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马尾松二代无性系种子园遗传多样性和交配系统分析

马尾松二代无性系种子园遗传多样性和交配系统分析

来源:意榕旅游网
第48卷第2期 2 0 1 2年2月 林 业 科 学 Vo1.48.NO.2 Feb.,2 0 1 2 SCIENTIA SILVAE SINICAE 马尾松二代无性系种子园遗传多样性和 交配系统分析 谭小梅 周志春 金国庆 张 一 (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富阳311400;2.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重庆400036) 摘 要: 运用12对SSR引物,对马尾松二代无性系种子园内61个亲本及其中8个无性系单株的320个子代进行 研究。结果显示:子代群体包含亲本群体的所有等位基因,子代与亲本具有同样高的遗传多样性,子代群体的F 为0.045,纯合子过剩的现象不明显;树冠北面子代遗传多样性并未因其雌、雄球花量较树冠南面减少而有明显的 降低;雌雄均衡和偏雌型植株子代遗传多样性基本一致,以偏雌型植株子代略大,二者F趋于0,子代基本符合哈 温平衡。种子园异交率较高,多位点异交率为1.098,子代亲本的近交现象不显著(t 一t =一0.033);树冠南面多 位点与单位点异交率均高于树冠北面;偏雌与雌雄均衡型植株的多位点异交率基本相当,雌雄均衡型植株并未因 其雌、雄球花量比例较偏雌型植株减小而呈现异交率明显降低的现象,2种类型植株的近交指数均接近于0。整体 而言,马尾松二代种子园子代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无性系间基因交流相对充分,子代亲本近交现象不明显。 关键词: 马尾松;二代种子园;SSR;遗传多样性;异交率;近交指数 中图分类号:¥718.46;¥722.8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488(2012)02—0069—06 Genetic Diversity and Mating System Analysis of Pinus massoniana in a Second.Generation Clonal Seed Orchard Tan Xiaomei Zhou Zhichun Jin Guoqing Zhang Yi (1.Research Institute of Subtropical Forestry,CAF Fuyang 3 1 1400; 2.Chongqing Academy of Forestry Chongqing 400036) Abstract: A total 61 clone parents and 320 open・pollination progenies from 8 clone individuals were identified by 12 polymorphic SSR loci.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level of genetic diversity in progeny population was the same as in maternal population,progeny population had all alleles detected in maternal population,and there were not obvious surplus phenomenon of homozygotes in progeny population(F=0.046).The south crown had more strobili than the north crown,however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the north crown strobili was not substantially reduced.The progeny of neutral trees had the same level of genetic diversity as in the progeny of partial female trees,with the fixation index tended to be zero, which was accorded with 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The muhilocus outcrossing rate in the seed orchard was 1.097, and there was no signiifcant inbreeding between parents(t 一t =一0.03 1).The muhilocus outcrossing rate and singlelocus outcrossing rate in the south crown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orth crown.The muhilocus outcrossing rate of partial female trees was the same as in neutral trees,and the neutral tree had no obvious declining outcrossing rate with