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马尾松容器育苗技术研究

马尾松容器育苗技术研究

来源:意榕旅游网


马尾松容器育苗技术研究

摘要:造林先育苗,育好苗是成林的关键。但长期以来,马尾松造林多采用裸根苗栽植,受气候等各因素的影响。造林效果不是很稳定。为了提高马尾松造林成活率,目前用的较多的是进行马尾松容器育苗。本文就马尾松容器育苗技术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字:马尾松 容器育苗 技术

马尾松分布广、生长快,用途大。它是我国主要的造林树种与重要的工业原料树种,在我国南方10个主要产区省份的用材林中,其所在的比例相当大,面积占到35%-62%。它是一种多功能高效益的经济树种:主产品—木材,是建材工业与造纸工业的原料支柱;副产品—松脂、松针粉、松花粉,是林产化学工业、饲料加工工业、医疗保健食品原料的珍品,间接产品—茯苓,是我国医药宝中历史悠久的名贵中药材。这些产品都可形成规模产业加以开发利用。因此,马尾松在我国林业建设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

造林要先育苗,育好苗是成林的关键。但长期以来,马尾松造林多采用裸根苗栽植,受气候等各因素的影响。造林效果不是很稳定。为了提高马尾松造林成活率,目前用的较多的是进行马尾松容器育苗。本文就马尾松容器育苗技术进行初步探讨。

1、造林种苗选择

选择以一、二级苗上山造林,半年生营养器松苗的出圃质量要求是:一级苗达90%以上。一级苗标准为苗高25cm以上,二级苗标准为苗高20cm以上,一、二级苗均要求径高比达1:100以上,顶芽饱满,均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根据造林设计的造林更新时间确定育苗时间,我场一般为春季(1-3月份)造林,这样育苗则选在造林前一年的6-7月份开始,7月底前完成点种上袋工作。

2、育苗地选择

根据(造林)迹地更新小班的地点,选择靠近该小班且阳光充足、水源有保证、少病虫害发生、管理相对方便的地段作为育苗地,这样可以减少苗木种植时的运输距离和运输所造成的机械损伤,减少苗木病虫害的发生,从而减少对苗木种植后的正常生长影响。育苗地的选择要在育苗前进行,必要时还要对育苗地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可用0.5%的福尔马林溶液喷洒育苗地,如有牲畜践踏的地方,同时要做好围篱笆等防患措施。

3、营养土配置

营养土按35%的黄心土及35%表土(有条件的最好为松菌土)+28%的火烧土+2%的磷肥的比例配置。要求多种基质充分打碎混合均匀、晒干,并用1×lcm

筛孔的筛子过筛(筛子平面与地面夹角为30度~45度)后,用农用薄膜覆盖堆沤5~7天,可进行下一步的装袋工作。

4、装袋

由于我场大部分马尾松造林(迹地更新)地都山高陂陡,相对高差大,为了不致于投入过高而增大造林成本,又达到较好的效果,一般采用9×1lcm或10×12cm的育苗袋(不穿底、侧面开孔),装好基质土的营养袋摆放时,苗床要先整理成水平,使苗床不至于积水,装袋时基质土要装满,稍为压实,直立摆放,袋与袋之间要稍为靠紧,要求每横行摆放25袋左右,约1m宽,最多不超过30袋,这样便于操作和管理,装袋摆好后,在畦床边培土至袋口高,以保持畦床边的营养袋不会倒下和保持水分。并于点种前2~3天每天适当淋水让营养土充分发酵和保持湿润,以便点种后种子着床发芽生长。

5、种子处理

点种前应进行种子的消毒处理和催芽处理。先用300C温水浸种12~24小时,去掉空粒或杂物后沥水稍为阴干,然后用3.0%的福尔马林溶液喷洒种子后闷种30分钟,再进行催芽处理,视天气情况,催芽在12~36小时之间,催芽期间要注意观察种子的温度、湿度及发芽情况,待60~70%的种子“露白”(种子开始发芽)即可进行点种上袋工作。

