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试验研究l 。 q 香蕉枯萎病菌拮抗细菌的分离、鉴定 及盆栽防治试验 陆小平 秦斌华、 陆志翔z吴明琼2陈保善3廖咏梅2,3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果生产技术指导总站广西南宁530022 。广西大学农学院广西南宁530004 广西南宁530004) 。广西大学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摘要:采集并分离自广西发病香蕉园的土壤和香蕉组织表面及内生的细菌,筛选对 尖孢镰刀菌古巴专4J6 ̄4号生理小种(Fusarium oxysprum f sp.cubense race 4,FOC4)有拮抗 作用的细菌菌株,并进行盆栽防治试验,以期探索香蕉枯萎病的生物防治方法。 关键词: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4号小种;平板对峙试验;枯草芽孢杆菌;盆栽防效测定 中图分类号¥432.4 文献标识码A 香蕉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4号生理 小种(Fusarium oxysprum f.sp.eubense race 4,FOC4) 园采集土壤和香蕉组织并分离细菌,通过平板对峙法 筛选香蕉枯萎病菌的拮抗细菌,鉴定拮抗细菌的种类 侵染引起的一种毁灭性土传病害。其防治研究主要有 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两个方面。在化学防治方面,其 并开展盆栽防治试验。现将其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土壤细菌的分离和纯化 研究多停留在平板抑菌试验阶段,鲜见大田防治的 成功例子(郭培钧等,2009)。由于化学药剂会破坏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可能导致病原菌的再猖獗,因 此,生物防治已成为该病害防治的研究热点。据报 从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坛洛镇香蕉园中,采集健 康香蕉植株根际土壤样品15份,自然晾干。取各份土 壤样品经l6目筛子过筛后,每份土壤样品称取10.0g, 混合均匀。称取混合土壤样品5.0g装入有45.OmL无菌 水和20个玻璃珠的三角瓶中,置于水平摇床(常州 中捷实验仪器,SHZ~82)200rpm振荡20min,静置 5min,取其上清液稀释至100倍和1000倍。取各稀释 道,朱利林(201 1)从海南发病蕉园的土壤中分离到 具有较好拮抗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is) BLG一01菌株,可以有效定殖在香蕉的根表、根内、 球茎和假茎中,并可持续繁殖,保持一定的数量, 在盆栽试验中防效达79.8%(朱利林,2011)。俞鲁 液100 L涂布于NA(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上。 置于28。C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挑取菌落特征不一 致的单菌落,划线纯化3次。纯化后的细菌菌株用无 菌水保存在1.5mL离心管中,4 ̄C冰箱保存。 1.2香蕉组织表面或内生细菌的分离和纯化 在南宁市西乡塘区坛洛镇采集健康香蕉植株的 根、球茎、假茎、叶和吸芽,分别用自来水冲洗晾干 等(2012)在海南发病蕉园的健康香蕉植株根际土 壤中筛选到具有拮抗作用的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YL—l9菌株,该菌株的二次发酵生物 有机肥对抗香蕉枯萎病的盆栽防效达74%(俞鲁等, 2012)。而关于香蕉枯萎病拮抗细菌的资源及应用情 况广西境内未见报道。为此,我们从广西的发病香蕉 58 I中国热带农业 后,用无菌水漂洗3次,每种样品取5g2 ̄10mL无菌水 于无菌研钵中研磨,取研磨液1.OraL,稀释至10倍和 100倍,然后取各稀释液100 L分别涂于NA平板上, 于28qC下培养24h。挑取菌落特征不一致的单菌落, 划线纯化3次。