reduced proportion of female and male strobilus compared with partial female tree,with the fixation index tended to be zero.The progeny of the second generation clonal seed orchard still had rich genetic diversity,gene exchange among clones was relatively sufficient,and biparental inbreeding was not significant. Key words:Pinus massoniana;the second generation seed orchard;SSR;genetic diversity;outcrossing rate; inbreeding index 林木种子园由优树无性系或家系组成,是林木 分。因此,经营种子园的主要目的是为林业生产提 良种繁育的主要形式,也是育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 供大量遗传品质优良的种子。然而影响种子品质的 收稿13期:2011—06—29;修回13期:2011—10—28。 基金项目: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104020;201104010)和“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专题“高产优质多抗马尾松新品种选育” (2006BAD01 A1403)。 周志春为通讯作者。 70 林业科学 因素很多,已有许多研究(Lexer et a1.,2000; E1一Kassaby et a1.,2007)已经表明,交配系统状况是 影响种子园种子遗传品质的重要因素。所谓交配系 统,是指对生物有性繁殖过程中配子结合类型、模 式、影响因素和机制的状态反应,它包含了群体间或 群体内个体间基因交流的全部过程,决定着后代群 体的基因型分布和种群动态(张大勇等,2001;何 田华等,2001)。因此,了解种子园交配系统的实际 情况对于种子园经营与遗传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生 产实践意义。 影响种子园交配系统因素较多,花期和花量也 是其中之一。目前,花量对种子园交配系统的影响 主要有2种看法:一种认为,雌球花越多白交率越 高,二者成正相关关系(Denti et a1.,1988);另一种 认为,偏雌性植株较偏雄性植株个体异交率高 (E1一Kassaby et a1.,1986)。而对于开花物候,开花时 间和格局控制着与群体交配系统密切相关的生物和 非生物因素在时间上的重叠,从而强烈影响着植物 的繁殖成功。已有研究表明,开花物候直接影响授 粉效率,其差异不仅存在于无性系间以及同一无性 系不同分株之问,同时还存在于同一个体不同树冠 部位间(张华新等,2001;薛康,1992)。因此,研究 不同树冠部位(如向阳面和向阴面)以及不同性别 取向的植株间的交配系统差异,对于了解其交配系 统模式、丰富植物交配系统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为我国亚热带东南 部典型的针叶树代表树种,也是我国南方具有重要 经济和生态价值的主要乡土造林树种(周志春等, 2004)。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营建初级种子园 以来,我国有关马尾松种子园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 展,其中相当一部分研究成果已被广泛应用于生产 上,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王章荣等,1990)。然而, 。在种子园从一代逐步过渡到二代以至更高世代的过 程中,建园亲本所受的选择强度逐步加大,亲本间亲 缘关系在种子园配置中也难以避免,再加上以往的 研究主要是在一代种子园中展开,对国内刚刚进入 正常开花结实期马尾松二代种子园的研究还未见报 道。因此,本文采用SSR标记对国内较早建立的马 尾松二代无性系种子园的交配系统进行研究,并比 较亲本与子代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可为马尾松高世 代种子园的营建和种子丰产经营提供帮助。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研究材料来源于浙江省淳安县姥山林场马尾松 二代无性系种子园。该园于2002年5月嫁接建成, 面积3.7 hm ,共61个二代亲本无性系,分5个生产 小区,小区内无性系配置以随机与调整相结合定植, 株行距为6 m×8 ITI,同一无性系分株间距离20 1TI 以上,2008年已进入正常开花结实期。 1.2样品采集及处理 因种子园第5生产小区处于阴坡位置,2008年 时开花结实量还很低,故本试验仅在第1~4生产小 区内进行,共包括48个无性系。根据已有研究结果 (谭小梅等,2011),于2009年在种子园前4个生产 小区内,每个小区随机选取1个偏雌型和1个雌雄 均衡型无性系单株,采种无性系单株间距离在30 m 以上,每个单株在树冠南面和北面中上部各采种10 个球果。将采种无性系单株树冠南面和北面球果种 子于2010年3月中旬按正常的生产管理方式分别 培养子代苗,在幼苗长到10 cm左右时,每个采种单 株按树冠南面和北面随机各取20个子代苗嫩叶带 回实验室放人一70℃冰箱中备用。