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天麻素注射液、纳络酮联合治疗突发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天麻素注射液、纳络酮联合治疗突发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来源:意榕旅游网
中外医学研究 201 1年9月 第9卷第25期CH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 ≯ 多≯ 曩∥ 曩0≯∥ ≯≯≥ ∥ ≯ 曩叠 ≯ ∥ ≯ ≯_≯≯ 天麻素注射液、纳络酮联合治疗突发性 眩晕的疗效观察 林克 福安市医院(福建福安355001) 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天麻素注 【摘要】 目的观察天麻素注射液、纳络酮联合治疗突发性眩晕的效果。方法处理,两组差别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13.31,P≤0.01)。结论迅速缓解临床症状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射液、纳洛酮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川芎注射液治疗。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与 对于突发性眩晕患者,采用天麻素注射液、纳络酮联合治疗,具有 【关键词】 天麻素注射液; 纳络酮; 眩晕 突发性眩晕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笔者自2006年以来采用 天麻素注射液、纳络酮联合治疗突发性眩晕患者46例,并与对照 组相比较,临床症状缓解迅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眩晕患者共85例,其中诊断为美尼埃病及美尼 埃氏综合征的29例,诊断为腔隙性脑梗塞的18例,诊断为椎基 底动脉供血不足的20例,诊断为颈椎病10例,诊断为原因不明8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共46例,其中男20例,女 注射液250 ml+丹参川芎注射液10 ml,静脉滴注,1次/d,5 d为 一疗程。两组对于连续应用3 d症状无改善者视为无效予以停 用。对于高血压患者同时给予降压治疗,呕吐者给予肌注胃复安 治疗。 1.3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后48 h内症状明显改善;有效: 治疗后72 h内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72 h后仍有较明显眩晕 症状。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4统计学处理2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采用 检验。 26例,年龄22~63岁,平均41岁;对照组共39例,男17例,女22 例,年龄24~62岁,平均43岁,两组在性别、年龄上差异无显著 性,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天麻素 注射液0.6,静脉滴注,1次/d,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纳络酮 I.2 mg,静脉滴注,1次/d,5 d为一疗程。对照组共用5%葡萄糖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从表1可见,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1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85%,治疗组 在改善I临床症状上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 13.31,P≤0.01)。 表1两组疗效比较 3讨论 生物,当脑组织缺血、缺氧后,其所存在的内源性阿片样物质 p一内腓肽含量升高,可致眩晕。纳络酮可拮抗13一内腓肽活性, 解除13一内腓肽对神经的损害。脑组织缺血、缺氧,还会产生大 量氧自由基于对脑细胞产生损害,纳络酮能明显降低由于自由基 产生而致的超氧化物歧化酶灭活,减少氧自由基的损伤,从而保 护脑细胞 ,减轻脑缺血缺氧所致的眩晕症状。纳络酮还有稳定 细胞膜对钙离子的通透性,防止膜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加环磷腺 苷的含量,减少神经细胞的损害,从而缓解眩晕症状 ]。因此,对 突发性眩晕,在明确诊断的情况下,尽快使用天麻素注射液、纳络 酮联合治疗,可以迅速减轻患者眩晕症状,且无明显副作用,值得 突发性眩晕临床常见,按病变的解剖部位可将眩晕分为系统 性眩晕与非系统性眩晕,系统性眩晕是眩晕的主要病因,多由前 庭神经系统病变引起,按病变部位和临床表现不同,又可分为周 围性眩晕与中枢性眩晕,前者是指前庭感受器及前庭神经颅外段 病变引起的眩晕,眩晕感严重,持续时间短,常见于美尼埃氏病、 前庭神经炎等。后者指前庭神经颅内段、前庭神经核、核上纤维 等病变引起的眩晕,眩晕感轻,但持续时间长,常见于椎基底动脉 供血不足、脑干梗死等。天麻素化学名称为:4一羟甲基苯一 13一D吡喃葡萄糖苷半水化合物,其药理作用包括:(1)具有镇静 安眠、抗惊厥、镇痛作用;(2)具有促进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对心 肌细胞中毒损伤具有保护作用;(3)能明显使躯体血管、脑血管 和冠脉血管阻力降低,血流量增加;(4)对多种炎症的渗出和肿 在基层医院中推广使用 J。 参考文献 [1]高学敏.中药学(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1406—1412. 胀具有抑制作用;(5)具有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和细胞免疫作 用;(6)抗衰老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神经衰弱、神经衰弱综 合征及血管神经性头痛等症,亦可用于脑外伤综合征,眩晕症如 美尼尔氏病,药物性眩晕、外伤性眩晕、突发性耳聋、前庭神经元 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 。纳络酮为羟一(2)一氢吗啡的衍 [2]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麻素注射液药品说明书. [3]梁敏,李文硕,白令居.