纯化后的细菌用无菌水保存在1.5mL离 心管中,4℃冰箱保存。 1.3平板对峙试验 用PDA(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28 oI=培养 FOC4(分离自广西南宁)3d,用打孔器于菌落边缘取 一个菌饼(直径7mm)置于新的PDA平板中央,距离 菌饼右侧2.5cm处划直线接种待测细菌。以不接种细 菌为对照。28℃培养3~5d,观察记录处理组菌落半 径和对照菌落半径。抑菌率=f(对照菌落半径一处理 组菌落半径)尉照菌落半径1×100%。 1.4拮抗细菌发酵液的平板抑菌试验 将1.3筛选到的拮抗细菌接种到液体NA培养基, 3022,180rpm培养5d,用孔径为0.22 m的细菌过滤 器过滤除菌获得拮抗菌发酵液。将拮抗菌的发酵液用 培养基稀释5倍、1 0倍和2O倍,每个浓度设3个重复。 将PDA熔好并冷却至45℃左右时,分别取相应体积的 发酵液加入培养基中并摇匀,按每]1]].15mL的量倒入 培养皿中,制成相应发酵液浓度的PDA平板。培养基 凝固后在平板中央接种FOC4的菌饼(直径7mm),以 不加入发酵液的PDA为空白对照,置于28℃下培养。 待生长5d后,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计算拮 抗菌抑制率。抑菌率=(对照菌落直径一处理菌落直 径),对照菌落直径X 100%(董汉松,2012)。 1。5发酵液对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试验 将FOC4接人液体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中,120 rpm,28 2摇床培养2d,通过血球计数板,将FOC4分 生孢子悬浮液的浓度调节至2×10 c ̄/mL,取10 L孢 子悬浮液涂布于PDA平板。以拮抗细菌发酵液稀释10 倍的PDA平板为处理组,不加入发酵液的PDA平板为 对照组。每个处理3次重复。28℃,培养2d后观察, 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计算抑制率。抑制率=f(对照 组平均菌落数量一处理组平均菌落数量)/对照组平均 菌落数量1×100%。 1.6拮抗细菌的种类鉴定 拮抗细菌的16S rDNA序列测定:将纯化好的菌株 于NA平板上培养,挑取单菌落进行菌落PCR。所用引 物为16S rDNA通用引物:fI)2:5’AGA CTT TGA TCA TGG CTC AG 3’:rPl:5’ACG GTT ACC TTG TTA lExper …i试验研究I CGA CTT 3’(欧阳秋飞,2014)。PCR预期产物为 1500bp左右。配制20 L反应体系如下:Estaq Mix 10 L,ddH2O 8 L,正反引物各1 L(10 tool/L), 用灭过菌的枪头蘸取菌落,加入反应体系。按下列程 序进行扩增:9422热启动2min,94%变性30s,55℃退 火30s,7222延tO2min,共30个循环,最后72%延伸 lOmin。用琼脂糖凝胶电泳PCR产物,如获得预期大小 的条带,则直接将PCR产物送生物公司纯化并测序。 采用WWW.nebi.nlm.nlh.gov网站中的BLAST程序比较分 析测序结果。 生理生化测试:根据16SrDNA初步鉴定的菌株种 类,参考《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选择所需测定 的生理生化项目,测定菌株的生理生化反应(欧阳秋 飞,2014)。 1_7拮抗细菌规模培养条件的探索 测定拮抗细菌在5种配方的培养液中的菌落数量 变化动态。1号培养液:2%糖蜜+l%硫酸铵;2号培 养液:2%糖蜜+4%黄豆粕;3号培养液:4%糖蜜+ 1%硫酸铵;4号培养液:4%黄豆粕+l%硫酸铵;5号 培养液:2%糖蜜+2%黄豆粉+0.5%硫酸铵。将上述 5种配方加入自来水充分混匀,倒入敞开式的30L大桶 中,用氧气泵通人氧气,接人1%拮抗菌液(拮抗细菌 先在液体NA,30℃,180rpm,培养5d),培养30d。 参照1.4的方法,进行培养液的平板抑菌试验,培养液 处理方式分为2种,一种是过滤除菌体;另一种是不 过滤除菌体。 1.8拮抗细菌的盆栽防效试验 选取1.7试验中筛选出抑制FOC4作用最强的培养 液配方培养拮抗细菌,进行盆栽防效测定。 取无病区的土壤作为盆栽土。将4~5叶期的香蕉 苗(威廉斯)栽于盆(直径20era,深30era)中,恢复 生长7d后备用。 