对种子园亲本 采其当年生的幼嫩针叶来确定其基因型。 1.3 总DNA提取 DNA的提取采用传统CTAB法(Clark et a1., 1998),1%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紫外检测DNA的浓度 与纯度。 1.4 SSR-PCR扩增 反应体系l0 L:含1×buffer缓冲液,0.5 mmol・L 的dNTP,0.5 Ixmol・L SSR引物,30 ng 基因组DNA和0.5个单位的Taq酶(TaKaRa生 产)。PCR扩增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 94℃40 s,53 oC 30 s,72 oC 40 s,35个循环;最后 72℃10 min。PCR产物混合等体积的加样缓冲液, 95℃变性5 min后用6%的聚丙烯酰胺变性凝胶电 泳分离片段。用银染法显示SSR片段并拍照。 1.5 引物筛选 本研究应用的SSR引物是从已经公开发表的 文献中得到的(Zhou et a1.,2002;艾畅等,2006;张 薇等,2009;张冬梅等,2007)。共合成70对SSR 引物进行初筛,获得有产物、主带明显的引物49对, 复筛后,选出多态性高且稳定的SSR引物12对。 位点RPS160的部分样品扩增结果如图1。 1.6数据分析 采用人工读带法,根据条带的迁移对其进行判 读,采用1,2,3,4,……记录电泳条带数据。排除 模糊不清和无法准确标识的带。应用混合交配模型 MLTR(Ritland,2008)程序估计单位点异交率、多位 点异交率、近交指数及其标准差等。利用软件 第2期 谭小梅等:马尾松二代无性系种子园遗传多样性和交配系统分析 71 POPGENE 1.32(Yeh et a1.,2000)计算亲、子代的遗 育种亲本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结果,进一步说明马尾 传多样性,分析的参数有:等位基因数(A)、有效等 松二代育种亲本确实具备丰富的遗传基础。亲本群 位基因数(N )、Shannon多样性指数(,)、Nei基因多 体平均期望杂合度(日 )和实际观察杂合度(H。)的 样度指数(h)、观测杂合度(H。)、期望杂合度(H )、 均值分别为0.448和0.437,期望值与观察值基本 固定指数(F)。 一致。 b0 M 在子代群体中(表1),12对SSR引物检测到 300 250 2~11个等位基因,平均为5.417,较亲本群体高出 200 1.25。子代群体的Ⅳ 变化在1.158~6.185间,平 图1 引物RPS160在部分样品中的扩增结果 均为2.204,与亲本群体相当,但仅为其观察等位基 Fig.1 The part of amplification products of primer RPS160 因数的一半,其原因是群体中低频等位基因的稳定 性不高且对群体遗传变异所起的作用较小。 2结果与分析 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Nei基因多样度分别为 0.838和0.441,均与亲本群体基本保持一致,说明 2.1遗传多样性分析 子代能保持亲本所具有的高遗传多样性。12个多 2.1.1 亲、子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筛选 态位点的日 和日 平均为0.432和0.413,相对于 的12对SSR引物对亲本(61个无性系)和子代群体 亲本群体略有减小,说明子代群体基因分布的均匀 (320个个体)进行检测(表1)。在亲本群体中检测 程度和实际观察到的杂合单株占全部单株比率均较 到等位基因数2~9个不等,平均为4.167,有效等 亲本有所降低,但差异不大。据12个位点的日 和 位基因数为2.223,其中PtTX3116位点的A和Ⅳ 日 可计算子代的固定指数F为0.045,存在纯合子 最大,分别为9.00和5.787,PR203位点次之。 过量,但现象不明显。另外,在分析的12个位点中, 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Nei基因多样度分别为 分别在6个位点检测到2~5个子代特有而亲本没 0.850和0.453,稍高于张一等(2010)对马尾松二代 有的等位基因。 表1亲、子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① Tab.1 Genetic diversity of the parent population and the progeny population ①斜线上方为亲本群体数据,下方为子代群体数据。The data of parents population is given above the oblique line,and the data of progeny population is given beneath the oblique line.A:Average alleles;N:Effective number of alleles;,:Shannon’S information index;h:Gene diversity; 。H。:Observed heterozygosity;H :Average expected heterozygosity. 2.1.2树冠南、北面及偏雌和雌雄均衡型植株子代 量较树冠南面减少而有明显的降低。树冠南、北面 遗传多样性分析 对母树树冠南面与北面的子代遗 子代的F值分别为0.031和0.049,均接近于0,不 传多样性进行比较(表2),发现除等位基因数(A) 存在明显纯合子过剩现象。 