表明( )。
A 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赖于社会的经济
B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 社会意识并不决定于社会存在
D 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完全对应的
E 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判断题
4.从马克思主义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它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
5.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属性讲,它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
15.资本主义是一种比以往任何制度更能产生巨大生产力的制度。( )
22.马克思主义是绝对真理而不是相对真理。( )
51.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
64.黑格尔是主观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 )
72.一元论认为物质是这个世界唯一的本原。( )
79.客观唯心主义所说的“理”、“理念”等指的是人头脑中产生的观念或思想。(93.世界统一于存在。( )
104.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
142.人工智能的出现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 )
154.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
172.对立统一规律揭示的是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
210.量变可以离开质变,但质变离不开量变。( )
355.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产品的分配方式。( )
363.区分不同性质国家的依据是政权的组织形式。( )
370.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不依赖于社会存在。( )
)
394.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在于他们能够决定历史发展的规律。( )
409.“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第一提琴”。( )
427.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 )
47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经济基础的发展。( 474.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发展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490.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
)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