本试验设置2个处理组和1个对照组,每处理10棵 香蕉苗。处理组1是用液体NA培养拮抗菌,处理组2是 用1.7中最优的配方培养拮抗菌,在接种FOC4前5d, 将200mL的拮抗细菌培养液淋在盆栽香蕉苗根际。对 照组在接种FOC4前5d,将200mL的未接入拮抗菌的空 白培养液(按1.7中的优选配方)淋在盆栽香蕉苗的 根际。 接种处理:用50mL离心管装入20mL液体马铃 薯葡萄糖培养基,接入FOC4,120rpm,28℃摇床培 养2d,然后取5mL接种于300mL的三角瓶,120rpm, 2017.1总第74期I 59 : ● l试验研究 、 ;X( 1 3、XC27、XG33)抑菌率大于50%,5株菌株 (XY3、XY2 l、XY28、XG17、XC22)抑菌率在 30%~50%之问。 28℃培养3d,用血球计数器计算孢子浓度,配制成 108t fu/mL病原菌孢子悬浮液待用。将香蕉苗从土壤挖 出后,洗干净根部泥沙,将其浸泡于孢子悬浮液中, 20min后,重新栽回盆 ,并将100mL FOC4分生孢子 悬浮液浇灌到靠近根的基部,并用土覆盖。后期根据 天气情况浇水。 调查与记录:接种FOC4菌液15~45d后,观察蕉 苗发病情况,根据香蕉枯萎病发病蕉苗的病情分级标 准记录发病级别和病株数,计算病情指数。每个处理 取发病严重的植株进行切根观察,统计发病情况。 香蕉枯萎病 栽香蕉苗病害分级标准(黄穗萍 A:FOC4] ̄落;B:与J6—1菌株对峙培养的FOC4] ̄ 落;C:与J3—3菌株对峙培养的Foc4茵落 图1 部分拮抗细菌平板对峙培养 等,201 3;杨腊英等,20l4):0级:外观无可见症 状,解剖球茎和假茎维管束,其中组织未见变褐;1 级:少量(10%以下)叶片m现黄化,解削球茎和假 茎维管束,其中组织有少量(10%以下)褐变;3级: 大量(超过50%)叶片黄化或倒垂,解剖球茎和假 茎维管束,其中组织有较多(超过l 0%)褐变;5 级:大量(超过50%)nt片黄化或倒垂,假茎基部开 表1 拮抗细菌的平板抑茵效果 裂,但病株尚未枯死,解剖球茎和假茎维管束,其巾 组织有较多(超过10%)褐变;7级:病株枯死,球茎 和假茎大量褐变。 病情指数={『∑(发病级数x该级的株 数)1/(最高级数×总株数)}X 100% 发病率=(发病株数/N试总株数)x 100% 2结果与分析 2.1拮抗细菌的筛选 挑选抑菌率大于40%日.菌落形态差异比较明显的 6株菌株(J3—3、J6一l、J7一l,XJ18、XY9、XG2), 从南宁市西乡塘区坛洛镇香蕉圃中,采集的健 康香蕉植株根际土壤样晶共1 5份,从经过筛及混合均 匀后的土壤样品中分离纯化得到l20株细菌菌株(用J 连续培养20次后,再次进行平板抑菌试验,发现这6 株菌株抑菌活性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表1)。 2.2拮抗细菌发酵液的平板抑菌效果 选取上述6个菌株,用其NA发酵液(0.22 in 开头编号各菌株);采集到的健康香蕉的根、假茎、 球茎和叶片样本各10份,分离得 ̄1]200株细菌菌株, 分别用XG(自根际)、XY(自叶际或叶内生)和XJ 过滤器过滤)稀释成5、10、20倍来进行平板抑菌 试验,其发酵液抑菌率大于90%的2个菌株是J3—3和 xJl 8(表2,图2),}=L3个浓度下抑菌效果并兀明显 差异。 (自假茎或球茎)编号各细菌菌株。通过平板对峙培 养的方法筛选FOC4拈抗细菌,将抑菌率大于30%的细 菌作为拈抗细菌的候选菌株( 1一B,网1一(:)。自土 壤样品中筛选 1 1株拮抗细菌候选菌株,其中8个菌 株(J2—3、J3—3、J3—4、J3—5、J4—1、J4—5、J6一l、 2.3发酵液对FOG4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试验 将FOc4分生孢子悬浮液的浓度调节至2× 104cfu/mi ,取l0 L孢子悬浮液涂布于PDA平板,培 养2d后,菌落计数结果如下:不加入发酵液的夺门对 J l2—3)的抑菌率宽度大于50%,3个菌株(J5—4、 J7—1、Jl2—4)的抑菌率在30%~50%之问..从香蕉组 织中分离到的菌株中,共筛选}1_I l9株拈抗细菌候选菌 株,其中,14株菌株(XJ10、XJl 8、XJ23、XJ40、 XJ3 1、XJ7、XY9、XY34、XG2、XG4、XC l 2、 照组的3个PDA平板 的菌落数分别为:l81个、147 个和l29个,而J3—3与xJ18发酵液处理的平板l 菌落 数为0(图3)。