和固定指数(F)外,分析的其余各遗传多样性参数 表2同时对雌雄均衡型和偏雌型植株子代遗传 均表现为树冠南面稍高于树冠北面,但差异不显著。 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遗传多样性参数在 说明树冠北面子代遗传多样性并未因其雌、雄球花 2种类型植株子代中基本相当,以偏雌型植株子代 72 林业科学 48卷 略大。偏雌和雌雄均衡型植株的F趋于0,子代基 本符合哈温平衡。 表2树冠南、北面及偏雌和雌雄均衡型植株子代遗传多样性 Tab.2 Genetic diversity of progenies in the south and north crown and of partial female,neutral type plants 2.2交配系统分析 . 率具有一定的差异。然而何田华等(2001)指出,在 实际的估算过程中,偏离混合交配系统模型的一些 假设对多位点估算影响较小,而对单位点估算影响 较大。因此,研究多注重对多位点异交率的分析。 研究的8个家系,多位点异交率变化幅度为1.033~ 1.200,有5个家系的多位点异交率为1.200,其余3 2.2.1 8个家系的交配系统指标 利用MLTR程 序对马尾松种子园8个单株的320个子代进行分析 (表3)。由12个位点共同估算出多位点异交率 t =1.098(SD=0.043);单位点异交率t =1.131 (SD=0.046);近交指数(f 一t )=一0.033(SD= 0.047),说明马尾松二代种子园子代亲本的近交现 象不显著。对8个家系分别进行交配系统分析(表 3),发现各个家系间的多位点异交率和单位点异交 个家系的多位点异交率介于1.000~1.200之间。 取样家系的近交指数均接近于0,各个家系子代双 亲间均不存在明显近交现象。 表3子代群体及其8个家系的交配系统指标① Tab.3 Mating system parameters of progeny population and eight families ①括号内为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is given in the bracket.下同。The same below 2.2.2树冠南、北面及偏雌和雌雄均衡型植株交配 衡型植株与偏雌型植株的多位点异交率基本相当, 分别为1.168和1.195,说明马尾松雌雄均衡型植 株并未因其雌、雄球花量比例较偏雌型植株减小而 系统 表4对采种子代进行了树冠方位上异交率的 比较。结果表明,树冠南面多位点异交率与单位点 异交率均略高于树冠北面,这与上文对树冠南、北面 子代遗传多样性的分析结果吻合。对偏雌和雌雄均 衡型植株的交配系统指标分析发现(表4),雌雄均 呈现异交率明显降低的现象。树冠南面和偏雌型植 株的近交指数分别为0.031和0.056,子代双亲存 在一定的近交现象,但现象不明显。 表4树冠南、北面及雌雄均衡型和偏雌型植株交配系统指标 Tab.4 Mating system parameters of the south and north crown and female type,neutral type plants 第2期 谭小梅等:马尾松二代无性系种子园遗传多样性和交配系统分析 73 3结论与讨论 已有研究表明,松属(Pinus)植物是遗传多样性 较高的物种,但是不同树种问或同一树种不同群体 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是不同的,甚至差异很大。如 在松属种子园中,红松(P.koraiensis)的平均期望杂 和度(H )为0.601(Feng et a1.,2010),海岸松(P. pinaster)为0.784(Fernandes et a1.,2008),马尾松一 代实生种子园和无性系种子园的日 分别在0.529~ 0.575(龚佳等,2007;张薇等,2008)和0.479~ 0.493(艾畅等,2006;王鹏良,2006)。本研究马尾 松二代无性系种子园子代群体的日 为0.432,较前 几者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分析可能与该种子园刚刚 步人正常开花结实期,亲本无性系间雌、雄球花量还 未完全稳定有关,也有可能因试验的抽样误差所造 成。但是,与资源冷杉(Abies ziyuanensis)的0.337 (Tang et a1.,2008)、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的 0.381(黄武刚等,2009)相比,本研究的马尾松二代 无性系种子园子代仍然具有比较丰富的遗传多样 性,尤其与马尾松一代无性系种子园相比,其遗传基 础没有表现出显著降低的现象。 文中检测到,8个家系间的异交率具有一定的 差异。分析这种差异,主要与各个取样亲本同园内 其他亲本的亲缘关系远近程度、个体自交可育程度、 自身花粉的充裕程度以及所处的位置不同有关。以 往的研究表明,松属树种具有典型的高异交率。例 如:日本柳杉(Cryptomeria japonica)的异交率为 0.944(Moriguchi et a1.,2009),红松为0.966(Feng et a1.,2011),欧洲赤松(P.sylvestris)为0.950 (Korshikov et a1.,2010),北美乔松(P.strobus)和扭 叶松(P.contorta)分别为1.020和1.000(王崇云 等,1999)。本研究获得的马尾松二代种子园多位 点异交率为1.098,与松属其他树种一样,具有较高 的异交水平,这主要与研究种子园所处的特殊地理 环境和马尾松自身的交配机制有关。