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梳理】 知识点1 物质的构成
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直径通常以10-10米来量度。使用电子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分子原子。 知识点2分子热运动
1.实验探究:气体分子的运动。
肉眼看不到又小又轻的分子,那么,怎样才能知道分子在运动呢?
(1)实验器材:装有空气的玻璃瓶、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玻璃板。 (2)实验步骤:
①将2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口对口连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
②当把中间的玻璃板抽掉后,仔细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3)当把中间的玻璃板抽掉后,观察到这样的现象:
①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跑进上面的空气瓶中,当然也会有空气跑到下方二氧化氮的瓶中,最终两瓶中的气体颜色相同。
说明: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得多,不可能靠浮力进入到上方的装有空气的瓶中。
②扩散现象:由于分子的运动,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出现彼此进入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隙。 (4)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2.实验探究:液体分子是否运动。
(1)实验器材:清水、蓝墨水、水杯、红墨水。 (2)实验步骤: ①在水杯中装入水。
②在水中滴入蓝墨水,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③在水中滴入红墨水,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3)观察到的现象:整杯水慢慢变蓝; (4)结论:说明液体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运动。
无论气体、液体还是固体中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扩散越快。
知识点3分子之间的作用力
物体很难被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物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说明: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当分子之间的距离比较大时,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之间的距离比较小时,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物体很难被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知识点4物质中的分子状态
固体、液体和气体:
(1)在固体中,分子间力的作用比较强,因而,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不能流动。 (2)在液体中,分子间力的作用较弱,分子在一定限度内可以运动。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但占有一定的体积,能够流动。
(3)在气体中,分子间力的作用更弱了,因此,气体分子能自由地沿各个方向运动。因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确定的体积,能够流动。 【易错点】
分子运动是肉眼看不到的,只要人眼可见的运动都是物体的运动。如灰尘飞舞,柳絮飞舞都属于物体的运动。 【规律总结】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原子组成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典例分析】
(2022·湖北鄂州·中考真题)做完广播体操后,来到餐厅,妈妈为你端上香喷喷的早餐。关于人能闻到食物的香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一种扩散现象
B.是由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产生的 C.温度越高,香味越浓 D.温度越高,香味越淡 【答案】D 【解析】
闻到了食物香味,这表明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现象;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香味越浓。故ABC正确,不符合题意,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思路小结】
不同物质间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夺冠训练】 一、单选题
1.(2022·湖南湘西·中考真题)“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寒冬梅花香气扑鼻而来,这是因为( )
A.分子之间存在引力B.分子之间存在斥力C.分子之间没有空隙D.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D 【解析】
闻到花香味,是因为花香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2.(2021·江苏淮安·中考真题)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麦浪起伏B.尘土飞扬C.花香四溢D.大雪纷飞 【答案】C 【解析】
A.麦浪起伏属于机械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尘土飞扬属于机械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花香四溢是由于花香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C符合题意; D.大雪纷飞属于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022·江苏徐州·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热熔法连接PPR管时,用热熔器加热粗管端口内层和细管端口外层,然后把细管推进粗管,冷却后两根管子就连接在一起很难被拉开了,这个现象说明(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B.分子是运动的 C.分子间存在引力D.分子间存在斥力 【答案】C 【解析】
把加热后的细管推进粗管,减小了PPR管分子间的距离,分子间存在较大的引力,使两根管子很难被拉开了,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4.(2022·湖南益阳·中考真题)2022年3月23日下午,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开展第二次太空授课活动,航天员老师王亚平用水将两个塑料板连接起来,搭建了一座液体桥,如图所示。水在两板之间连接成为桥,这说明( )
A.分子之间有引力 B.分子之间有斥力 C.物质由大量分子构成 D.水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答案】A 【解析】
