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论文
如何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师生关系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这就使教师处在心理的上位,学生处在心理的下位,师生间存在着天然的心理距离。这种心理距离一方面使教师通过努力劳动,提高自己的才能,并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使学生尊敬教师,虚心向教师请教,接受教师的熏陶和教诲。师生间的这种心理距离使得教师和学生不断产生心理互动。师生间心理上的距离越近,彼此越易情感相悦,坦诚相见,无所不谈,互相包容,达成共识,进而共同成长;师生间心理距离越远,则彼此越易产生敌视,情感相背,使教育教学活动难以开展。 那么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才是最理想和谐的呢?
一、做民主型的教师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实现教育民主化,教师必须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这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教师和学生虽然在教育中的职责和任务不同,但地位是平等的;二是学生虽然在个性特点、学习成绩等诸多方面有所不同,但在教师眼里地位应该是平等的。这就意味着教师不以”权威”自居,不搞”一言堂”,与学生共同探讨真理、共同进步;这就意味着教师要”眼睛向下”,放下架子;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有豁达的心胸,真诚的态度,炽热的情感;这就意味着教师不再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一视同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学生家庭的文化、经济、政治等背景以及学生自身智力、性格、情趣等方面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积极营造教育民主的氛围。教师要改变居高临下的传统习惯,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与交流,、“蹲下来和学生说话”、,在和谐融洽的气
氛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把课堂由教师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自由讨论,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得轻松、学得快活、学得主动、学得扎实。
实践证明,教师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对学生既讲民主、又讲集中;既严格要求,又热心指导;既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主体性及创新精神,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彼此尊重、信任、相互促进,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
素质教育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因此,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要首先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意见想法;教师真正体会到学生作为独特个体的需要、情感、态度和发展的意向,体会到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主体的独特个性及自由、创造和选择,从而尊重信任他们。在假期实习中我发现,用尊重和信任对学生传递出的期望和要求,远比任何批评训斥都更有成效、更持久、更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更能优化师生关系。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师生感情相融,能够做到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时,学生就会乐意接受提出的意见和要求,这样就能达到师生关系融洽的效果。同时,学生在感受教师的尊重信任后,再把这种尊重信任传播给周围的人。那么,我们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就会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良好氛围。
三、热爱并学习每一位学生
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是植根于爱的。”当然,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也不能忽视爱的作用。教师的爱是除母爱以外,世界上又一种神奇而伟大的爱,师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
融,是架起良好师生关系的桥梁,只有老师给学生真挚的爱,学生才能时刻感受到关怀与期待,才能对老师产生依恋和仰慕之情,他们才会向老师敞开内心世界。因此,教师必须用自己的爱感染感化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无论是对优生,还是对后进生,不能以成绩的差异而亲之、爱之或厌之恶之,应一视同仁,平等的分享其爱。记得有一位优秀的班主任这样说过:“我们不能放弃每一位学生,因为越是贫瘠的土地,越是需要阳光和雨露,应当用赤诚之心去爱每一片绿叶,每一朵鲜花,越是残花越要精心护养。”教师热爱学生,学生必然尊敬老师,教师爱生而乐教,学生尊师而好学,教学相长,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能极大的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师以权威者、社会代言人、长者身份自居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代的教育是师生走向交往的对话的时代。交往即是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的活动。因此,教师和学生在交往中每个人都是主体,都是平等的,这就说明里教学不仅上学生向老师学习的过程,也是老师向学生讨教的过程。我国古代教育遗产中就有:“教学相长”“然后知不足”等主张。且不说今天数字化时代,教师的信息优势和高势能受到挑战,单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操作而言,我们也未必都能进入学生独特的精神世界,都能理解学生这样凭借自己的经验在思考;在新鲜事物,新变化面前,我们还得接受“长江后浪推前浪的事实,很多老师都发出了共同的感慨:我们简直惊讶学生的智慧和主动精神,真切地感受到一种强大的推力”;“我们重新找到了一颗童心,一种青春的激情,享受到了与学生一起成长的快乐。”这就说明师生要相互学习,在教学交往中共同获得知识,陶冶了情操,锻炼了意志,师生得到了共同的发展,这无疑为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奠定里基础。
总之,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建立在融融的师爱氛围中,建立在教师高尚的人格修养前提下,建立在民主平等基础上的。当然,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单靠这片言只语是无法详尽的,只能靠着一颗对教育对学生真挚的心在实践中慢慢摸索前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