另外,张薇等 (2009)曾对马尾松一代种子园连续2年的异交率 进行了调查,分别为1.200和1.072,本文的研究结 果与其基本相当,说明马尾松二代种子园仍然保持 着一代所具有的高异交水平,并没有表现出很多育 种家担心的随建园亲本所受选择强度的增加及亲本 间亲缘关系的存在,其子代亲本异交率降低、近交率 增加的现象,这从取样时对家系子代生长情况的调 查以及子代群体的近交指数( 一t =一0.033)接 近于0均可看出。本文同时采用固定指数F和近 交指数(t 一t )对种子园的子代群体、母树树冠南 北面以及偏雌和雌雄均衡型植株子代近交水平进行 了分析,其结果表明,除母树树冠北面和雌雄均衡型 植株子代近交指数和固定指数估算值略有差异外, 整个子代群体以及树冠南面和偏雌性植株的固定指 数和近交指数估计值均基本一致,说明本文研究的 马尾松二代无性系种子园子代群体基本符合哈温平 衡,子代亲本问不存在明显近交现象。 张薇等(2009)对马尾松种子园母树树冠不同 方位的交配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单位点异交率在 南面较北面要高,而多位点异交率在南、北两面没有 差异。然而本文的研究结果却发现,树冠南面的多 位点与单位点异交率均较北面高,可能与2个种子 园的坡向和所处地理位置不同有关。分析树冠南面 异交率较北面高的原因:其一,与树冠南、北面的 雌、雄球花量差异以及所受光照时间不同而造成树 冠北面开花物候(雌、雄球花花期)较南面延迟有关 (张华新等,2001;薛康,1992)。因为在种子园花 量调查的研究中发现,树冠南面雌、雄球花量普遍多 于树冠北面,当雌、雄球花花期相当时,受日光照更 充足的树冠南面的雌花更容易接受到更多的外源花 粉,其异交率也会随之增大。其二,本文研究的种子 园坐西北向东南,位于千岛湖区,周边巨大的水体面 积和外部四周的群山环抱形成的独特立体气候和水 域气候,使种子园内气流呈回旋模式,加上授粉期内 园区主风方向又以东北风为主,因此可能造成树冠 南面异交率较北面要高。一般来说,植物在生殖过 程中,防止自交的主要机制是自交不亲和,而马尾松 属于自交亲和的植物,植株大多为雌雄同株异花,在 防止自交衰退的机制上,通常表现为同株上的雄球 花较雌球花先开放,即雄球花花期较雌球花提前,这 可能就是本研究发现马尾松雌雄均衡型植株异交率 并未较偏雌型植株降低的主要原因。然而,因本文 仅分别对4个偏雌和4个雌雄均衡型植株进行了单 年份分析,因此其准确的相关结论还需后期对更多 植株的多年度分析。 已有研究表明,对于风媒授粉树种,种子园中较 高的自交率会导致子代群体经济性状的较大分化和 平均水平的下降,并且影响种子的生产效率,产生大 量空籽(张华新等,2002),因此合理的选择和配置 家系或无性系是种子园保持高水平异交率的关键。 本试验所得的遗传多样性参数和交配系统指标显 示,本研究的马尾松二代种子园子代仍具有丰富的 遗传多样性,无性系间的基因交流相对充分,子代亲 本近交现象不明显,种子园在营建时家系选择和配 置相对比较成功。据此,在营建高世代种子园时,建 74 林业科学 48卷 议可从影响种子园交配系统的众多因子出发,在园 址选择、亲本配置、密度管理、花粉管理等方面,尽量 减少近交(包括自交)的不良影响,以达到提高高世 代种子园产量与品质的双重保证。 参 考 文 献 艾畅,徐立安,赖焕林,等.2006.马尾松种子园的遗传多样性与 父本分析.林业科学,42(11):146—150. Denti D,Scheon D J.1988.Self-fertilization rates in white spruce: effects of pollen and seed production.Heredity,79(4):284—288. El—Kassaby Y A,Parkinson J,Davitt W J B.1986.The effect of crown segment on the mating system in a Douglas—ifr(Pseudotsuga menziesii (Mirb)Franco)seed orchard.Silvae Genetica,35(4):149—155. E1-Kassaby Y A,Stoehr M U,Reid D,et a1.2007.Clona1.row versus random seed orchard designs:interior spruce mating system evaluation. Canadian 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 37 (3):690—696. Feng F J,Sui X,Chen M M,et a1.2010.Mode of pollen spread in Clark,顾红雅,瞿礼嘉,等.1998.植物分子生物学实验手册.北 京:高等教育出版社;海德堡:德国施普林格出版社. 龚佳.2007.马尾松实生种子园遗传多样性研究.南京林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2l一26. 何田华,葛颂.2001.植物种群交配系统、亲本分析以及基因流动 研究.植物生态学报,25(2):144—154. 黄武刚,程丽莉,周志军,等.2009.板栗野生居群与栽培品种间叶 绿体微卫星遗传差异初探.林业科学,45(10):62—68. 谭小梅,金国庆,张一,等.2011.截干矮化马尾松二代无性系种 子同开花结实的遗传变异.东北林业大学学报,39 (4):39—42. 王崇云,党承林.1999.植物的交配系统及其进化机制与种群适应. 武汉植物学研究,17(2):163—172. 