水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才会形成水桥,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2022·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如图所示,一只锥形瓶中灌入氨气,另一只锥形瓶内壁贴一条浸过酚酞溶液的试纸。打开活塞,一会儿就可以看到试纸逐渐变红。这个现象主要表明( )
A.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 B.分子间有间隙 C.分子间有作用力 D.分子是很微小的 【答案】A 【解析】
试纸逐渐变红,说明氨气分子进入到了另一只锥形瓶中,这是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故选A。
6.(2022·江苏扬州·中考真题)蜜蜂能循着花香四处采蜜,表明( ) A.分子间有斥力B.分子间有间隙C.分子间有引力D.分子是运动的 【答案】D 【解析】
蜜蜂能循着花香四处采蜜,是因为花香分子在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7.(2021·江苏常州·中考真题)夏季来临,瓶装水迎来销售旺季,大量废弃的塑料瓶污染环境。三位英国大学生用海藻提取物制成可食用薄膜,将水封装在薄膜中做成“水球”——Ooho,可直接吞服解渴,如图所示。图中薄膜没有破裂是因为( ) A.薄膜的分子间有引力B.薄膜的分子间有斥力 C.薄膜的分子静止不动D.薄膜的分子间没有空隙 【答案】A 【解析】
薄膜被挤压没有破裂,是因为薄膜的分子间有引力,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2022·广东汕头·模拟预测)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然后紧压在一起,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与该实验原理相同的是以下哪个现象( ) A.铁块很难被压缩
B.酒精与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C.铁管很难被拉长 D.红墨水滴在热水中散开 【答案】C 【解析】
A.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压在一起,两个铅柱就会结合在一起,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主要是因为铅柱的分子之间存在引力;铁块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很大的斥力,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故A不符合题意; B.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故B不符合题意; C.铁管很难被拉长,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故C符合题意; D.红墨水滴在热水中散开,是扩散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2022·安徽亳州·八年级期末)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现象来认识分子。对于分子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有引力 B.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C.塑料吸盘能“吸”在墙壁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也说明了分子间有空隙 【答案】D 【解析】
A.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固体分子之间存在斥力,故A错误;
B.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故B错误。
C.塑料吸盘能“吸”在墙壁上,是利用大气压把吸盘压在墙壁上的,故C错误;
D.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且分子间存在间隙,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才会发生扩散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10.(2022·福建漳州·八年级期末)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美食,在烹饪过程中雪白的糯米被
酱汁染成了红棕色,这说明分子__________。在高温烹饪下粽香四溢,原因是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_________。
【答案】 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剧烈 【解析】
[1]糯米在烹饪过程中被酱汁染成了红棕色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所以在高温烹饪下粽香四溢。 11.(2022·安徽黄山·八年级期末)长期高盐饮食容易引发一些疾病,如高血压、骨质疏松、心脏疾病、肾脏疾病等,而腌制火腿就是一种高盐食品。在肉类表面涂抹上食盐,过段时间内部也会变咸,这是一种________现象,说明分子总在_______。 【答案】 扩散 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析】
[1][2]在肉类表面涂抹上食盐,过段时间内部也会变咸,属于分子的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2.(2022·陕西渭南·八年级期末)生活处处有物理,将50 mL水和50 mL酒精充分混合后,水与酒精的总体积将__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0 mL;荷叶上两滴水珠接触时,会自动结合成一大滴水珠,此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___。 【答案】 小于 吸引力(或引力) 【解析】
[1] 将50mL的水和50mL的酒精充分混合,混合后水与酒精的总体积将小于100mL,正是由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间有间隙,才会导致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
[2] 荷叶上两滴水珠接触时,会自动结合成一大滴水珠,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或引力)的缘故。
13.(2022·重庆大渡口·八年级期末)水与酒精混合时,总体积会变小,可以说明分子之间存在______;一根铁棒很难被拉长,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选填“引力”或“斥力”)。 【答案】 间隙 引力 【解析】
[1]水与酒精混合,总体积会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隙。 [2]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所以铁棒很难被拉长。
14.(2022·辽宁大连·中考真题)佩香囊,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人们闻到香囊和粽子的清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__________,这种扩散现象是有益的。请写出一个扩散现象有害的实例:__________。
【答案】 做无规则运动 不合格的装修材料中的甲醛扩散到室内的空气中,对居住的人有害。 【解析】
[1]人们闻到香囊和粽子的清香,是香味分子扩散到空气中,进入人的鼻腔引起的嗅觉,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不合格的装修材料中的甲醛扩散到室内的空气中,对居住的人有害。
