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安装方案
1 新建建筑光伏系统的安装施工方案应纳入建筑设备安装施工组织设计与质量控制程序,并制定相应的安装施工方案与安全技术措施.
2 既有建筑光伏系统的安装施工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与质量控制程序,并制定相应的安装施工方案与安全技术措施,必要时应进行可行性论证. (2) 光伏系统安装前应具备以下条件:
1 设计文件齐备,且已通过论证、审批,并网接入系统已获有关部门批准并备案; 2 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方案已经批准;
3 建筑、场地、电源、道路等条件能满足正常施工需要;
4 预留基座、预留孔洞、预埋件、预埋管和相关设施符合设计图样的要求,并已验收合格. (3)光伏系统安装施工流程与操作方案应选择易于施工、维护的作业方式。
(4) 安装光伏系统时,应对建筑物成品采取保护措施,且安装施工完毕不破坏建筑物成品. (5) 施工安装人员应采取以下防触电措施:
1 应穿绝缘鞋,带低压绝缘手套,使用绝缘工具; 2 施工场所应有醒目、清晰、易懂的电气安全标识; 3 在雨、雪、大风天气情况下不得进行室外施工作业;
4 在建筑工地安装光伏系统时,安装场所上空的架空电线应有隔离措施;
5 使用手持式电动工具应符合《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GB3787的要求。
(6)安装施工光伏系统时还应采取以下安全措施:
1 光伏系统各部件在存放、搬运、吊装等过程中不得碰撞受损.光伏组件吊装时,其底部要衬垫木,背面不得受到任何碰撞和重压;
2 光伏组件在安装时表面应铺有效遮光物,防止电击危险; 3 光伏组件的输出电缆不得发生短路;
4 连接无断弧功能的开关时,不得在有负荷或能够形成低阻回路的情况下接通正、负极或断开;
5 连接完成或部分完成的光伏系统,遇有光伏组件破裂的情况应及时设置限制接近的措施,并由专业人员处置;
6 接通光伏组件电路后应注意热斑效应的影响,不得局部遮挡光伏组件; 7 在坡度大于10°的坡屋面上安装施工,应设置专用踏脚板;
8 施工人员进行高空作业时,应佩带安全防护用品,并设置醒目、清晰、易懂的安全标识. 二、基座工程安装
1、 安装光伏组件的支架应设置基座.
2、 既有建筑基座应与建筑主体结构连接牢固,并由光伏系统专业安装人员施工。
3、在屋面结构层上现场砌(浇)筑的基座应进行防水处理,并应符合《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7的要求。
4、 预制基座应放置平稳、整齐,不得破坏屋面的防水层.
5、 钢基座及混凝土基座顶面的预埋件,在支架安装前应涂防腐涂料,并妥善保护。 6、 连接件与基座之间的空隙,应采用细石混凝土填捣密实。 三、支架工程安装
1、 安装光伏组件的支架应按设计要求制作。钢结构支架的安装和焊接应符合《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的要求。
2、支架应按设计位置要求准确安装在主体结构上,并与主体结构可靠固定。
3、 钢结构支架焊接完毕,应按设计要求做防腐处理。防腐施工应符合《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2和《建筑防腐蚀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224的要求. 4、钢结构支架应与建筑物接地系统可靠连接。 四、光伏组件工程安装
1、光伏组件强度应满足设计强度要求。
2、 光伏组件上应标有带电警告标识。安装于可上人屋面的光伏系统的场所必须要有人员出入管理制度,并加围栏.
3、 光伏组件应按设计间距整排列齐并可靠地固定在支架或连接件上。光伏组件之间的连接件应便于拆卸和更换.