王鹏良.2006.马尾松无性系种子圃多年份子代遗传多样性分析. 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l7—23. 王章荣,秦国峰,陈天华.1990.马尾松种子园建立技术论文集.北 京:学术书刊出版社. 薛康.1992.油松开花结实规律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4 (1):34—38. 张大勇,姜新华.2001.植物交配系统的进化、资源分配对策与遗传 多样性.植物生态学报,25(2):130—143. 张冬梅,杨娅,沈熙环,等.2007.油松SSR—PCR引物筛选及反 应体系的建立.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9):13—17. 张华新,沈熙环.2002.林木种子园生殖系统研究进展.林业科学, 38(2):129—134. 张华新,陈丛梅.2001.油松无性系开花物候特点的研究.林业科学 研究,14(3):288—296. 张薇,龚佳,季孔庶.2008.马尾松实生种子园遗传多样性分 析.分子植物育种,4(6):717—723. 张薇,龚佳,季孔庶.2009.马尾松实生种子园交配系统分析. 林业科学,45(6):22—26. 张 ~,谭小梅,周志春,等.2010.马尾松二代育种亲本主要生长 性状和ISSR遗传变异.分子植物育种,3(8):501—51O. 周志春,金国庆,秦国峰,等.2004.马尾松纸浆材重要经济性状配 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林业科学,40(4):52—57. clonal seed orchard of Pinus koraiensis.Journal of Biophysical Chemistry,1(1):33—39. Feng F J,Zhao D,Sui X,et a1.2011.Study on mating system ofPinus koraiensis in natural population based on cpSSR technology.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183—185:700—704. Feruandes L,Rocheta M,Cordeiro J,et a1.2008.Genetic variation, mating patterns and gene flow in a Pinus pinaster Aiton clonal seed orchard,Ann For Sci,65(7):706. Korshikov I I,Demkovich A E.2010.Genetic polymorphism of plus—tree clones and their seed progeny in the scotch pine clone plantation. Cytology and Genetics,44(1):28—36. Lexer C,Heinze B,Gerber S,et a1.2000.Microsatellite analysis of maternal half-sib families of Quercus robar,pedunculate oak: inferring the number of pollen donors from the offspring.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100(6):858—865. Moriguchi Y,Yamazaki Y,Taira H,et a1.2009.Mating patterns in an indoor miniature Cryptomeria japonica seed orchard as revealed by microsatellite markers.New Forests,39(3):26 1—273. Ritland K. 2008. Muhilocus mating system program MLTR v3.2.http:∥genetics.forestyr.ubc.ca/ritland/pr0grams. Schmidtling R C,Hipkins V.1998.Genetic diversity in longleaf pine (Pinus palustris):influence of historical and prehistorical events. Can J For Res,28(8):1135—1145. Tang S Q,Dai W J,Li M S,et a1.2008.Genetic diversity of relictual and endangered plant Abies ziyuanensis(Pinaceae)revealed by AFLP and SSR markers.Genetica,133(1):21—30. Yeh F C,Yang R.2000.POPGENE v1.32[2000—12].http://WWW. ualbe ̄a.ca. Zhou Y,Bui T,Auckland L D.2002.Undermethylated DNA as a source of microsatellites from a conifer genome.Genome,45(1): 91—99 (责任编辑徐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