由此可见,J3—3和xJl 8这2株拈抗菌 6()J中【目热带收 Ik 试验研究l 表2拮抗细菌发酵液对FOC4平板抑菌效果 口口口 A—c:在PDA.LFOC4分生孢子萌发情况;D:在含 j3—3发酵液平板_k.FOC4分 ̄gEff-未见萌发产生菌落;E: 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字母表示经LsD方法检验在0.O5 水平差异显著。 在含xJ18发酵液平} ̄t_k.FOC4分生孢子未见萌发生产菌落。 图3拮抗茵发酵液对FOC4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 A:PDA平板上的F0c4茵落;B:含J3—3发酵液平板 上的F()c4菌落;C:含xJ18发酵液平板上的F0c4菌落 图2 j3—3和xj1 8菌株发酵液抑菌效果 株的发酵液对F0c4分生孢子的萌发具有强烈的抑制作 用,抑制率达100%。 2.4拮抗细菌的种类鉴定 用l6SrDNA通用引物fD2/rP1对拈抗细菌J3—3和 xJ18菌株进行菌落PCR,获得l500bp左右的PCR产物 (图4).将PCR产物送上海英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Invilrogen)进行测序,将反馈回来的的序列通过 Ve{・lor NT1进行整理,去掉两端无效序列。得到大小 为1400bp左右的有效序列。通过Vecter NIT进行同源性 比对发现J3—3和XJl8N个菌株的l6SrDNA序列完全一 致。将所获序列在NCBI的GeneBank E进行Blast分析, 图4 拮抗细菌J3—3和XJ18茵株菌落PCR ̄:物电泳图 与枯草芽孢杆菌(Bacilus subtilis,AB971206.1)同源 性最高(覆盖度100%,同源性100%)。 B.subtilis标准菌株在V—P试验、接触酶、水解明胶、水 解淀粉、硝酸盐还原、吲哚产生、尿素、丙二酸盐、 七叶苷、柠檬酸盐和马尿酸盐这些项目的测定结果 一根据菌落形态观察,J3—3和xJl8菌株的菌落同为 圆形到近圆形,乳自色,突起,菌落边缘整齐光滑, 致(表3)。但xJ18菌株与枯草芽孢杆菌标准菌株 (CMCC63501)的6个生殚生化指标有差异。B.subtilis 菌落比较干(罔5)。 选择xJ18菌株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标准菌株(CMCC63501)(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 公司)进行生理生化测定,发现XJl8菌株和枯草芽孢 标准菌株氧化酶反 呈阳性,而xJl8菌株呈阴性;在 利用I 一阿拉伯糖、D一木糖、山梨醇、乳糖的产酸的 测定中表现不同(表3);B.subtilis标准菌株对渗透 杆菌标准菌株(CMCC6350I)均可利用蜜二糖、棉籽 糖、山梨醇、l【I梨糖、甘露醇、甘露糖、乳糖、D一葡 萄糖、I 一阿拉伯糖和D一木糖作为碳源。xJ18菌株与 压的敏感性高于XJ18菌株,在IO%NaCI的平板不能生 长(表3)。根据《伯杰细菌鉴定手册》(第八版) (佰坎南等,l984),XJl8菌株与CMCC63501菌株 20l 7 1总第74期l 61 l试验研究 表3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标准菌株(CMCC635t)1)与xJ 菌株生理生化测试 注:+表示阳性;一表示阴性;±表示边界值,不能准确判断一 国国 A:xj18菌株;B:j3—3菌株 号培养液中15~20d达到生长高峰.20d后生长开始衰 减。取培养20d的培养液做平板抑菌试验,结果表明 (表5),2号培养基发酵液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率 达70.29%,说明2号培养基发酵效果优于其他配方。 但离心除菌体后,其发酵液抑菌效果明显降低,仅有 19.04%的抑菌率。可见,xJl8菌株在2号培养液中, 2.6拮抗细菌的盆栽防效 盆栽香蕉苗的防效试验中,处理l:用NA培养 产生的具有抑菌活性的代谢物质较少。 图5 拮抗细菌XJ18和J3—3菌株的菌落形态 液培养XJ1 8菌株,5d后淋盆栽香蕉苗根际上壤;处 理2:用2号培养液培养XJ1 8菌株,15d后淋盆栽香 在接触酶、渗透压、葡萄糖和甘露糖产、柠檬酸盐产 蕉苗根际土壤,淋拮抗菌5d后接种FOC4。