4、 光伏组件与建筑面层之间应留有安装空间和散热间隙,该间隙不得被施工等杂物填塞。 5、 在屋面上安装光伏组件时,其周边的防水连接构造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不得渗漏。 6、 光伏幕墙的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
(1)光伏幕墙应满足《玻璃幕墙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GJ/T139的相关规定;安装允许偏差应满足《建筑幕墙》 GB/T21086的相关规定;
(2)光伏幕墙应排列整齐、表面平整、缝宽均匀;
(3)光伏幕墙应与普通幕墙同时施工,共同接受幕墙相关的物理性能检测。
7、 在盐雾、大风、积雪等地区安装光伏组件时,应与产品生产厂家协商制定合理的安装施工方案。
8、 在既有建筑上安装光伏组件,应根据建筑物的建设年代、结构状况,选择可靠的安装方法。 9、光伏组件或方阵安装时还必须严格遵守生产厂家指定的其他条件。 五、 电气系统工程安装
1、电气装置安装应符合《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的相关要求。
2、电缆线路施工应符合《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的相关要求。 3、电气系统接地应符合《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的相关要求. 4、光伏系统直流侧施工时,应标识正、负极性,并宜分别布线。 5、独立光伏系统的蓄电池上方及四周不得堆放杂物。
6、 逆变器、控制器等设备的安装位置周围不宜设置其它无关电气设备或堆放杂物. 7、 穿过屋面或外墙的电线应设防水套管,并有防水密封措施,并布置整齐。 六、 数据监测系统工程安装
1、环境温度传感器应采用防辐射罩或者通风百叶箱。太阳总辐射传感器应与光伏组件的平面平行,偏差不得超过±2°。 2、计量设备安装:
(1)、光伏系统环境温度传感器应安装在光伏组件中心点相同高度的遮阳通风处,距离光伏组件1。5m~10m 范围内。
(2)、组件表面温度传感器应安装在光伏组件背面的中心位置.
(3)、太阳总辐射传感器应牢固安装在专用的台柱上。要保证台柱受到严重冲击振动(如大风等)时,也不改变传感器的状态。 3、数据采集装置安装:
(1) 数据采集装置施工安装应符合《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3 中的规定。 (2) 信号线导体采用屏蔽线;尽量避免与强信号电缆平行走线,必要时使用钢管屏蔽. (3)信号的标识应保持清楚。
(4)一个模块的多路模拟量输入信号之间的压差不得大于24V。
4、 数据监测系统安装调试详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数据监测系统技术导则》的相关光伏系统的要求.
七、系统工程检测、调试和试运行
1、 光伏组件的布线工程完成后,应确认各组件极性、电压、短路电流等,并确认两极是否都没有接地。
2、光伏系统安装工程检测
(1)独立光伏系统工程检测,依据IEC62124—2004独立光伏系统-设计验证及产品说明书。(2)并网光伏系统的工程检测,依据《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GB/T19939和《浙江省电力公司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应用细则(试行)》的相关规定执行. 3、光伏系统工程安装调试
(1)光伏系统工程安装调试必须按单体调试、分系统调试和整套光伏系统启动调试这三个步骤进行。
(2)调试和检测应符合《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GB/T19939、《家用太阳能光伏电源系统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GB/T19064的要求. 4、光伏系统工程安装试运行
在完成了以上分部试运以后,应对逆变器、充电控制器及低压电器分别送电试运行。送电时应核对所送电压等级、相序,特别是低压试运行时应注意空载运行时电压、起动电流及空载电流。在空载不低于1小时以后,检查各部位无不良现象,然后逐步投入各光伏方阵支路实现光伏系统的满负荷试运行,并作好负载试运行电压值、电流值的记录。
5、 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光伏系统经过一个月的试运行,无故障后方可移交管理方正式接入电网运行.
六、施工准备 1、尺寸检查
(1)首先检查土建条形基础尺寸偏差应符合表表4。3.4-1的规定.