纳络酮,亚甲兰清除氧自由基的研究. 天津医药,1996,24(8):451—453. [4]姜红峰,杜艳华.纳络酮在治疗中枢性眩晕中的应用.中华急 一25— 中外医学研究 201 1年9月 第9卷第25期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乡 ≯ 露 旁≯曩∥ 簟≯∥ 救医学,2001(3):178. ≯ ≯ ∥≯ ≯移0 曩曩≯0弦 曩曩≯ ∥曩≯ 爱≯ 多≯≯ 晕106例.中国医学创新,2010,7(22):60—61 [5]丁雅琼.手法加注射治疗颈性眩晕的护理,中国医学创新, 2010,7(7):131—132. 【收稿日期】2011—06—27 [6]雍玉琴,苏建华.脑蛋白水解物加盐酸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眩 孟鲁司特钠对婴幼儿哮喘的作用 黄卓健 江门市新会区妇幼保健院(广东 江门529100) 【摘要】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顺尔宁)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将50例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给予口服孟鲁司特钠及吸入布地奈德,随访3个月,观察疗效。结果哮喘控制率。 两组喘息消失时间和复发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孟 鲁司特钠可替代激素类药物,用于支气管哮喘患儿,尤其是吸入治疗效果不佳的轻中度哮喘患儿,联合吸入激素治疗哮喘,能有效提高 【关键词】 孟鲁司特钠;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婴幼儿最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疾病之一,是由多 种细胞和细胞因子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可致气道高 反应性,当接触多种致敏原时,气道发生阻塞和通气受限,出现反 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常在间或清晨发作或加 剧,持续状态下有导致死亡的危险 I2 J。 1资料与方法 需停药,坚持用药后症状消失,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3讨论 3.1 与传统吸入治疗的比较 哮喘病发病率有逐年增加趋势。 WHO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提倡,在婴幼儿哮喘急性发作期 可使用皮质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雾化吸人治疗 J。雾化吸入 疗法使药物经吸人装置雾化后直接送达呼吸道患病 位,甚至不 能预防喘息的反复发作,而且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有一定的不良 反应,患儿家长不容易接受。另一方面,家长对吸入装置选择及 吸入方法都会影响哮喘控制率。孟鲁司特钠每晚只需一次口服, 1.1一般资料选取50例年龄8个月一4岁的诊断为轻中度支 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治疗组25例,分别 给予口服孟鲁司特钠及吸入布地奈德,随访3个月,观察疗效。 1.2治疗方法对照组:常规吸入布地奈德400 d,治疗组 水果味,儿童依从性高,从而更能提高哮喘控制率。 3.2药理研究表明:在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发作期或稳定期体内 白三烯水平均高于正常人。这类炎症介质是不能被激素所阻断。白 口服孟鲁司特钠4 mg,每日晚上1次,联合常规吸人布地奈德 400 g/d。通过上述方法,随诊3个月,并定期记录患儿每月咳 喘发作次数及每月夜间发作次数。 1.3统计学处理2结果 三烯中起主要致病成份为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1),故阻断cysLT1 的作用,能有效的控制并预防哮喘发作。孟鲁司特钠是迄今为止最 强效的特异性cysLT1受体拮抗剂,它不仅能阻断cysLTl与白三烯受 体结合,使其不能发挥生物学特性,且能抑制肽素生长因子对嗜酸 性、嗜碱性粒细胞的促成熟作用,使气道及周围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减 少,从而减轻气道炎性反应。因此使用盂鲁司特钠联合吸人激素,从 不同的作用途径抑制气道炎症,从而更有效控制哮喘 J。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 计算资料比较用t检验。 2.1 治疗前,两组患儿每月哮喘夜间发作次数、平均每月夜间喘 息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儿治疗前临床观察指标的对比 钠治疗,患者平均每月哮喘症状发作次数、平均夜间喘息次数明 显较对照组减少,孟鲁司特钠可作为哮喘的一线治疗用药,对单 2.2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观察指标的对比治疗后,治疗组平 纯使用吸人激素哮喘控制不理想的患者,联合使用吸入激素及口 服孟鲁司特钠,可提高哮喘的控制率。 参考文献 均每月哮喘夜间发作次数、平均每月日问喘息次数较对照组明显 减少。治疗后,两组患儿每月哮喘夜间发作次数、平均每月夜间 喘息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观察指标的对比 [1]郭履碉.儿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5. [2]胡亚美.驻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635. [3]李曜,于丽丽.危重型哮喘的临床治疗体会.中国医学创新, 2010,7(7):25. [4]宋文才,汤福广,李路丽.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小儿重症哮 2.3不良反应26一 治疗组有3例夜睡欠安,2例皮疹,2例恶心,2 喘发作 中国医学创新,2010,7(7):43—44. [5]万瑞香,隋忠国,李自普.新编儿科药物学.第2版.北京:人民 例声嘶;对照组有3例恶心,2例皮疹,2例声嘶。症状都较轻,不 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