在接种 (FOC4)45d后,按照病情分级标准(图6),统计 碱、硝酸还原酶、水解淀粉等鉴定及分种的主要指标 上一致。因此,推断XJ18是枯草芽孢杆菌。 基于16SrDNA的序列分析、菌落形态特征和生理 生化主要指标的测定结果,将XJ18菌株鉴定为枯草芽 孢杆菌。 2.5拮抗细菌的发酵条件 各个级别的发病株数,计算病程指数及其防效(表 6)。与对照组相比,处理1取得了42.86%,处理2取 得Y46.43%的防效。 3讨论 自然界中存在着丰富的拮抗菌资源,本试验发现 拮抗细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广泛地存在 按照5种配方配制的培养液,接入拮抗细菌 XJ18,统计培养5~25d之间(每隔5d取样一次)培养 液中菌落数量变化动态。统计结果如表4所示,拮抗 于香蕉种植园的土壤里,香蕉的根际,叶际及香蕉的 组织中。本试验根据16SrDNA的序列分析及生理生化 指标的测定,将XJ18菌株初步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 细菌XJl8菌株在2号培养液中生长状况最好。XJ18在2 62}中国热带农业 试验研究l 表4 5种培养液中拮抗菌的茵落计数单位:cfi ̄ln1L 表5 5种培养液对FOC4的抑菌效果 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字母表示经LsD方法检验在0.05水平差异显著 圆 A—c:0级(A—B:地上部分症状,c:假茎及球茎 解剖症状);D—F:1级(D—E:地上部分症状,F:假茎 及球茎解剖症状);G—I:3级(G—H:地上部分症状. I:假茎及球茎解剖症状);卜L:5级(卜K:地上部分症 状,L:假茎及球茎解剖症状);M—O:7级(M—N:地 上部分症状,0:假茎及球茎解剖症状) 图6香蕉盆栽苗病情分级标;隹(接种后第45dg ̄样) 然而.在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中xJ18菌株与枯草芽孢 也是l00%(覆盖牢100%)。俞鲁等在海南的发病香 杆菌标准菌株(CMCC63501)除』,一些主要指标相同 外,还有一些指标不尽相同。据文献报道,解淀粉芽 孢杆菌(Bacillus y o』 r —s)是从枯草芽孢杆菌 蕉 中的健康香焦根际土壤;胡伟等在大豆植株内均 分离到对FOC4有强烈抑制作用的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 (俞鲁等,20l2;胡伟等,2012)。所以,XJl8菌株 与枯草芽孢杆菌( .subtilis)及解淀粉芽孢杆菌(B.  ̄myb)liquefaeiens)(KP419724.1)的遗传关系还有待深 分 来的一个种(邓建良等,2010),XJ18菌株和解 淀粉芽孢杆菌(KP419724.1)的16SrDNA序列同源性 I I试验研究lI E 。 i 表6拮抗细菌XJ18茵株在盆栽试验中的防效(接种Foc4第45d) 人研究。 据报道,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细菌能够产 生多种抗菌物质。其中之一是具有酶类活性的蛋 白,许多芽孢杆菌在代谢过程中会分泌一些对植物 病原菌具有抑制活性的酶类,如几丁质酶、类传感 器激酶(Putative sensor ldnase)、芽孢菌霉素D合 成酶(Baeillomycin D synthetase)等(Moyne et a1. 2004)。还有一类抑菌物质是小分子物质。例如细菌 素,它是芽孢杆菌在核糖体合成途径中产生的一类具 有抗菌活性的物质。其中枯草菌素(Subtilin)是目 前研究较深入的细菌素之一,它具有分子量低、易溶 于水、热稳定性好,抗菌谱广等特点(顾奋觉等, 2001)。芽孢杆菌在非核糖体合成途径产生的抗菌物 质有脂肽类抗生素、多肽类物质及多烯类抗菌物质、 酚类、异构香豆素和大环内酯类。xJ18菌株在NA培 养液中培养5d后,其代谢产物对FOC4具有非常好的抑 制效果,可抑制FOC4分生孢子的萌发,但在盆栽试验 中并未取得非常理想的效果。推测这可能与病原菌的 接种方式有关,因为盆栽防效试验中采用了病原菌孢 子悬浮液浸根的方法,在从盆中取出香蕉苗时,香蕉 苗的根部会有轻微伤,而香蕉的根际分泌物可能会非 常有利于FOC4的分生孢子定殖。