表4。3.4-1 混凝土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的尺寸允许偏差 (2)支架基础预埋螺栓(预埋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表4.3.4—3的规定. 表4。3.4—3 支架基础预埋螺栓(预埋件)允许偏差 2、一般规定
设备的运输与保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吊、运过程中应做好防覆、防震和防护面受损等安全措施。必要时可将装置性设备和易损元件拆下单独包装运输。当产品有特殊要求时,尚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
(2)设备到场后应做下列检查:
1)开箱检查、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附件、备件应齐全。 2)产品的技术文件应齐全。 3)外观检查应完好无损。
4)保管期间应定期检查,做好防护工作。 (3)安装人员应经过相关安装知识及技术培训。 (4)光伏发电站施工中间交接验收应符合列要求:
1)光伏发电站施工中间交接项目可包含:成品钢桩、支架组件、太阳能电池板等相关材料。 2)到场材料进行交接时,材料提供单位应会同施工单位进行共同卸车验收并形成书面文件。 3)对不符合移交条件项目,移交单位负责联系厂家进行处理。 3、支架零部件及支架基础的检查
(1)支架安装前应按20%比列进行抽样,并根据图纸检查支架零部件的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
是否变形,出现变形应及时校正,无法校正者应进行更换。不允许有倒刺和毛边现象.所有零部件均应按图纸设计要求进行表面防腐处理,保证不生锈,不腐蚀。 (2)支架基础按设计要求检查平面位置、几何尺寸、轴线、标高、基础安装面平整度、预埋件、基础砼强度、桩基试验等是否符合设计,满足安装要求.如基础施工与设计要求偏差较大,应先进行基础的纠偏,合格后再进行支架的安装工程。 4、标准螺栓及组件的要求和质量检验
(1)光伏组件支架联接紧固件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要求,采用热镀锌件,达到保证其寿命和防腐紧固
的目的。螺栓、螺母、平垫圈、弹簧垫圈数量、规格型号和品种应齐全,性能良好,符合设计要求。每个螺栓紧固之后,螺栓露出部位长度应为螺栓直径的23。 (2)工具准备;套筒扳手、开口扳手、梅花扳手、内六楞扳手、水准仪、指北针、钢卷尺、力矩扳手、线绳、水平管、马凳、人字梯等必须符合工程施工需要及质量检测要求。 (3)交底培训
对施工班组进行本安装工程的安全、质量、工艺标准、工期、文明施工、工期计划、组织划分、协调等交底,并组织安排技能培训,考核上岗。做好交底、培训考核记录及签字工作
(4)安装样板:安装样板:在大面积施工前,必须先安装样板,样板经自检、专检合格,报监理、业主验收合格达到设计、规范标准后,按样板展开正式的安装工程。 5、光伏组件支架安装
光伏组件支架安装由立柱、檩条、斜撑、斜梁、抱箍、连接件等组成,采用螺栓连接组成构架;电池组件采用压块与支架横梁连接,形成一个组单元整体。工艺流程:作业准备→支架基础复测→安装样板→预拼装支架(包括立柱、斜梁、连接件等)→支架安装→檩条安装→立柱斜撑、抱箍安装→检查调整→组件安装→检查调整。 (1)支架安装:将立柱放入已施工完成的砼基础上的预埋件中;检查放入长度尺寸是否正确;调整立柱柱长度方向中心线与(混凝土基础轴线)支柱中心线重合,用水准仪或水平管测量调整前后柱的水平度,用垂球调整立柱的垂直度。检查支架底平整度和对角线误差。并调整前后梁确保误差在规定范围内,用扳手紧固螺栓。 (2)檩条安装:按设计要求间距,端头长度确定横梁位置,横梁螺栓紧固,做到横平竖直,连接可靠。为了保证横梁上固定电池板的方正,应提前对横梁进行规方,进行对角线的测量调整,保证对角线偏差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3)立柱斜撑安装后,紧固拉杆螺栓使整个支架各部件保持均匀受力。 6、质量标准
(1)支架构件的材质、连接螺栓等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的要求。检查材料出场合格证、检验报告单。 (2)支架构架及整体安装标准规范,横平竖直、整齐美观,螺栓紧固可靠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3)表5。2.2 固定及手动可调支架安装的允许偏差
