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答题方法与技巧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记叙的主要内容 答题格式:(人称)xxx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2、 自然环境描写(或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一般是两点以上:(1)点明某某季节/某某时间/某某地点/某某天气; (2)渲染某某气氛或突出某某环境的恶劣;(3)反衬(或烘托)某某人的某某心情/品质。(4)为下文某某情节发展作铺垫(或预示了下文的某某情节,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如果是文中的第二或第三处自然环境描写,则可能还有一点作用:(5)交代了时间的推移变化,与上文某处景物描写相照应或形成对比。 4、该文段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记叙顺序常用三种:(1)顺叙; ( 2)倒叙 ( 3)插叙。
①、顺叙法 【特点】 顺叙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情【作用】条理清楚,脉络分明。
②、倒叙法 【特点】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作用】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增加叙事波澜;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③插叙法 【作用】 交代了xxx,,说明了xxx的原因,使丰富内容,结构完整,曲折有致,深化主旨。
5、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可从以下方面考虑:(1)题目; (2)时间或空间的变化; (3)具体的人、事物 或某句话 ;(4)某某人物感情的变化。
作用:贯穿全文,结合文中的人物、事,使文章条理清晰,表达了(承载着)xxx的感情。。 6、开头语段有何作用?
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开门见山,点明题目 ; (2)引起下文(或总领全文、或为下文做铺垫); (3)奠定某某的感情基调;(4)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7、结尾语段有什么作用?结构上:(1)照应题目或开头或上文 ,使文章首尾圆合,结构严谨 ;(2)总结全文或收束全文。 内容上:(1)点明中心或深化中心,突出了某某中心 ; (2)引起读者思考,发人深省,启迪读者去怎
1
么怎么做。 如果是结尾揭示故事真相,作用则还应加上:(1) 揭示故事真相,给读者强烈震撼力和冲击力;(2)取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3)戛然而止,给读者无限的回味和想象的空间。
8、过渡句作用是什么?回答:承上启下,承接上文的某某意思,引起下文的某某意思。
9、题目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以某某为题目,或把题目变成某某好不好,为什么?)
从以下角度考虑:(1)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 (2)点明了某某中心; (3)(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4)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季节或天气或地点景物等; (5)点明主要人物; (6)点明主要事件; (7)题目有双关义,表面上是指某某,实际上是指某某; (8)与结尾相互照应;(9)营造了某种氛围,让人产生某种美好或不好的联想;(10)采用了比喻或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某某的某某特点;(11)点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某种事物如职业、服饰等。
10、某句独立成段有何作用?(1)突出强调 ;(2)强烈抒发某某人的某某思想感情。
11、如何品味赏析记叙文的语句,或这些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题思路:(1)找出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或描写方法或表现手法,如果都没有,就找一两个关键词语,一般都是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或副词、拟声词等; (2)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某某人的某某性格或心情或精神(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某某物某某的特点),突出了xxx的xxx(从主题方面考虑)。
12、谈谈对句子的理解。 思路一:(1)先找关键词 ;(2)把这个词的比喻义、语境义、指代义、引申义说出;(3)可从文中找其他类似的说法抄下来。 13、结合文中情节或人物谈谈自己的感悟。
结合情节:(1)文中某某人做了某件事:(2)我也要像他那样去做一个某某某
某优点的人(或我不能像他那样有某某某缺点,而是应该怎样怎样)。
2
结合人物:(1)文中某某人有某某性格;(2)我也要像他那样去做一个某某某某优点的人(或我不能像他那样有某某某缺点,而是应该怎样怎样)。 14、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5、词语的表达效果
答题格式:解释词语,生动形象的写出了xxx,表现了人物的xxx心理(情感)或品质。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