6、点种、盖草、淋水

将已催芽后的种子按每袋2~3粒进行点种,播种后盖2~3mm厚的基质土,再盖一层芒箕草(或其它草)。盖草的作用是保湿、保温和防止淋水时冲掉袋里的种子,盖草时要把草屑去掉,最好用新近收割的草,盖草密度在70~80%间较为合适。同时做好防鼠害、鸟害等工作。播种完毕,坚持每天淋水1~2次以保持种子发芽生长所需的水分(视天气情况调节淋水次数,雨天水分充足则可不淋水)。一般情况下约4~6天大部分种子(50~70%)发芽出土就应揭去盖草,进入苗期管理阶段。

7、苗木管理

(1)苗木前期管理

①病虫害防治种子发芽出土后若遇高温多雨的天气,苗木又比较幼小,较易发生病虫害,特别易发猝倒病。此病长期可以表现不同的症状。分别为种芽腐烂、幼苗猝倒、子叶腐烂、苗木根腐(立枯)。导致该病的病原菌主要有镰刀菌、丝核菌、腐霉菌等。引起该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苗圃地土壤粘重、透气性差、蓄水力小、易板结、排水不良、积水多;整地粗放、苗床太低、床面不平;施未腐熟的有机肥带入病菌;播种过迟,幼苗出土较晚,此时遇梅雨季节,湿度大。苗木幼嫩,有利于病菌侵染,发生病害。该病的预防措施:选好苗圃地、播种前进行土壤消毒、加强经营管理等。发病时采取化学防治:幼苗初病时要及时喷药,用

50%托布津400”800倍液、退菌特500倍液、25%多菌灵800-1000倍液进行喷洒。另外发病重时,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促进幼苗木质化,可以增强抗病。还可根据病害程度适当加大喷药密度和浓度。同时不定期喷洒一些防虫害的药物,预防虫害的发生。马尾松幼苗期的虫害主要有金龟子、蛴螬等。该类害虫一般喜欢傍晚或夜间出来活动危害。金龟子趋光性很强。夜晚可以利用此特性进行灯光诱杀。另外喷洒2.5%溴氰菊酯2000-3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或二者的混合剂等内吸性药剂进行防治,每隔1~2周喷防1次。喷防2-3次,对金龟子和蛴螬防治效果非常好。在揭草后一段时间若发现有缺株袋则要尽快的进行补苗或补点播种。

②水肥管理视天气情况确定淋水次数、多少,一般天气每天淋水一次(早、晚均可),气温较高挥发量较大则要早、晚各淋一次水,以确保幼苗生长所需的水分。在幼苗长出真叶后,即可进行少量施肥,施肥要按照“勤施薄施”的原则,主要施稀薄的腐熟的人粪尿稀释液,一般隔5—7天施肥一次,每次施肥后要淋清水洗苗,防止灼伤幼苗。

(2)苗木中期管理

此时期(11月份)为苗木生长的高峰期,除防治病虫害外,重点是水肥管理,施肥则可逐渐结合适量的尿素、复合肥等(均用水溶液),施肥一般选在下午或傍晚时分,施肥后仍然要淋水洗苗。此期间,在苗木生长逐渐稳定、并进行分化后,要做好间苗工作,一般由9月中旬至1O月中旬经过一至二次间苗后,每袋保留一株最强壮的苗木。

(3)苗木后期管理到12月份,苗木高度已基本达到质量要求的高度,但苗木的木质化程度和径粗还达不到质量要求,此时要控制苗木的水分和肥分,以促进苗木质化程度和径粗生长,增强苗木的抗旱抗病能力。同时还要防治病虫害,其后可等待造林时机适时造林。

参考文献:

[1]黄开泽.马尾松容器育苗的主要技术[M] 浙江林业科技.1994. 14(4):47-48

[2]聂勇,郑珊,马尾松裸根苗一步成林造林技术[M].栽培技术. 2006.10:19-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