(4)固定及手动可调支架安装的允许偏差 七、光伏组件安装
(1)组件的运输与保管应符合制造厂的专门规定。电池组件开箱前,必须通知厂家、监理、业主一起到现场进行开箱检查,对照合同、设计、供货单检查组件的尺寸、品牌、合格证、技术参数、外观等,并组织做好开箱检查见证记录,检查合格后使用. (2)组件安装前支架的安装工作应通过质量验收。组件的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组件的外观及各部件应完好无损,安装人员应经过相关安装知识培训和技术交底。
(3)组件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光伏组件安装应按照设计图纸进行。组件固定螺栓的力矩值应符合制造厂或设计文件的规定。组件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规定: 组件安装标准及检验方法 光伏组件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光伏组件应按照设计图纸的型号、规格进行安装。 2)光伏组件固定螺栓的力矩值应符合产品或设计文件的规定。 3)光伏组件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3。2规定。 表5。3.2光伏组件安装允许偏差
(5)组件之间的接线应符合以下要求: 1)光伏组件连接数量和路径应符合设计要求。
2)光伏组件间接插件应连接牢固。 3)外接电缆同插件连接处应搪锡。
4)光伏组件进行组串连接后应对光伏组件串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进行测试。 5)光伏组件间连接线可利用支架进行固定,并固定,并应整齐、美观。 6)同一组光伏组件或光伏组件串的正负极不应短接。 7)严禁触摸光伏组件串的金属带电部位。 8)严禁在雨中进行光伏组件的连线工作。 (5)光伏支架电池板安装检验标准。 (6)组件的安装和接线还应注意如下事项:组件在安装前或安装完成后应进行抽检测试,测试结果应按照规范的格式进行填写。组件安装和移动的过程中,不应拉扯导线。组件安装时,不应造成玻璃和背板的划伤或破损.组件之间连接线不应承受外力.同一组串的正负极不宜短接。单元间组串的跨接线缆如采用架空方式敷设,宜采用PVC管进行保护。施工人员安装组件过程中不应在组件上踩踏。进行组件连线施工时,施工人员应配备安全防护用品。不得触摸金属带电部位。对组串完成但不具备接引条件的部位,应用绝缘胶布包扎好。严禁在雨天进行组件的连线工作.
(7)组件接地应符合下列要求:带边框的组件应将边框可靠接地。不带边框的组件,其接地做法应符合制造厂要求。组件接地电阻应符合设计要求。 (8)电池组件安装 1)经“三检”合格后,才能进行光伏电池板的安装工作。做好中间检查施工记录。 2)组件进场检验:太阳能电池板应无变形、玻璃无损坏、划伤及裂纹。
测量太阳能电池板在阳光下的开路电压,电池板输出端与标识正负应吻合.电池板正面玻璃无裂纹和损伤,背面无划伤毛刺等;安装之前在阳光下测量单块电池板的开路电压应符合组件名牌上规定电压值。
3)组件安装:电池板在运输和保管过程中,应轻搬轻放,不得有强烈的冲击和振动,不得横置重压,电池板重量较重的在安装过程中应两人协同安装.
4)电池板的安装应自下而上先安装两端四块电池板,校核尺寸、水平度、对角线方正后拉通线安装中间电池板。先安装上排电池板再安排下 排电池板,每块电池板的与横梁固定采用四个压块紧固,旁边为二个单压块,中间为二个双压块,压块螺栓片的牙齿必须与横梁“C”型钢卷边槽平稳咬合,结合紧密端正,电池板受力均匀。 5)安装过程中必须轻拿轻放以免破坏表面的保护玻璃;将两根放线绳分别系于电池板方阵的上下两端,并将其绷紧。以线绳为基准分别调整其余电池板,使其在一个平面内。电池板安装必须作到横平竖直,间隙均匀,表面平整,固定牢靠。同方阵内的电池板边线保持一致;注意电池板的接线盒的方向,采用“头对头”的安装方式,汇线位置刚好在中间,方便施工。
(9)电池组件分区原则;每个厂家生产的相同峰值的组件安装在一个方阵区;不足一个方阵的相同峰值的组件保证一个汇流箱组串的电池组件同厂同峰值。这样安装组件可以最大限度的提升整个光伏电站的发电量.