15.(2022·福建省福州延安中学八年级期末)自2022年3月21日起,福州划定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在管控区里,社区工作人员要喷洒消毒液,楼道里弥漫着消毒液味,能闻到消毒液的气味说明了 ________,随着气温的升高,这种现象会 ________(选择“加快”或“减慢”)。
【答案】 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加快 【解析】
[1]消毒液的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进入鼻腔,使我们能闻到消毒液的气味,这是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因此,随着气温的升高,扩撒现象会加快。 16.(2022·江苏南通·八年级期末)如图,该实验能否成功的关键是两个铅块表面是否足够___________(选填光滑或粗糙),如果满足上述条件则它们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___________。
【答案】 光滑 引力 【解析】
[1][2]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两个接触面很接近,会粘在一起,说明了分子间存在引力。
17.(2022·广西百色·中考真题)在疫情防控中,我国启动了新冠疫苗全民免费接种工作,体现了党中央对全国人民的关爱。小刚在接种疫苗过程中,能闻到医护人员擦拭在他手臂上酒精的气味,这是__________现象;封闭在注射器内的空气压缩到一定程度就很难再被压缩,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选填“引力”或“斥力”)。 【答案】 扩散 斥力 【解析】
[1]用酒精消毒时,小刚能闻到医护人员擦拭在他手臂上酒精的气味,说明酒精分子进入到空气之中,这属于扩散现象。
[2]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封闭在注射器内的空气压缩到一定程度就很难再被压缩,这个现象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18.(2022·天津河西·一模)小金同学要将水和硫酸铜溶液装入量筒中做“液体扩散”实验,已知水的密度小于硫酸铜溶液的密度。装好液体后,处于量筒上部的液体是___________;装好液体的量筒所处的环境温度越高,液体颜色变均匀所用的时间越短,这说明温度越高,液体扩散得越___________。 【答案】 水 快
【解析】
[1]不同种液体混合静止后,密度小的液体会处于混合液体的上部,由于水的密度小于硫酸铜溶液的密度,所以处于上部的液体是水。
[2]由于所处的环境温度越高,液体颜色变均匀所用的时间越短,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液体扩散的越快。
19.(2022·江苏徐州·八年级期末)物质一般有三种状态,其分子模型如图甲、乙、丙所示,其中______ 图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______ 图有一定的体积,但形状不确定;______ 图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 【答案】 丙 乙 甲 【解析】
[1]丙图中的分子之间的距离最小,分子间的作用力最大,是固体的分子模型;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2]乙图中的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是液体的分子模型;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3]甲图中的分子距离最大,分子间的作用力最小,是气体的分子模型;气体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 三、简答题
20.(2022·贵州六盘水·九年级期末)小红和小明在学习了“分子热运动”之后,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小红说:“妈妈炒菜时,我闻到菜香味,就是这个原因。”小明说:“阳光照进屋子里,有时能看到许多的灰尘在空气中飞舞,灰尘运动也是分子运动。”请你判断小红和小明的说法是否正确?并分别说明理由。 【答案】见解析 【解析】
由于菜中的芳香类物质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能闻到妈妈炒菜的香味,这是扩散现象;阳光照到屋子里,有时能看到许多的灰尘在空中飞舞,灰尘是固态小颗粒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综上分析可知,小红的说法是正确的,小明的说法是错误的。 四、实验题
21.(2022·江苏·苏州市吴江区铜罗中学八年级期中)在学习了“分子动理论”后,小宇进行了以下几个小实验:
(1)如图甲所示,小宇在一个圆柱形深筒中依次倒入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和无色的水,放置30天后,液体变为均匀的淡蓝色,这说明:分子________。小宇想,气体之间能否发生类似的现象呢,于是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他在上、下两个集气瓶中分别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和透明的空气,并用玻璃板隔开(已知ρ二氧化氮>ρ空气),再将玻璃板拿走后,观察两个瓶中的颜色变成均匀的浅棕色。小宇________(填“能”或“不能”)从这个实验得出相同
的结论。
(2)如图丙所示,小宇先后将50mL水和50mL的酒精倒入量筒中,反复翻转几次后,发现水和酒精的总体积___________100m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这说明:分子间___________。
(3)如图丁所示,小宇用细线拴住玻璃板的四个角,用弹簧测力计勾住细线,将玻璃板平放在水面上与水面刚好接触,向上拉弹簧测力计时,发现测力计的示数变大了。这说明:分子间具有___________。
【答案】 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不能 小于 有间隙 引力 【解析】
(1)[1]水分子和硫酸铜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上面的水分子要向下运动,进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同理硫酸铜分子向上运动,进入到上面的水中。
[2]为了排除气体的密度的影响,密度大的二氧化氮瓶子应在下面,而小宇将密度大的二氧化氮的瓶子放在了上面,由于二氧化氮的密度大,抽掉玻璃板后,二氧化氮会向下运动,不能说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2)[3][4]将50mL的水和50mL的酒精充分混合,混合后水与酒精的总体积将小于100mL,正是由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间有间隙,才会导致混合总体积变小。
(3)[5]当玻璃接触水面时,由于水分子和玻璃分子距离较近,故两种分子之间会产生相互作用的引力,用弹簧测力计将玻璃拉起需提供比玻璃重力大的力,说明玻璃和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分子引力;由于分子间引力的存在,固体很难被拉伸。
22.(2021·山西晋中·九年级期中)请你利用下列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器材:硫酸铜溶液、食盐块、胶头滴管、烧杯、水、红墨水。 (1)实验器材:______。 (2)实验步骤:______。 【答案】 见解析 见解析 【解析】
(1)[1]需要选用的器材为:烧杯、水、胶头滴管、红墨水。
(2)[2]设计实验步骤如下:①烧杯中倒入适量水;②取胶头滴管吸入红墨水;③在烧杯中滴入一滴红墨水;④观察现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