xa18 ̄否能很好的在 香蕉根际及体内定殖还不是很清楚。当FOC4的分生孢 子在香蕉根际有效定殖之后,或许就难以对其产生抑 制作用。FOC4是一种土壤习居菌,可以在土壤中腐生 的条件下长时间存活,只有当其达到一定数量时,才 能有效的侵染香蕉。所以大田的实际情况和室内盆栽 防效试验应该是有区别。在XJ18在2号培养液(4%的 黄豆粕+2%的糖蜜)中为何抑菌活性的代谢产物比较 少,这应该与该菌的碳源、氮源的利用情况有关,什 么才是大田施用最合适的碳、氮源还需进一步研究。 对于大田应用方面,可以探索优化其培养,发酵 的条件,产生更多具有抑菌活性的物质。还可以尝试 使用固体,半固体的有机肥料来增殖拮抗细菌,通过 64』中国热带农业 施用含有大量拮抗菌的有机肥来改变土壤及香蕉根际 的微生态环境,改善发病蕉园土壤的微生物群落多样 性,减少香蕉枯萎病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I1】 邓建良,刘红彦,刘玉霞,等解淀粉芽孢杆菌YN一1抑制植 物病原真菌活性物质鉴定U1.植物病理学报,2010,4o(2): 202-209 [21 董汉松.植病研究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57—62 【33j 顾觉奋,何文杰.Lantibiotic:类新颖的抗菌肽研究进展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1,22(6):274—278 [4l 郭培钧,古棉茗,何衍彪,等.B一细辛醚和丁香酚酯对芒果 炭疽病菌和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卟广东化工,2009, 36(9):148—149 【5】 胡伟,赵兰凤,张亮,等.香蕉枯萎病生防茵AFll的鉴定及其 定殖研究Ⅱ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2,28(3):387—393 【6】 黄穗萍,莫贱友,郭堂勋,等.广西香蕉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 发生情况及香蕉品种抗性鉴定Ⅱ】.南方农业学报,2013, 43(9):1312—1315 【7l 俞鲁,凌宁,张楠,等.香蕉枯萎病拮抗菌的筛选鉴定及其生 防效果m.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2,35(4):81-86 【8】 赖传雅,袁高庆农业植物病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9] 欧阳秋飞.广西桑树细菌性枯萎病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 特性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4 【1o】吴志红,王凯学,卢维海,等.香蕉枯萎病在广西的发生趋势 及其防控思路卟中国植保导-T" ,2012,32(7):54—55 【11】杨腊英,郭立佳,毛超,等彳0用香蕉水培系统测定枯萎病痛 原茵致病力U1.植物病理学报,2014,44(6):671—678 【12】朱利林.香蕉桔蒌病拮抗芽孢杆菌的筛选及其定殖特性 研究『D】.海口:海南大学,2011 [13】1K.E.布坎南,等伯杰细菌鉴定手册(第八版)[M].北京:科学 出版社.1984:732—735 【14】Hwang S C,Ko W H.Cavendish banana cultivars resistantto Fusarium wilt acquired through somaclonal variation in Taiwan[J].Plant Disease,2004,88(6):580—588 I15】Moyne A L,Cleveand T E,Tuzun S.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and analysis of operonencoding the antifungal lipopeptide bacillomycin DⅡ]FEMS Microbiology Letters,2004,234(1):4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