(10)光伏电池组件与光伏电池方阵:电池组件单块光伏电池板组成串联的组件,光伏电池方阵则是由串联后的光伏电池组件并联而成,光伏电池组件内部接线符合图纸。
1、地面光伏发电工程土建施工范围包括:场地平整、场内道路施工、支架基础开挖(或静压桩施工)、支架基础混凝土浇筑、支架安装、电缆沟开挖与衬砌、综合楼基础开挖(地基处理)、中控楼砌筑和装修、升压站设备基础开挖与砌筑、围墙砌筑、暖通及给排水、水保环保措施和防洪排涝设施施工等。
2、bapv工程土建施工范围包括:建筑物加固(如有必要)和防水保温层的修复、场内道路施工、基础螺栓钻孔和支架安装、电缆桥架安装、综合楼基础开挖(地基处理)、综合楼砌筑和装修、升压站设备基础开挖与砌筑、围墙砌筑、暖通及给排水、水保环保措施和防洪排涝设施施工等。
3、土建工程施工方案选择应有利于先后作业之间、土建与设备安装之间的协调均衡。在施工程序上,前期应以土建为主,安装配合预留、预埋,在施工中后期,应以安装为主,土建配合并为安装创造条件. 8.2。2 土石方开挖
1 应结合施工总布置和施工总进度作好整个工程的土石方平衡,宜与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措施相结合。开挖土石方宜尽量利用,减少二次倒运,堆渣不应污染环境。
2 土石方开挖应自上而下分层进行,分层厚度经综合研究确定。 3 开挖设备配套应考虑以下因素:
1)根据开挖出渣强度按设备额定生产力或工程实践的平均指标配置设备数量。 2)运输设备应与挖装设备匹配。
4出渣道路应根据开挖方式、施工进度、运输强度、渣场位置、车型和地形条件统一规划,力求不占建筑物部位,减少平面交叉。 8.2.3 地基处理及静压桩基础施工
1 地基处理应按照建(构)筑物对地基的要求,认真分析地基地质条件或基础建筑物结构,选择合理施工方案。
2 地面光伏发电工程在进行光伏支架基础混凝土垫层浇筑前,应清除浮渣、积水和杂物,必要时进行地基处理,地基基础承载力应满足设计图纸和文件要求。 3 bapv工程在进行地基处理时,应根据屋顶结构形式和选定的支架形式选择合适的处理措施;屋顶地基处理以不影响原屋顶主体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为原则,同时应满足上部构件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支架施工过程中不应破坏屋面防水层,如根据设计要求不得不破坏原建筑物防水结构时,应根据原防水结构重新进行防水修复。
4 静压桩式基础的施工应使就位的桩保持竖直,静压预制桩的桩头应安装钢桩帽。钢管外侧宜包裹土工膜,钢管内应通过填粒注浆防腐。桩的平面和垂直偏差应符合设计图纸和文件要求。 8.2。4 混凝土施工
1 混凝土施工方案选择应遵下列原则:
1)混凝土生产、运输、浇筑、养护和温度控制措施等各施工环节衔接合理; 2)施工工艺先进,设备配套合理,综合生产效率高;
3)运输过程的中转环节少,运距短,温度控制措施简易、可靠; 4)混凝土施工与预埋件埋设、电池安装和电器设备安装之间干扰少。 2 混凝土浇筑设备选择应遵守下列原则: 1)能满足高峰时段浇筑强度要求;
2)混凝土宜直接入仓,当混凝土运距较远时,宜选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 3) 不压浇筑工作面,或不因压面而延长浇筑工期。
3 混凝土施工方案宜通过比较选定。确定混凝土生产方式、运输起吊设备数量及其生产率、浇筑强度和整个浇筑工期等。
4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 5 冬季混凝土施工应有保温措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